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六十二見本末因緣。知已不著而得解脫 種德經第三。種德婆羅門見佛。佛問以婆羅門法。於五法中。以次揀去生誦端正。惟持戒智慧。缺一不可。佛讚印之。并為說比丘戒慧。彼即受三歸五戒 究羅檀頭經第四。佛為此婆羅門說大祀法。及說歸戒慈心出家功德。此婆羅門。即放牛羊等物。受歸戒。供果證果。生不還天 堅固經第五。堅固長者子。三請佛勅弟子現神足。佛言。我但教弟子於空間處。靜默思道。覆德露過。以現神足能起謗故 倮形梵志經第六。為此梵志說。苦行亦有善惡二趣。不皆訶責。但非出要。然唯如來大師子吼。能令人出家成道。此梵志即出家證果 三明經第七。為二梵志弟子。破三明所說梵道虗妄。及為正說梵道 沙門果經第八。為阿闍世。說沙門現在得果。并受其懺 在咤婆樓經第九。破梵志相違論。為說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 露遮經第十。此婆羅門見佛請佛。尋起惡見。為不應為人說法。佛受供時破之。
第四分世記經第十一 閻浮提洲品第一 鬱單越品第二 轉輪聖王品第三 地獄品第四 龍鳥品第五 阿修倫品第六 四天王品第七 忉利天品第八 三災品第九 戰門品第十 三中劫品第十一 世本緣品第十二。
一心奉請佛說七佛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七佛氏族名字。及大弟子等。又廣說毗婆尸佛。降生瑞應。長阿含初大緣經前分同本。
一心奉請毗婆尸佛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佛說過去毗婆尸佛。遊觀四門。出家說法。長阿含初大本緣經後分同本。
一心奉請佛般泥洹經。及大般涅槃經。佛說方等泥洹經(拜觀同上)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第二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第三附東晉錄。
因阿闍世王遣雨舍大臣。問伐越祇國事。佛為說七不衰法。大臣去後。為比丘說七七之法。次四痛八戒。乃至受柰女供。展轉遊行。至雙樹間入滅。焚身起塔。結集經典 第二經。佛三語阿難。設得四神足者。欲住壽一劫。皆得隨意。阿難不解勸請。魔來請佛涅槃。佛遂許之。周歷諸處。詔告四眾。於雙樹間。入滅茶毗 前二皆長阿含遊行經同本。第三大同小異。
一心奉請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長阿含典尊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人仙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頻婆娑羅王命終。作毗沙門天王太子。名曰人仙。來說忉利天梵王說法事。長阿含舍闍尼沙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婆羅門近佛。而恒見佛問法。佛為說世界四姓起因。即出家證果。長阿含初四姓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尼拘陀梵志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和合長者。至拘尼陀梵志所。彼方止其世論。長者問之。及言瞿曇慧何能轉。佛往問之。彼則不能答。長阿含散陀那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大集法門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遊末利城。有末利優婆塞新造一舍。請佛及僧。安止。佛示安臥。舍利子說增一至十法。長阿含眾集經同本。
一心奉請長阿含十報法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十上經五百五十法。
一心奉請佛說人本欲生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長阿含大緣方便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尸迦羅越十方禮經(拜觀同上) 安世高譯。
長阿含善生經同本。
一心奉請信佛功德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毗羅園中。舍利弗歎佛種種最勝功德。長阿含自歡喜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大三摩惹經(拜觀同上)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迦毗羅林。四梵王各以頌讚。大眾雲集。有大黑神[示*旦]蹲那作惡佛說聲聞法調伏之。長阿含大會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梵志阿颰經(拜觀同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阿含阿摩晝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拜觀同上) 支謙譯。
長阿含梵動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寂志果經(拜觀同上) 東普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長阿含沙門果經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樓炭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共法立譯。
即長阿含世記經。品稍不同。文亦簡拙。
一心奉請起世經。及起世因本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第二達摩笈多等譯。
亦即世記經。而品次稍異。文義俱暢 第二同。
一心奉請襍阿含經(拜觀同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一品不出名。然多就五陰廣破愛見 誦六入處品第二。皆就內六入。外六塵及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等。廣明無常苦空。破於愛見 襍因誦品第三 弟子所說誦品第四 誦道品第五 大約有小半與中阿含增一阿含相同而文順暢 增一說人天果。長破邪見。中明深義。襍明禪法。此四阿含之大略也。
一心奉請別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