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9-银海指南-第27页

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x二陈汤\x(《局方》) 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半夏(姜制,二钱) 陈皮(去白)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生姜煎。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姜汁。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 二术 。燥痰,加蒌杏。食痰,加楂麦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及 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
\x六安煎\x(景岳) 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
陈皮(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 ,年老气弱者不用)
加生姜三五七片。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细辛七分。若冬月寒 邪盛 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 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 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止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 者尤宜。凡时行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兼胀满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 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x金水六君煎\x(景岳)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 ,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神效妙剂。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草(一钱)
加生姜三五七片。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膈不快者,加白 芥子七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x滚痰丸\x(王隐君) 治实热老痰怪症百病。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大黄(酒蒸) 黄芩(各半斤)
将礞石打碎,同焰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干火 ,石色如金为度,研末,和诸 药水 丸,量人虚实服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 。
\x牛黄丸\x 治中风痰火闭结,或螈 瘫痪,语言蹇涩,恍惚眩运,精神昏愦,不省 人事,或喘嗽痰壅烦心等症。
牛黄 麝香 龙脑(三味另研) 羚羊角 当归 防风 黄芩 柴胡 白术 麦冬(去心)
白 芍(各七钱半) 桔梗 茯苓 杏仁(去皮尖) 川芎 大豆黄卷 阿胶(各八钱半) 蒲黄 人 参神曲(各一两二钱半) 雄黄(四钱,另研) 甘草(二两半) 白蔹 肉桂(去皮) 干姜(
各三钱七分) 犀角(一钱镑) 山药(三两半) 大枣(五十枚,皮去核) 金箔(六百五十片,
内存二百片为衣)
为细末,炼蜜同枣膏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x三生饮\x 治寒气中脏,六脉沉细,痰壅喉响,不省人事,乃寒痰厥逆之症。
生乌头 生南星 生附子(各钱半) 生姜(五片) 生木香(五分)
水煎服。薛立斋曰∶每服必用人参驾驭而行,方为有益。
\x大秦艽汤\x 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语言蹇涩,乃血弱不能养筋,
宜用养血疏风之剂。经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
秦艽(钱半) 生地 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羌活 独活 防风 白术 甘草 黄芩 (酒炒) 白芷(各八分) 细辛(三分)
水煎服。如或烦躁口渴,加石膏钱半。阴雨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八分。
\x橘红半夏汤\x 治痰气上逆。
橘红 半夏(各一两)
浓煎,加生姜汁服。
\x橘皮竹茹汤\x(《金匮》) 哕逆者,此汤主之。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后人加半夏麦冬赤茯苓枇杷叶,亦 以此名。
\x半夏生姜加大黄汤\x(金匮) 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 然无奈者,此汤主之。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斤) 大黄(量加)
水七升,煮半夏取二升,内姜汁煮取一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x黄连阿胶汤\x(仲景)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此汤主之。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三物去渣,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扰令相得,温服七合,日 三服。
\x萎蕤汤\x(《活人书》) 治风温兼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喉痛,咽 干舌强,胸内疼痞满,腰背强。
萎蕤(三钱) 石膏(一两,杵碎) 白薇 麻黄(汤泡焙) 葛根(一两) 羌活 川芎 甘 草杏仁(去皮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