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阴也。陈者良。
【主治】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
(
角子〕即槐实。主五内邪热气。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本经) 治 五痔 目除热 女阴疮湿 【归经】入肝大肠二经。为凉血清热之品。(二经血分药凉血要药)
【前论】丹溪曰。槐花凉血。盖血凉则阴自足。 苏颂曰。嫩房角作汤代茗。主头风。
明目 如 【禁忌】经疏曰。病患虚寒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槐花须未开时采取。亦名槐米。陈久。炒用。凡使槐实。去单 子及五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苏木内容:味甘咸。性平。无毒。禀水土之气而生。降多于升。阳中阴也。
【主治】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水煮五两。取浓汁服。(开宝) 妇人血气心腹痛。
月候 (大 方寸匕。
产后败血 【归经】入肝脾肾三经。兼入心胃二经。为散表行血之品。(三阴经血分药)
【前论】洁古曰。味辛性凉。发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又能破死血。 时珍曰。
少用 【禁忌】经疏曰。产后恶露已尽。由血虚腹痛者。不宜用。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巴豆内容:味辛。性温。有毒。生于盛夏六阳之令。而成于秋金之月。降也。阴也。芫花为使。
畏大黄、黄连、藜芦、冷水。
【主治】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能荡涤五脏六腑。
开通 金疮脓血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斩关夺门之品。(兼燥剂 能开窍宣滞)
【前论】丹溪曰。巴豆去胃中寒积。无寒积者勿用。 海藏曰。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 剂。
泻。
与大黄同用。泻火反缓。为其性相畏也。
【禁忌】经疏曰。凡一概汤散丸剂。切勿轻投。即不得已急症。亦须炒熟。压令油极净。
入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桑根白皮内容:味甘辛。性寒。无毒。得土金之气而生。降多于升。阳中阴也。续断、桂心、麻 忌铁。
【主治】主肺气喘满。伤中。五劳六极。(本经) 去肺中水气。唾血热咳。水肿腹满 胪 胀。
客忤。
出汗 水气 颂)
【归经】入肺经。为清金之品。(兼燥剂 辛泻肺邪有余而止嗽 甘固元气不足而补虚)
【前论】罗谦甫曰。桑皮泻肺。是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也。火与元气不两立。火去则 气得 火 入 【禁忌】经疏曰。凡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咳嗽者。勿用桑皮。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枳实内容:味苦。性寒。无毒。感天地苦寒之气而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利五脏。(本经) 除胸胁 痰 癖。
伤寒结 积。去胃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破气行痰之品。(滑窍降实)
【前论】凡溪曰。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 元素曰。心下痞。及宿食不消。并宜枳实 黄连 也。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枳壳内容:味苦咸。性微寒。无毒。降也。阴也。
【主治】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
大 两胁胀痛 五膈。及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散结逐滞之品。(泄肺气除胸痞息痛利)
【前论】陈承曰。脾无积血。心下不痞。浊气在上。则生 胀。 时珍曰。枳实、枳壳。
其 胸膈。枳壳利肠胃。然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 后重。又以枳壳为通剂。则枳实不独治下。而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
三焦相通。一气而已。则二物分亦可。不分亦可也。
鳌按、胸痹痞满。病之在高者。仲景以枳实治之。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病 之在 时调用 当。其 多生议说也 【禁忌】经疏曰。肺气虚弱。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壅喘急。咳嗽不因风寒入肺。气 壅。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山栀子内容:味苦。性寒。无毒。禀天之清气。得地之苦味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疮疡。(本经) 疗目赤热痛。胸心大 小 肠大 渴。(
热厥心 疝气。
【归经】入心肺胃三经。为泄火之品。(能使心肺热邪屈曲下行从小便出而三焦郁火以 解)
【前论】河间曰。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
气壮 火。及痞块中火 【禁忌】经疏曰。凡脾胃虚弱。血虚发热。心肺无邪热。小便闭由膀胱气虚。均忌。
【炮制】丹溪曰。治上中二焦。连壳用。治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治血病。炒 黑用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郁李仁内容:味苦辛酸。性平。无毒。得金气而兼木气以生。降也。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