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6-脉诀乳海-第10页

动脉。)则又流利不歇。譬诸 枝叶虽凋。根本尚在。犹有发生之根。又何患乎殒灭也哉。难经第八难 云。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 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平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 二经脉之根本。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 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然脉赋所言 者。枝叶虽尽。而根本尚存。犹有可生之理。难经所云。根本先拨。而茎叶 虽存。必无可生之道。合而观之。相得而益彰矣。
按脉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 脉。虽困无所苦。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足。树之有根。虽枝叶枯槁。不致 殒萎。若根本坏则殆矣。
<目录>卷一<篇名>诊脉入式歌属性:左心小肠肝胆肾。
左者。左手也。此言左手寸关尺之三部也。左寸心与小肠。动脉所出。左 关肝与胆。动脉所出。左尺肾与膀胱。动脉所出。歌内不言膀胱者。盖由 字多包括不尽也。
右肺大肠脾胃命。
右者。右手也。此言右手寸关尺之三部也。右寸肺与大肠。动脉所出。右 关脾与胃。动脉所出。右尺命门三焦。动脉所出。歌内不言三焦者。亦因 包括不尽也。三十六难曰。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 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含。元气之所系 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此扁鹊之言也。戴起宗既知扁鹊之论。
何必反改肾字为命字也。当与后右手命门歌内参看。
按脉经第七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 谷神。皆现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 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诀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诸经损减。各随其部。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奇邪所 舍。如何捕取。审而知之。针入病愈。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即手少 阴经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肠合为府。合于上焦名曰神庭。在龟尾。
(鸠尾下五分。)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足厥阴经也。与足少阳为表里。以胆合为 府。合于中焦。名曰胞门。在太仓左右三寸。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
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在关元左。肺 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手太阴经也。与手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 府。合于上焦。为呼吸之府。在云门。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足太阴经也。
与足阳明为表里。以胃合为府。合于中焦脾胃之间。名曰帝门。在季胁 下前一寸半。肾部在右手关后尺中是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 里。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在关元右。左属肾。右为子户。名曰三焦。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
此言男子之脉。两尺常弱。女人反此背看者。谓惟两尺。当常盛也。至于 心肝脾肺肾。亦如男子之分。列部位。初无异也。
按经云。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男子负阴而抱 阳。女子负阳而抱阴。南方阳也。北方阴也。男子面南而生。则两寸在南 而得其阳。故寸脉洪大。而尺脉微弱也。女子面北而生。则两寸在北。而 得其阴。故寸脉微弱。尺脉洪大也。男得女脉为不足。女得男脉为太过。
脉诀云。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正谓此也。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肾居尺脉亦如之。用意调和审安静。
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关里认。命门还与肾脉同。用心仔细须寻趁。
其说已见上文。
若诊他脉覆手取。
凡诊他人之脉。医人必自覆其手。以食指候病患之寸。中指候病患之 关。无名指候病患之尺。此其常也。故曰。覆手取。戴起宗误以为病患之 手。而改为诊脉皆须仰手看。不通甚焉。
按薛立斋云脉诀之言。谓诊他。则覆手。自诊则仰手。取手便而已。刊误 盖误认歌意。以医之覆手诊人。为覆病患之手也。自此以后。有似此者 则去之而不辨。
要自看时仰手认。!
若诊自己之脉。亦必以食指候寸。中指候关。无名指候尺。若亦覆手以 诊。则指法颠倒矣。凡欲诊自己左手之脉。必以右手从左手背后。仰操 向上曲指取之。若诊右手之脉。以左手从右手背后仰操向上曲指取 之。则指法亦如诊他人之脉矣。
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里印。
其说已见脉赋。
大肠共肺为传送。
张世贤云。大肠者。肺之府。乃传道之官。传送不洁之物。而变化出焉。其 传道也。必待气往下行。肺主气。故共为传送也。经曰。阳明之上。燥气治 之。中见太阴。
按经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心与小肠为受盛。
张世贤云。心者。火之属也。火主时令。则万物皆盛小肠者。心之府。乃受 盛之官。承奉胃司而受盛糟粕。心属火。火能化物。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