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文萃  (清)王仁俊 辑

●目录

  述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

●自序

岁在戊戌客武昌官报局暇编辽文十四卷既脱橐嘉兴沈子培比部曾植侯官陈石遗孝廉衍怂恿付梓因循未果嗣闻江阴缪筱珊先生方辑此文遂置之甲辰春自宝塔洲还楚省先生示新刊六卷比斠旧稿则云自在堪本外尚剩百余篇复发箧陈书搜阙补遗凡所已刊悉予删落黄陂陈士可征君毅复叚吾辽东行部志承德府志踵事订补都为八卷于是契丹遗文盖萃于此矣至于编辑大恉别详例言考证所及缀以艺文不以卷轴之隘而滥收犹先生之意也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十二月之望吴县王仁俊序于楚孙卿故里

●述例

上古至隋唐至明皆有总集惟五代及辽阙如仁俊自甲午散馆职慨然曰是不才之责也乃发愤为五代文荟辽文萃至戊戌而辽文成易序卦传萃者聚也小尔雅广言萃集也辽文命名窃取斯义

  诏令作者金文雅因年号注明某宗金文最则第标某年不着某宗今从文最以诏令多臣工代草也然有史明载某帝手著者则表之金文最于录金史者不注某卷某传翻阅为难今悉详注

  撰文之年代及其事之起讫有须考核者略加案语亦以文纪事之例也

  有一文而二书采引小有异同者附入案语其异同较多者另据某书录之

  金文最于西夏高丽在臣服辽时者采之此则止录高丽与辽往还者其西夏文已别编不复出

  凡刻入辽文存者概从删去惟作者姓字履贯缪本未考俊旧稿一卷因文论人颇资考核今依二书次序编列作者已见前刻仍不芟除南宋文范金文雅均有作者考今依其例

  凡辽文已佚而篇目犹散见他书者弥可珍贵搜而辑之冀不负作者之苦心也

  辽人艺文史无专志近人编录亦尚未尽今补之证之以完移刺氏之文献

  辽自唐季基于朔方造邦本席于干戈致治能资于黼黻观市赦罪则脗合六典之规临轩策士则恪遵三岁之制政刑日举品式备举见托克托进辽史表于此见辽人文之盛故金初无文字自金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非偶然也

  后唐天成三年王晏球等获契丹绢书二封来进明宗命宣示羣臣莫有识其文字者契丹本无文记唯刻木为信汉人陷蕃者以隶书隶书 【隶书:衍文】 之半就加增减撰为胡书同光之后稍稍有之见五代会要二十九据此是辽本无文记在后唐时已然

  辽自太宗建国号大辽以后圣宗统和元年后国号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称大辽辽史俱没而不书见潜研堂跋尾据此知国号更易史氏犹深没其文况诏令章奏哉

  寿隆二年刘辉上书曰宋欧阳修编五代史附我朝于四夷妄加贬訾令臣下妄意作史臣请以赵氏初起事迹详附国史上嘉其言据此是辉尝与史事而监修史馆辉未系衔则史阙者多矣

  辽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见梦溪笔谈据此知流传出境罪至于死文字安得而传耶

  金章宗命民间辽时碑志及文字悉送上官见金史据此知辽碑版至今间有存者盖由乎此然转因此诏而辽文之流传于民间者百无一二矣

  辽人主盟将一百年如南衙不主兵北司不理民县长官专用文吏其间可记之事多矣泰和中诏修辽史书成寻有南迁之变简册散失世不复见今人语辽事至不知起灭凡几周春曰余辑辽诗话徧阅十六州志无足采者即辽时事迹寥寥俊辑辽文盖与萅兮同慨矣说详俊所续辽诗话

  有史载诏书约文申义者如干亨六年霜寒灾民饥诏三司旧以税钱折粟估价不实其增以利民十三年诏诸道置义仓岁秋社民随所获户出粟庤仓社司籍其目岁俭发以振民十五年诏免南京旧欠义仓粟仍禁诸军官非时畋牧妨农兴宗即位禁诸职官不得擅造酒糜谷有婚祭者有给文字始听太平七年诏诸屯田在官斛粟不得擅贷在屯者力耕公田不输税赋十五年又诏山前后未纳税户并于密云燕乐两县占田置业入税大延綝之乱连年诏复其租民始安靖均见食货志上统和二年诏以南北府市场人少宜率当部车百乘赴集开奇峰路以通易州贸易开泰中诏诸道贫乏百姓有典质男女计佣价日以十文折尽还父母开泰中诏禁诸路不得货铜铁以防私铸又禁铜铁卖入回鹘道宗之世诏杨遵最征户部司逋户旧钱得四十余万镪统和初令有司谕诸行宫布帛短狭不中尺度者不粥于巿均见食货志下

