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能上行阳明分野。用治目中诸病。其明目退翳之功。在菊 花之 火。
此 以上轻剂草部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百草霜内容: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苏颂) 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 后 诸病 痢。妇 【归经】入肝肺胃三经。为救标之品。(止血消积)
【前论】虞抟曰。百草霜。釜底墨。梁上尘。皆烟气结成。但其质有轻虚结实之异。重 者归 亦 其治失血胎产等。虽是血见黑则止。亦不离从治义。
【禁忌】经疏曰。虽能止血。无益肠胃。救标则可。治本则非。忌多服。
【炮制】李 曰。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曰霜。若深村久灶额上墨。
尤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墨内容: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止血生肌。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猝下血。醋磨服之。又止血痢。及小 儿客 之。点 【归经】入心肝二经。为清凉之品。
【前论】丹溪曰。墨属金而有火。入药健性。又能止血。
以上轻剂土部 <目录>卷八
轻剂<篇名>蝉蜕内容:味咸甘。性寒。无毒。禀水土之余气成形。其飞鸣又得风露之清气。可升可降。阴中 阳也。
【主治】主小儿惊痫。妇人生子不下。烧灰水服。治久痢。(别录) 研末一钱。井花 水 服。
痘疹作 【归经】入肝经。为驱风散热之品。
【前论】海藏曰。蝉暗去翳膜。取其脱意也。蝉性脱而退翳。蛇性窜而驱风。因其性而 为用 以上轻剂虫部 <目录>卷八<篇名>重剂内容:徐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 张从正曰。重者。镇坠之谓也。怯则气 浮。
形羸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沉香内容:味辛苦。性微温。无毒。禀阳气以生。兼得雨露之精气而结。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风水毒肿。去恶气。(别录) 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李 ) 调 中 肤 上热 【归经】入脾胃肾三经。兼入心肝二经。为下气补阳之品。(兼宣剂)
【前论】仲淳曰。诸木皆浮。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坠痰涎。能降亦能升。香气入脾。
故能 【禁忌】经疏曰。治冷气逆气气郁结。殊为要药。然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 有实 【炮制】雷公曰。须要不枯。色黑。沉水下者为上。半沉者次之。不可见火。 时珍曰。
入 寒,无毒。禀水气以生。降也。阳中之阴也。
【主治】主磨涂恶毒风毒。(别录) 刮末。敷金疮。止血止痛。疗淋。(弘景) 醋磨。
敷一 【归经】入肝经。为和血之品。(血分要药)
【前论】虞抟曰。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
血分 鳌按、紫檀能散产后恶露未尽。凝结为病。本草未曾载及。巳丑七月。余曾治一妇人。
年二 日强 病势 现 寸 因谓其家。且停药一日。俟明日辰刻再诊定局。次早。脉与隔晚第三次同。遂批案作方 云。
肝部 服破 故 食不得进也。两尺细数。产后本象。两寸洪数。宜其发热无休。且口渴咽痛。然其病只在两 关。病之名曰恶 敲打破裂一般。
结所患之症。
他症头痛不尔也 身、阿胶珠各 安睡。热亦减 结。而语意竟 方。后加紫檀 服五六剂。且 肿痛。竟加之 丸药一料。精 以上重剂木部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金箔内容:味辛。性平。有毒。禀西方刚利之气而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本经) 疗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
镇 心。
(李 【归经】入心肝二经。为镇惊安神之品。(通治肝胆经病金制木重镇怯)
【前论】徐用诚曰。肝经风热。则为惊痫失志。魂魄飞扬。肝属木而畏金。与心为子母。
故 【禁忌】海藏曰。金性坚刚重坠。与血肉之体不相宜。故往往服之致死。 经疏曰。凡 病止 盖惟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银箔内容:味辛。性平。有毒。
【主治】主坚骨。镇心。明目。去风热癫痫。入丸散用。(李 )
【归经】入心肝二经。为镇惊定怯之品。
【前论】好古曰。白银属肺。本草言生银无毒。银屑有毒。生银乃其天真。故无毒。熔 者投 其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自然铜内容:味辛。性平。有毒。禀土金之气而生。生出铜处。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
【主治】主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开宝) 消瘀血。排脓。续筋骨。治产后血邪。
安 心。
【归经】入肝经。为散瘀破积之品。(续筋接骨神药 入血行血伤科要药)
【前论】丹溪曰。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宜补气补血补胃。俗工 迎合 骨之 佐以 【禁忌】经疏曰。凡使。中病即已。切不可过服。以其有火金之毒。走散太甚。
【炮制】雷公曰。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