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6-要药分剂-第34页


【主治】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本经) 肠中结气。关格不通。(甄 权)
十九粒 因悸。目 【归经】入脾大小肠三经。为润燥泄气破血之品。(脾经气分药)
【前论】陈承曰。郁李仁性专下降。善导大肠燥结。利周身水气。然下后多令人津液亏 损。
【禁忌】经疏曰。津液不足者。忌。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大腹皮内容:味辛。性温。无毒。
【主治】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蛊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开宝)
下 一 瘴疟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下气行水之品。(兼通剂 辛泻肺温和脾)
【前论】仲淳曰。凡人脾胃虚。则寒热不调。逆气攻走。则痰滞中焦。结成膈症。或湿 热郁 阳明 鳌按、腹皮下气。亦与槟榔同。不独子也。但槟榔破气最捷。其性为烈。腹皮下气稍迟。
其 【禁忌】经疏曰。病涉虚弱者。忌。
【炮制】思邈曰。鸩鸟多集此树。宜以酒洗清。再大豆汁洗。晒干用。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竹叶内容:味辛甘。性寒。无毒。禀阴气以生。降也。阴中微阳也。
【主治】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本经) 〔竹茹〕主呕 。温气寒热。吐血。崩中。(别 录)
(大明)
养血清 主风 【归经】入心胃二经。为涤热之品。(竹叶竹茹专治上焦烦热 竹沥中风主药)
【前论】汪机曰。竹茹入肺胃经。能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竹沥入肝经。滑利走窍。
能 消 热。
沥味 风。未有不因阴虚火旺。痰热壅结而致者。如 阴既虚。火必旺。煎熬津液。结而为痰。壅塞 偏痹不仁。竹沥能遍走经络。搜剔一切痰结。
经脉流转。中风之症自除矣。 时珍曰。竹沥 【禁忌】经疏曰。竹茹。凡胃寒呕吐。感寒挟食作吐。忌用。竹沥。凡寒痰湿痰及饮食 生痰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天竺黄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竹之津液结成。
【主治】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开宝) 治 中风 【归经】入心经。为除热豁痰定惊之品。(幼科要药 凉心经 利心窍)
【前论】仲淳曰。此即大竹内所结之黄粉。气味功用与竹沥相同。但竹黄气稍缓而无寒 滑之 豁 <目录>卷六
泻剂上<篇名>雷丸内容:味苦咸。性微寒。无毒。禀竹之余气。兼得地中阴水之气以生。降也。阴也。荔实、浓 朴、芫花为使。恶葛根。
【主治】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本经) 作摩膏。治小儿百 病。
逐 风。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消积杀虫之品。
【前论】陈承曰。经言利丈夫不利女子。乃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故曰久服 令人 【炮制】大明曰。入药炮用。 苏恭曰。此竹之苓也。乃竹之余气所结。大小入栗。生 土中 以上泻剂木部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绿豆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禀土中之阴气而生。反榧子壳。害人。
【主治】主丹毒烦热。风疹。药石发动。热气奔豚。(开宝) 止泄痢猝 利小便肠满。
(思 浓肠胃 豆 心头 【归经】入胃经。兼入心经。为清热解毒之品。
【前论】吴瑞曰。绿豆肉平皮寒。如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毒。宜连皮生研。新汲水服。
【禁忌】经疏曰。脾胃虚寒滑泄者忌。
以上泻剂谷部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冬瓜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禀阴土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主治】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别录) 除心胸满。去头面热。(孟诜) 大解 热毒。消痈 (大明) 治 【归经】入脾胃大小肠四经。为除热益脾之品。
【前论】丹溪曰。冬瓜性走而急。寇氏谓其分散热毒瓦斯。亦取其走而性急也。
【禁忌】经疏曰。冬瓜性冷利。脏腑有热者宜之。若虚寒肾冷。久病滑泄者忌。
以上泻剂菜部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杏仁内容:味甘。性温。有小毒。禀春温之气。兼得火土之化以生。可升可降。阴也。恶黄 、葛 根、
【主治】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本经) 惊痫。心下烦 热。
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别录) 除肺热。利胸膈气逆。(元素)
疗 哒杏仁〕主止咳。下气。消心腹间逆闷。(正要)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泻肺解肌。润燥下气之品。(专散肺家风寒痰滞)
【前论】李杲曰。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俱治大便秘。当分气血。昼 便难 脉沉 用陈 【禁忌】经疏曰。凡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均忌。(双仁者不可用)
<目录>卷七
泻剂下<篇名>桃仁内容:味苦甘。性平。无毒。禀火土之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香附为使。
【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