  有史载表奏止录大意者如太平九年燕地饥户部副使王嘉请造船募习海漕者移辽东粟饷燕议者称道险不便而寝开远军故事民岁输税斗粟折五钱耶律穆济守郡表请折六钱见食货志上圣宗统和初燕京留守司言民艰食请弛居庸关税以通山西籴易见食货志下

  有诏止二三语者如道宗纪诏曰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礼志正旦朝贺仪之传宣云履新之岁与公尊同之二句

  有佚句仅存者如契丹王鸿基铸两佛像铭其背曰愿后世生中国见嵩山集此道宗事又建州大悲心陀罗尼石幢首云奉为承天太后昭圣皇帝皇后万岁承天乃圣宗太后尊号昭圣乃圣宗初即位时尊号见承德府志艺文

  有似文而实为口说者如让萧托云请益军诏叛者既服兵安用益且前日之役死伤甚众若从汝谋边事何时而息见本传

  有文字太俚者如燕军士妻寄夫诗曰垂杨传语山丹你到江南艰难你那里讨个南浦?女我这里嫁个契丹见轩渠集

  有记事太质者如独乐寺刘成碑故尚父秦王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冬十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十二面观世音菩萨像见盘山志又幽州卢文进尝云陷契丹中屡入绝塞正昼方猎忽天色晦黑众星灿然问蕃人云所谓笪却日也以此为常顷之乃明方午也见南部新书

  有辽人使命为对偶文字者如李俨持盘中杏曰来未开花如今多幸蔡京举棃云去虽叶落未可轻离见老学庵笔记刘沆使虏契丹馆客曰对酒如渑系行人而不住沆应声曰在北曰狄吹出塞以何妨见刘邠中山诗话按兴宗纪重熙十年冬宋遣刘沆王整来贺应圣节即此事高丽肃宗明孝王七年辽遣中书舍人孟初来贺生辰兵部员外郎金缘为馆伴初见其年少颇易之一日并辔出郊雪始霁初唱云马蹏踏雪干雷动缘即对曰旗尾翻风烈火飞初愕然曰真天才也见东国史略

  有石刻太残泐者如太康五年武州宁远县经幢记止存三十余字凡属此类概从割爱附记于此后有续者勿据此以补吾书也

●辽文萃卷一

  诏

  册

  敕

◆诗◆

以司空大师不肯赋诗以诗挑之

  和诗二首

  天安节题松鹤图

○以司空大师不肯赋诗以诗挑之

兴宗

  为避绮吟不肯吟既吟何必昧真心吾师如此过形外弟子争能识浅深 【辽东行部志引海山文集】

○和诗二首

沙门郎思孝

  为愧荒疏不敢吟不吟恐忤帝王心本吟出世不吟意以此来批见过深 【又】

  天子天才已善吟那堪二相更同心直饶万国犹难敌一智宁当三智深 【又】

○天安节题松鹤图

沙门郎思孝

  千载鹤栖万岁松霜翎一点碧枝中四时有变此无变愿与吾皇圣寿同 【又】

  按金王寂辽东行部志曰得海山文集乃辽司空大师居觉花岛海云寺时所制也故目其集曰海山师姓郎名思孝蚤年举进士第更历郡县一日厌弃尘俗祝发被缁已而行业超绝名动天下当辽兴宗时尊崇佛教自国主以下亲王贵主皆师之尝锡师号曰崇禄大夫守司空辅国大师凡上章表名而不臣兴宗每万机之暇与师对榻以师不肯作诗先以诗挑之云云师和之云云二相谓杜令公刘侍中也后题松鹤图云云

◆诏◆

免黥诏

  使高丽崔延嘏还赍诏

  使高丽金元冲还赍诏

  遣大理卿韩保衡赐高丽王诏

  遣王永言赐高丽王诏

  遣萧慎微等赐高丽王诏

  复高丽王论停榷场诏

  秦晋王耶律淳立赦诏

  遥降天祚帝为湘阴王诏

  天祚闻耶律淳卒诏

  改元与百官诏

○免黥诏 【重熙二年】

犯罪而悔过自新者亦有可用之人一黥其面终身为辱朕甚悯焉后犯终身徒者止刺颈奴婢犯逃若盗其主物主无得擅黥其面刺臂及颈者听犯窃盗者初刺右臂再刺左三刺颈之右四刺左至于五则处死 【刑法志下】

