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9-银海指南-第24页

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便溏,脉沉无力,或 厥逆 拘急,或结胸吐蛔,及感寒霍乱。凡中宫虚寒,气不能理诸症,俱宜用此,分理阴阳,调和 胃气。
人参(一两) 白术(土炒,二两)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两)
自利腹痛者,加木香。不痛利多者,倍白术。渴者倍白术。蜷卧沉重利不止,加附子。
腹满 去甘草。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脐下动气,去术加桂。悸加茯苓。发黄加茵陈。寒实结 胸,加枳实。
\x附子理中汤\x 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即前理中汤加附子一枚。
\x枳实理中汤\x 治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者。
即前理中汤加枳实。
\x桂枝人参汤\x(仲景) 治太阳表症不除,而数下之,协热而利,心下痞硬,表里不 解者。
即前理中汤加桂枝倍甘草。
\x理阴煎\x(景岳) 治真阴虚弱,胀满呕逆,痰饮恶心,吐泻腹痛,妇人经迟血滞等 症。
熟地(三五七钱或三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炒黄色,二三钱) 甘草(炙,
一二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加附子,名附子理阴煎。若风寒外感,邪未深入,但见发热,脉数不 洪。
凡内无火症,素禀不足者,但用此汤,加柴胡钱半或二钱,连进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 阴盛,而邪有难解者,必加麻黄一二钱,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若阴胜 之时,外感寒邪,脉细恶寒,或背恶寒者,乃太阳少阴症也,加细辛一二钱,甚者再加附子 一二钱。若阴虚火盛,其有内热,不宜用温,而气血俱虚,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单以三 味与之加减,或止加人参亦可。若脾胃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者,加茯苓钱半,或加白 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泻不止,及肾泻者,宜少用当归,或并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 、破故纸、肉豆蔻、附子。若腰腹有痛,加杜仲、牛膝。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木香、
砂仁。
\x四逆汤\x(仲景) 治三阴伤寒,身痛腹痛,下利清谷,恶寒不渴,四肢厥冷,或反 不恶寒,面赤烦躁,里寒外热,或干呕,或咽痛,脉沉微细欲绝。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 甘草(二两,炙)
冷服。面赤者,格阳于上也,加葱九根以通阳。腹痛,真阴不足也,加芍药二两以敛阴 。咽 痛,阴气上结也,加桔梗一两以利咽。利止脉不出,加人参二两,以助阳补气血。呕吐,加 生姜二两以散逆气。
\x当归四逆汤\x 治感寒手足逆冷,脉细欲绝,及寒疝脐下冷,引腰胯痛。
即前四逆汤加当归木通。又桂枝汤加当归木通细辛,亦名当归四逆汤。
\x茵陈四逆汤\x 治阴黄。
即前四逆汤加茵陈。
\x四逆加人参汤\x 治恶寒脉微复利,利止亡血。
即前四逆汤加人参。
\x四神丸\x 治肾泻脾泻。
破故纸(酒浸,四两) 五味子(三两,炒) 肉豆蔻(二两,面煨) 吴茱萸(一两,盐水 泡)
用大枣百枚,生姜八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肉捣丸,每服二钱,临卧盐汤下。
\x香薷饮\x 治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重,或烦渴,或吐泻。
香薷(一两) 浓朴(姜汁炒) 扁豆(炒,各五钱)
冷服。或加黄连。
\x二香散\x 治外感内伤,身热腹胀。
即前香薷饮合香苏饮加苍术木瓜。
\x大顺散\x 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
霍乱吐泻,脏腑不调。
干姜 肉桂 杏仁(去皮尖) 甘草 等分,先将甘草用白砂炒,次入姜杏炒过,筛去砂净,合桂为末,每服二三钱,汤点服 。
\x二妙散\x 治诸般湿热。
苍术 黄柏 为末服。
\x清燥汤\x(东垣) 治肺金受湿热之邪,痿 喘促,胸满少食,色白毛败,头眩体重 ,身痛肢倦,口渴便秘。
即前二妙散加参、 、归、地、术、草、陈、连、麦、味、升、柴、猪、茯、泽、曲。
\x六一散\x(河间) 治伤寒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疟,霍乱 吐泻,下乳滑胎,解酒热毒,偏主石淋。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为末,冷水或灯心汤下。
\x生脉散\x(《千金》) 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
人参 麦冬(各五分) 五味子(七粒)
\x五味子汤\x(《千金》)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牵引胸胁痛,皮肤干枯。
五味子(五分) 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白皮(一钱,蜜炙) 生地(二钱)
赤小豆(一撮)
上九味,水煎空心服。秘旨加白蜜一匙。
\x麦门冬汤\x(千金) 治大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膈胀满,上气羸瘦,五心 烦热,渴而便秘。
麦冬(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