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6-要药分剂-第38页

是也。 张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 身热 剂也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麻黄内容:味苦。性温。无毒。禀天地清阳刚烈之气以生。升也。阳也。浓朴、白薇为使 石苇。
【主治】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 积聚 九窍。调 【归经】入肺膀胱二经。兼入心大肠二经。为发汗之品。(肺家专药)
【前论】东垣曰。六经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 之实 毛气 脱人元 主营为 【禁忌】经疏曰。诸虚有汗。肺虚痰嗽。气虚发喘。阴虚火炎眩晕。南方中风瘫痪。平 日阳 【炮制】备要曰。凡用发汗。取茎。去根节。煮十余沸。竹片掠去浮沫。或用醋汤略泡。
晒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葛根内容:味辛甘。性平。无毒。禀天地轻清之气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本经) 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
开 腠理 烦热 器) 〔 利大 主 【归经】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为解肌升阳散火之品。(兼宣剂)
【前论】洁古曰。太阳初病头痛。未入阳明。不可服葛根升麻以发之。恐反引邪入阳明 也。
溪曰。凡斑痘。已见红点。不可服葛根、升麻。恐表虚。反增斑烂也。又曰。凡治疟。无汗 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为主。带散。若阳疟有汗。加参、 、白术 以敛之。无汗。加芩、葛、苍术以发之。
【禁忌】备要曰。多用反伤胃气。升散太过也。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升麻内容:味甘苦。性平。无毒。禀天地清阳之气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
时 脓。
通。
浊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升阳散毒之品。(兼宣剂 脾胃引经药 疮家圣药 能发浮汗)
【前论】元素曰。凡补脾胃药。非此为引用。不能收效。脾痹非此不能除。升发火郁。
能升 中之 缓带 散手 【禁忌】经疏曰。凡吐衄。咳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 等病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苍耳子内容:味苦甘。性温。无毒。得土之冲气。兼禀天之春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忌猪肉 肉、米泔。害人。
【主治】主风寒头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膝痛。溪毒。(藏器) 治肝 热。
明 【归经】入肺经。为发汗散风胜湿之品。(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
【前论】好古曰。苦以燥湿。甘以和血。温则通畅。春气发生而升。故主以上诸症。
鳌按、苍耳即 耳。治鼻渊鼻息。断不可缺。能使清阳之气上行巅顶也。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木贼草内容:味甘。微苦。性温。无毒。感春升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目疾。退翳膜。消积块。益肝胆。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崩中赤 白。
【归经】入肝胆二经。为退翳发汗之品。(升散火郁风湿)
【前论】刘禹锡曰。木贼得牛角腮、麝香。治休息久痢。得禹余粮、川芎、当归。治崩 中赤 【禁忌】经疏曰。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均忌。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灯心草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禀清芬之气而生。浮也。阳也。
【主治】主五淋。(开宝) 泻肺。治阴窍涩不利。除水肿。癃闭。(元素) 治急喉痹。
烧灰 【归经】入心肺小肠三经。为清热行水之品。(兼通剂 降心火 清肺热 利小肠)
【前论】仲淳曰。其质轻通。其性寒。味甘淡。故能通利小肠热气下行。从小肠出。小 肠为 【禁忌】经疏曰。性专通利。虚脱人不宜用。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连翘内容:味苦辛。性平。无毒。感清凉之气。得金水之性以生。升也。阳也。一云阴中阳也。
【主治】主结热痈疮。(本经) 去白虫。(别录) 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甄 权)
心火。
【归经】入胆大肠三焦三经。兼入心心包二经。为散结清火之品。(兼宣剂)
【前论】元素曰。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
三 痒 疮 为 鳌按、人之气血。贵乎通流。若血分壅滞。气分遏抑。便成疮肿。连翘能散结。故主之 也。
【禁忌】经疏曰。此清而无补之药也。痈疽已溃。及火热由于虚。与脾胃薄弱作泄者。
均忌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谷精草内容:味辛甘。性微温。无毒。得金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喉痹。齿风痛。诸疮疥。(开宝) 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时 珍)
【归经】入肝经。兼入胃经。为清热明目之品。(补肝气要药轻浮上行)
【前论】时珍曰。体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