○使高丽崔延嘏还赍诏 【重熙七年】

卿世禀声朔岁奉梯航近览奉章备观诚恳嘉叹良多勉思永图无旷述职 【东国通鉴】

○使高丽金元冲还赍诏 【重熙七年】

省所上表夏季起居事具悉卿挺身方略善抚世封得爱戴于东韩尽倾虔于北阙属歊蒸之在候驰章奏以问安嘉瞩之怀每兴增切 【高丽史】

又诏

省所上表谢恩令朝贡并进捧金吸瓶银药瓶幞头纱纻布贡平布脑原茶大纸细墨龙须??登席等事具悉卿权司国宇钦奉朝廷昨差使人远敷忠款述累世倾轮之节达近年阻限之由乞重效于梯航愿永为于藩翰载观恭顺寻示允从烦致谢章仍陈贡篚顾阅之际媿叹良深 【高丽史】

又诏

省所奏已行用重熙年号事具悉卿咋者乞修朝贡寻允奉陈使介回旋知我纪年之号书文禀用见其向日之诚省览叹嘉不忘于意 【高丽史】

○遣大理卿韩保衡赐高丽王诏 【重熙八年】

地控东域星环北辰愈坚奉上之心宜举策勋之典遐驰使驭载启王封是谓恩荣所宜祇荷今差大理卿韩保衡往彼赐卿官告一通欶牒一道到可祗受官告曰朕体天洪覆酌古通规内则推皇家怀远之诚外则付王国专征之柄航栈不可以轻入车书不可以妄同庶及羣雄永全大义与其轩习弧矢而夏陈干戚曷若周分藩屏而汉誓山河其有业重桓文望高辰卞绍祖宗之云始革先王之不恭贡土疆而广我提封奉玉帛而首诸方面安和是务忠肃为容宜举彝章特敷宠数权知高丽国王王亨奇姿玉莹伟量渊渟鳌丘耸架海之雄旁锺秀拔龙宿挺丽天之采俯降精英而自守名区大开霸府动静克遵于典则寐兴能制于骄矜千里甸畿先臻富庶一方民俗咸荷恩荣成奕世之令名得殿邦之异略是用专驰騑辔远降龙纶玄菟全封荣加于一字温貂峻秩兼示于三师驭贵崇阶功褒懿号广疏井赋茂奖忠庸于戏星辰在拱北之躔则为合度江汉得朝宗之路乃是安流勉服斯言勿烦常训可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兼侍中上柱国高丽国王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一千户仍赐输忠保义奉国六字功臣 【高丽史】

○遣王永言赐高丽王诏 【重熙十一年】

朕以关南十县我国旧基将举兵师议复土壤宋朝累驰专介恳发重言定于旧贡银绢三十万两匹外每年别纳金绘之仪用代赋与之物再论盟约永卜欢和其诸道兵马等优给蠲免赋调并已放还本部夫何眇躬成此美事今文武百辟中外庶官屡拜封章载稽典故谓予有元功大略加予以懿号鸿名不获固辞勉依羣请已撰定十一月三日两宫并行大礼卿称藩事上望阙输忠遐想闻知必增庆悦今差礼部尚书王永言赍诏往彼示谕 【高丽史】

○遣萧慎微等赐高丽王诏 【重熙十二年】

朕猥以眇德嗣受丕图赖六圣之垂休致八方之咸乂近从羣恳祇受鸿名凡在照临毕均庆赏卿世钦声朔地袭土茅航海罄述职之仪事大竭为臣之节属陈巨礼载举彝章特推进秩之恩并茂畴庸之数今遣使左监门卫上将军萧慎微使副尚书礼部侍郎韩绍文持节备礼册命并赐车服冠剑印绶及国信等物具如别录到可祗受 【高丽史】

