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9-银海指南-第26页


\x龙胆泻肝汤\x(《局方》) 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
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 生地(酒 炒) 柴胡 生甘草 \x泻青丸\x(钱乙) 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
当归 川芎 羌活 防风 大黄 龙胆草 栀子 等分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化下。
\x泻白散\x(钱乙) 治肺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喘嗽气急。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
\x泻黄散\x(钱乙)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升麻 白芷 防风 枳壳 黄芩(各钱半) 石斛(钱二分) 半夏(一钱) 甘草(七分)
\x导赤散\x(钱乙) 治小肠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切牙口渴。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 \x玉女煎\x(景岳) 治水亏火胜,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
头痛牙疼失血等症,其效如神。若大便溏泄者,大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二钱) 牛膝(钱半)
如火之极盛者,再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五味子十四粒。如小水不 利,
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钱半,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
\x左金丸\x 治肝胆郁火,左胁作痛,或胸胁痛不可忍,吞酸吐酸,筋疝痞结,酒湿 发黄。亦治噤口痢,汤药入口即吐。
黄连(六两,姜汁炒) 吴茱萸(一两,盐水泡)
水丸。
\x三黄丸\x(又名三补丸) 治三焦有火,嗌燥喉干,二便闭结,及湿痰夜热。
黄连 黄芩 黄柏 粥丸。
亦有去黄柏用大黄者。
\x普济消毒饮\x(东垣) 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口不能开,上 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五钱) 陈皮(去白) 甘草 元参 柴胡 桔梗(各二钱)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鼠粘子 薄荷(各一钱) 僵蚕 升麻(各七分)
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一方无薄荷有人参三钱,亦有加大黄治便秘者 ,或酒浸或煨用。
\x香连丸\x(《直指》) 治脾胃两经中湿火传变,大肠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 重。
黄连(二十两,吴茱萸十两同炒,去茱萸用) 木香(四两八钱,不见火)
醋和丸,米饮下。一方等分蜜丸。一方加甘草八两,黄连用蜜水拌,蒸晒九次,入木香 为丸。
\x大补元煎\x(景岳) 治男妇气血大亏,精神失守,急剧等症。此回天赞化、救本培 元第一要方。
人参(一二钱) 熟地(三四钱或三两) 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当归(二三钱) 萸肉 (一钱) 枸杞(二三钱) 甘草(一二钱,炙)
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属,随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胸 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涩者,加川芎,去萸肉。如滑泄者,去当归,加五味故纸。
\x五福饮\x(景岳) 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 熟地(随宜) 当归(二三钱) 白术(炒,钱半) 甘草(炙,一钱)
加姜枣。凡气血俱虚等症,以此为主。或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柴麻升葛,左右 逢源,无不可也。宜凉者,亦当随宜加之。
\x五君子煎\x(景岳)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盅半煎服。
\x六味异功煎\x(景岳) 治症同前而兼微滞者。
即前方加陈皮一钱。此即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也。
\x五物煎\x(景岳) 治妇人血虚凝滞,蓄积不行,小腹痛急,产难经滞,及痘疮血虚 寒滞等症,神效。
当归(三五七钱) 熟地(三四钱) 白芍(二钱,酒炒) 川芎(一钱) 肉桂(一二三钱)
兼胃寒及呕恶者,加干姜炮用。水道不利,加泽泻或猪苓。气滞者,加香附,或丁香木 香砂仁乌药。阴虚疝痛者,加小茴香。血滞不行,脐下若覆杯渐成积块者,加桃仁红花。
\x六物煎\x(景岳) 治气血俱虚等症。
熟地(或用生地) 当归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白芍(俱随宜加减) 人参 炙草 \x加减一阴煎\x(景岳) 治水亏火胜之甚者。
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白芍(二钱) 甘草(五七分,炙) 麦冬(二钱) 知母 地 骨皮(各一钱)
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 泽泻一二钱,或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