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9-银海指南-第28页

半两) 青木香(一分,冬一两,春半两,炒)
上锉剂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日三服。
\x脾肾双补丸\x(仲淳)
人参 莲肉(炒) 山萸(烘) 山药(各一斤,炒) 五味子(蜜蒸) 菟丝子(各半斤) 橘 红 砂仁(各六两,炒) 车前子(米泔浸) 巴戟肉(各十二两,甘草汁煮) 肉豆蔻(十两) 补骨 脂(一斤,盐水浸炒)
上为末,炼蜜丸。如虚而有火,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肉补骨脂。
\x当归抑气散\x(严氏) 治妇人气盛于血,变生诸症,头晕膈满。
当归(三两) 香附(四两) 陈皮(二两) 茯神(一两) 甘草(一两,炙)
每服二钱。
\x达原饮\x(吴氏)
槟榔(二钱) 浓朴(一钱) 草果(五分)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 (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x三消饮\x(吴氏) 邪渐入胃,此方乃表里分消法也。
即前达原饮加羌活葛根柴胡大黄姜枣煎服。
\x凉膈散\x(《局方》) 治心火上盛,膈热有余,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衄涎嗽稠 粘,二便淋闭,胃热发斑,疮疹黑陷,诸风 ,手足掣搦,筋挛疼痛。
连翘 栀子 薄荷 黄芩 甘草 芒硝 大黄 加枣二枚,葱一根水煎。
\x清心凉膈散\x 治症同上。
即前凉膈散加黄连竹叶。煎成去渣,入蜜少许温服。如头痛加防风川芎石膏。
\x田氏五子饮\x 治精气不固,梦遗滑脱。
枸杞子 菟丝子 五味子 车前子 覆盆子 水煎服。
\x滋燥养荣汤\x 治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烁金伤血液亡。
生地 熟地 黄芩 甘草 当归 白芍 秦艽 防风 \x三化汤\x(洁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有便溺之阻。
即小承气汤加羌活。
\x犀角地黄汤\x(《局方》) 治劳动心火,热入血室,吐血衄血,发黄发狂,及小儿 疮痘血热等症。
犀角尖 生地 白芍 丹皮 水煎服,或地浆水煎。
\x治气六合汤\x(海藏) 治气郁经阻。
四物汤加浓朴陈皮。
水煎服。
\x戊己丸\x(《局方》)治脾经受湿,泻痢不止,水谷不化,脐腹刺痛。
黄连 吴茱萸 白芍(各五两)
一方黄连四两,吴茱萸二两,白芍三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x导赤各半汤\x(节庵) 治劳动心神,伏邪抑发。
人参 麦冬 茯神 甘草 犀角尖 黄连 知母 黄芩 栀子 滑石 水煎服。
\x吴萸四逆汤\x 治厥阴中寒,小腹痛甚。
附子 干姜 甘草 吴茱萸 加生姜水煎服。
\x三妙散\x 治湿热上行。
即二妙散,加牛膝。
为末服。
\x补肝散\x(《简易》) 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羞明怕日。
夏枯草(五钱) 香附(一两)
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服无时。
\x当归养荣汤\x(《原机》) 治睛珠痛甚不可忍。
熟地 白芍 归身 川芎(各一钱) 羌活 防风 白芷(各七分半)
上方以七情五贼劳役饥饱重伤脾胃。脾胃者,多血多气之所。脾胃受伤,则血亦病,血 养睛 ,睛珠属肾,今生意已不升发,又复血虚不能养睛,故睛痛甚不可忍,以防风升发生意,白 芷解利引入胃经为君,白芍止痛益血通血,承接上下为臣,熟地补肾水真阴为佐,当归川芎 行血补血,羌活除风引入少阴为使。血为邪胜睛珠痛者,及亡血过多之病,俱宜服也。服此 药后,睛痛虽除,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减者,助阳活血汤主之。
\x助阳活血汤\x(原机) 治眼睫无力,常欲垂闭。
黄 甘草 当归 防风(各五分) 白芷 蔓荆子(各四分) 升麻 柴胡(各七分)
上方以黄 治虚劳,甘草补元气为君,当归和血补血为臣,白芷蔓荆子防风,主疗风升 阳气 为佐,升麻导入足阳明足太阴脾胃,柴胡引至足厥阴肝经为使,心火乘金,水衰反制者,亦 宜服也。
\x当归补血汤\x(原机) 治男子衄血便血,妇人产后崩漏,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
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各酸痛。
生地(四分) 熟地 当归(各六分) 白芍 川芎 牛膝 白术 甘草 防风(各五分)
天门冬(四分)
上方专补血,故以当归熟地为君,川芎白芍牛膝为臣,以其祛风续绝,定痛而通补血也 ,甘 草白术,大和胃气,用以为佐,防风升发,生地补肾,天门冬治血热,谓亡血生风燥,故以 为使。
\x五退散\x 治眼中翳障。
蛇蜕 蝉蜕 蚕蜕 猪蹄爪 穿山甲 防风 菊花 草决明 石决明 甘草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薄荷汤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