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者作如是說。定有補特伽羅性空。論者依諸契經種種破之 因緣蘊第三。問答諸法。互為因緣義 所緣緣蘊第四。問答諸所緣義 襍蘊第五。明起染離染等義 成就蘊第六。廣明十二心成就不成就等差別。十二心者。欲界繫有四心。一善。二不善。三有覆無記。四無覆無記。色無色界繫各有三心。除不善。并學心無學為十二。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界身足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界身足論。尊者世友造。玄奘譯。
本事品第一。明十大地法。十大煩惱。十小煩惱。五煩惱。五見五觸五受根五法。六識身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 分別品第二。分別相應不相應等。略說十六門。廣有八十八門。後有釋基序。
一心奉請阿毗達磨品類足論(拜觀同上) 世友造。玄奘譯。
辯五事品第一。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應行。五無為 辯諸智品第二 辯諸處品第三 辯七事品第四 辯隨眠品第五 辯攝等品第六 辯千問品第七。舉二十門各為五十問答 辯決擇品第八。
一心奉請眾事分阿毗曇論(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共菩提耶舍譯。
同前本而止七品。
一心奉請阿毗曇心論(拜觀同上) 尊者勝法造。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慧遠譯。
界品第一 行品第二 業品第三 使品第四 賢聖品第五 智品第六 定品第七 契經品第八 襍品第九 論品第十。
一心奉請法勝阿毗曇心論(拜觀同上) 大德優婆扇多釋。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釋前論。
一心奉請襍阿毗曇心論(拜觀同上) 劉宋天竺沙門僧伽跋摩等譯。
尊者法救造梵稱。達磨多羅亦釋前論。而加序品。又加第十擇品。而以論品為第十一。較優波扇多者為詳。
一心奉請阿毗曇甘露味論(拜觀同上) 尊者瞿沙造。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施持戒品第一 界道品第二 住食生品第三 業品第四 陰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 行品第六 因緣種品第七 淨根品第八 結使禪智品第九 三十七無漏人品第十 智品第十一 禪定品第十二 襍定品第十三 三十七品第十四 四諦品第十五 襍品第十六。
一心奉請入阿毗達磨論(拜觀同上) 一名說一切有部。建地羅阿羅漢造。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略明三藏及三無為名義。
一心奉請五事毗婆沙論(拜觀同上) 尊者法救造。玄奘譯。
分別色品 分別心品 分別心所法品 釋世友五事論。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阿毗曇五法行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釋四諦五法。
一心奉請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拜觀同上) 苻秦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等譯。
此菩薩。即當來師子如來。
偈品首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犍度。契經犍度。更樂犍度。結使犍度。行犍度。智犍度。見犍度。根犍度。一切有犍度偈犍度。
一心奉請成實論(拜觀同上) 訶黎跋摩造。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發聚中佛寶論五品 法寶論二品 僧寶論三品 吉祥品 立論品等六品 十論初有相品等十七品 苦諦聚色論二十四品 識論十七品 想陰一品 受陰六品 行陰論十一品 集諦聚業論二十六品 煩惱論二十品滅諦聚十四品 道諦聚四十八品。
一心奉請四諦論(拜觀同上) 婆藪跋摩所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思擇品 略說品 分別苦諦品 思量集諦品 分別滅諦品 分別道諦品。
一心奉請解脫道論(拜觀同上) 羅漢優波底沙造。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因緣品第一 分別戒品第二 頭陀品第三 分別定品第四 覓善知識品第五 分別行品第六。謂欲行瞋行癡行 分別行處品第七 行門品第八。謂修十一切入。十不淨想。十念。四無量心。四大觀。食不耐想。如是四十八行 五神通品第九 分別慧品第十 五方品便第十一 分別諦品第十二。
一心奉請隨相論(拜觀同上) 德慧法師造。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解四諦十六行相。破外道我執。
一心奉請緣生論(拜觀同上)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聖者鬱棱伽造。明十二因緣義。
一心奉請大乘緣生論(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十二因緣論(拜觀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淨意菩薩釋十二因緣。
一心奉請止觀門論頌(拜觀同上) 世親菩薩造。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七十七頌。明修不淨觀法門。
一心奉請金剛鍼論(拜觀同上) 宋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法稱菩薩。破婆羅門四韋陀論。
一心奉請彰所知論(拜觀同上) 元帝師癹合思巴造。釋教總統沙門沙羅巴譯。
器世界品 情世界品。由釋十二支中。一一皆有五蘊。但從勝為名 道法品 果法品 無為法品。
一心奉請三法度論(拜觀同上) 尊者山賢造。東晉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