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9-银海指南-第23页

,加青皮白芍。心下悸,小便不利,去 黄芩加茯苓。本经头痛,加川芎。发黄,加茵陈以利湿。
\x越鞠丸\x(丹溪) 统治六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
香附(醋炒) 苍术(泔制) 抚芎 神曲 栀子(炒黑)
等分面糊丸。
如湿郁,加茯苓白芷。火郁,加青黛。痰郁,加半夏南星栝蒌海石。血郁,加桃仁红花 。气郁,加木香槟榔。食郁,加山楂麦芽砂仁。挟寒,少加吴茱萸。
\x逍遥散\x(《局方》) 治血虚肝燥,骨蒸劳热,潮热咳嗽,往来寒热,口干便涩,
月经 不调。凡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时眼赤痛,连及 太阳,妇人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等症,俱宜此方加减治之。易曰∶风 以散之是也。
当归(酒拌) 白芍(酒炒,各钱半) 白术(土炒) 柴胡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 分)
加煨姜薄荷煎。
\x加味逍遥散\x(薛氏) 治怒气伤肝,血少目暗。
即前逍遥散加丹皮山栀。
\x黑逍遥散\x 治肝肾阴虚。
即前逍遥散加大熟地。
\x藿香正气散\x(《局方》)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 闷,咳嗽气喘,及伤冷伤湿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不正之气者,并宜增减用之。
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各三两) 白术 陈皮 半夏曲 浓朴 桔梗(各二 两) 甘草(一两)
每服五钱,加姜枣煎。一方加木瓜。
\x枳术丸\x(洁古) 消痞除痰,健脾进食。
白术(二两,土蒸) 枳实(一两,麸炒)
为末 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痞闷加陈皮,气滞加木香,伤食加麦芽神曲。
\x平胃散\x(《局方》) 治脾有停湿,痰饮痞膈,宿食不消,满闷呕泻。
苍术(泔制,二钱)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 甘草(炙,各一钱)
加姜枣煎。伤食,加神曲麦芽或枳实。湿胜,加五苓。痰多,加半夏。脾倦不思食,加 参 。痞闷,加枳壳木香。大便秘,加大黄芒硝。小便赤涩,加苓泽。伤寒头痛,加葱头取微汗 。
\x不换金正气散\x(《局方》) 治胃寒腹痛呕吐。
即前平胃散加藿香半夏。
\x胃苓汤\x 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
即前平胃散,合后五苓散。
\x五苓散\x(仲景) 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 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
猪苓 茯苓 白术(炒,共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半) 肉桂(半两或用桂枝)
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伤暑者,加朱砂灯心煎。
\x苍术五苓散\x 治寒湿。
即前五苓散加苍术。
\x茵陈五苓散\x 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
即前五苓散加茵陈。
\x猪苓汤\x(仲景) 治湿热黄胆,口渴溺赤。
即前五苓散去术桂加阿胶滑石。
\x泽泻汤\x(《金匮》) 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即前五苓散但用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x春泽汤\x 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即前五苓散合四君子汤。
\x金匮肾气丸\x 治脾肾大虚,肚腹胀大,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 黄,已成蛊症。亦治消渴,饮一溲二。
熟地(四两) 茯苓(三两) 山药(微炒) 丹皮(酒洗) 山萸(酒润) 泽泻(酒浸) 牛膝 (酒浸) 车前(微炒) 肉桂(各一两) 附子(制,五钱)
蜜丸。
\x贞元饮\x(景岳)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 垂危 者。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肝肾亏损,此子午不交,气脱病也。尝 见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症,宜以此饮济之缓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脉,必微细无神,若微 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 危。
熟地(七八钱或一两) 当归(二三钱) 炙草(一二三钱)
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至极者,急加人参随宜。如肝肾阴虚,手 足厥逆者,加肉桂一钱。
\x佛手散\x 治产后血虚头痛。
川芎 当归 为末服。
\x五皮饮\x(《澹寮》) 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
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大腹皮 生姜皮 一方五加易陈皮,罗氏五加易桑白皮,治病后脾肺气虚,而致肿满。
\x萆 厘清饮\x 治阳虚白浊,小便频数,漩白如油,名曰膏淋。
川萆 石菖蒲 乌药 益智仁 甘草梢(减半)
入盐服。一方加茯苓。
\x理中汤\x(仲景) 治伤寒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