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6-脉诀乳海-第9页


诸迟为寒。尺所以候下焦者。尺脉见迟。是以知下焦。之有寒也。
胃冷呕逆涩候。
人身如釜甑相似。胃犹甑也。脾犹釜也。下焦命门。犹釜底之薪也。命门 之火旺。则能熏蒸脾土。而胃中之饮食易消。况肾者胃之关。今尺脉见 涩。是为精血不足。真火衰微。不能熏蒸脾土。腐熟水谷。故胃冷而为呕 逆之候矣。即王太仆所谓食入久而反出者。胃无火也。
腹胀阴疝弦牢。
经云。尺脉弦小。腹痛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针气海泻之。又云。尺脉 牢。腹满阴中急。宜葶苈子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按气海丹田关元 中极数穴。皆任脉之穴也。任脉主男子内结七疝。女子瘕聚带下。然疝 有多端。何独归于任也。不知任脉是疝病之本源。各经是疝病之支流。
今尺部而见弦牢之脉。为弦而有力。动而不移。是足厥阴之气郁而不 舒。致成腹胀阴疝之证矣。罗谦甫云。阴证足厥阴之脉。环阴气抵少腹。
或痛因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肝。蒺藜汤主之。
紧则痛居其腹。
诸紧为寒。今见在尺脉。则知其寒在下焦。即经云尺脉紧。脐下痛者是也。沉乃疾在其腰。
腰者。肾之府。两尺脉沉。沉为阴水。为火不能相济。故疾在。其腰也。详见八里脉沉脉尺部条下。
濡数浮芤。皆主小便赤涩。细详如此之候。何处能逃。
濡而数。乃阴中之火也。阴中有火。故主小便赤涩。当用凉补之药。以滋 其阴浮。而芤乃阳中之火也。阳中有火。亦主小便赤涩。当用寒凉之剂。
以泻其火。然濡数浮芤。当知濡数为一脉。浮芤为一脉。不必分为四也。
若问女子何因。尺中不绝。胎脉方真。
女子以尺为主。不绝者。往来流利也。即内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谓 尺中之脉。搏于指下。大有别于关前也。
太阴洪而女孕。太阳大而男娠。
谓右手寸关。沉而洪。左手寸尺。洪而大也。女。阴也。其道尚右。而太阴俱 在右寸关是也。太阴为脏。当于沉中候。今诊得右手肺脾之脉沉而洪。
故知其为女孕也。男。阳也。其道尚左。然两太阳俱在左。太阳为腑。当于 浮中候。今诊得左手小肠膀胱之脉洪而大。故知其为男娠也。
或遇俱洪而当双产。此法推之其验若神。月数断之。各根据其部。假令中冲 若动。此乃将及九旬。
凡女人有孕。除心与小肠不养胎。心为君主小肠为之使也。其余脏腑。
各以其月输血养胎。一月肝。二月胆。三月手心主。四月三焦。五月脾。六 月胃。七月肺。八月大肠。九月肾。十月膀胱。十月满足。故产而生矣。夫十 日为旬。九旬者三月也。中冲者。手心主之井穴。故三月而中冲脉动也。
(中冲。手中指尖内侧。)
患者欲知要死。须详脉之动止。
凡平人之脉。一呼二至。一吸二至。闰以太息。共成五至。循环无已。至五 十动而不止。是为大衍之数。全五脏皆受气也。如动而中有一止。则知 其一藏无气。当于各藏予之死期。
弹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而无聚。
弹字。当作平声读。不当作去声读。弹石者。如指弹于石上。劈劈而坚硬 也。若误读作去声。则为弹丸之弹。失其劈劈之旨矣。解索者。谓如索之 朽坏。解散无复次序也。若谓解结之解。则误矣。内经云。来如弹石。去如 解索者。死。又曰。死肾脉来。发如夺索。劈劈如弹石曰肾死。(按弹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
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序也。)
雀啄顿来而又住。屋漏将绝而复起。
凡雀之啄食。必连连啄之。时一回顾。恐人之将捕也。怪脉之来。连连数 急。时复一止。如雀啄食之状。又曰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止复顿来 也。屋漏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不相连属也。经云。死脾脉锐坚。如 鸟之啄。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虾游苒苒。而进退难寻。
诀云。虾游状若虾蟆游。魂去行尸定主忧。虾游者。苒苒而起。及细寻之。
不知脉之所在。久而复起。迟迟辄没。言来迟去速也。
按经云。脉困病患。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注云。虾游者。苒苒而起。
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者。是也。鱼翔者。似鱼 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
鱼跃澄澄。而迟疑掉尾。
鱼跃者。鱼翔脉也。迟疑掉尾者。头不动而尾摇。撇然一厥也。又诀云。尾 掉摇摇头不动。鱼翔肾绝亦如期。虾游者。以上下之往来言。时复一隐 也。鱼翔者。以内外之往来言。时复一厥也。
嗟乎。遇此之候。定不能起。纵有丸丹。天命而已。
复有困重沉沉。声音劣劣。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往来息均。踝中不歇。如此 之流。何忧殒灭。经文具载。树无叶而有根。人困如斯。垂死乃当更治。
沉沉。神昏也。劣劣。气少也。寸关之脉虽无。尺中之脉不绝。而且往来息 均。及诊踝中足少阴太溪之动脉。(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