○复高丽王论停榷场诏 【大安四年】

屡抗封章请停榷场谅惟细故讵假繁辞迩议便宜况未创置务从安帖以尽倾输释乃深疑体予至意 【东国通鉴】

○秦晋王耶律淳立赦诏 【保大三年僭改建德 【德:福】 元年】

自我烈祖肇创造之功至于太宗恢廓清之业故得奄有区夏全付子孙迩后纂承罔不祗肃传二百祀之逾远得亿兆人之底宁盖太平或弛于细娱 【写本作细防】 而内治多遗于外患以是边鄙生兹寇雠渐为蔓草之难图公肆长蛇之荐食敢来问鼎直欲争衡敌垒尚遥王师自溃兵非不锐事止失和使故乘舆越在草莽地隔不果相越旬余莫知所归三边荡摇百姓震慑惧不相保谓将畴依咸云六合为家不可一日无主共戴眇质用登至尊皆出素衷尚惭否德又念与其长天下之乱曷若复我家之功苟其宗社不移亦曰神灵所望势不克避理当共知呜呼朕以久处王藩历更政务 【写本作政路】 凡民疾苦与事便宜靡所不知亦曾熟虑自今以后革弊为先所期俾四海用宁不敢以万乘为乐敢告远迩予不食言 【北盟会编五】

  按淳后世称北辽附天祚纪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官属劝进遂即位百官上号天锡皇帝谥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遥降天祚帝为湘阴王诏 【保大三年】

大道既隐不行揖逊之风皇天无私自有废兴之数事贵得效人难力为朕幼保青宫长归朱邸虽曰人情之久系谁云神器之可求欲避周公之嫌未忘季札之节奈何一旦之无主致使四海之求君推戴四从讵 【讵:讴】 歌百和不敢坠祖宗之业勉与揽帝王之权实惧纂图之为难尚思复辟之可待近得羣臣之奏概陈前主之非所谓愎谏矜能比顽弃德躁动靡常节平居无话言室家之杼柚尽空更恣淫费宗庙之衣冠见毁不辍常畋汉子之戮实无名伋妻之乱孰可忍加以权臣壅隔政事纠纷左右离心遐迩解体讫无悛悟以致播迁伊戚自贻大势巳去是谓辜四海之望安得冒一人之称宜削徽名用昭否德方朕心之牵爱尚不忍从奈羣议之大公正复见请勉循故事用降新封可降封为湘阴王呜呼命不于常事非得已岂予小子敢专位号之尊盖徇众心以为社稷之计凡在闻听体予至怀 【契丹国志】

  按此与北盟会编异权臣四句会编无之另录于后

  大道既隐不行揖逊之风皇天无私自有废兴之数事易德效人难为力朕幼保青宫长归朱邸虽为人情之久系谁云神器之可求欲避周公之嫌未忘季札之节奈何一旦之无主致使兆民之求君推戴四从讴歌百和不敢负祖宗之业勉与揽帝王之权尚虑纂图之为难庶期复辟之有待近得羣臣之奏槩陈前主之非所谓愎谏矜能比顽弃德躁动靡常节平居无话言室家之杼轴成空更滋淫费陵庙之衣冠见毁不辍常田汉嫡之戮实出无名伋妻之乱尤不可记迄无悛改以至播迁伊戚自贻大势已去是谓绝四海之望安得冒一人之称宜削徽名用昭否德方朕心之牵爱尚不忍从奈羣议之为公正复见请是以勉稽故事用降新封呜呼进退惟公废兴有义岂予小子欲专位号之崇盖徇众心以为社稷之计凡在闻听体朕意焉 【北盟会编五】

○天祚闻耶律淳卒诏 【德兴元年】

天命至大不可以力回神器至公未闻以智取古今定论历数难移是以圣人戒于盗窃故秦晋国王耶律淳九族之内推为叔父之尊百官之中未有人臣之重趋朝不拜文印不名尝降玺书别颁金券日隆恩礼朕实推崇众所共知无负于尔比因寇乱遂肆窥觎外徒有周公之仪内实稔子带之恶不顾大义欲攒初心任用小人谋危大宝僭称帝号私授天官指斥乘舆伪造符宝轻发文字肆赦改元以屠沽商贾为翌戴之臣以佞媚狙诈处清密之任不踰累月便至台阶刑狱滥冤纪纲紊乱恣纵将士剽掠州城致我燕人陷于涂炭天方悔过神不助奸视息偷存未及百日一身殄灭绝嗣覆家人鬼所雠取笑天下而又辄申遗令擅建长秋妄委妇人专行伪命其逆臣李处温父子同恣贪婪杀戮无辜助为不法众心离散立致分崩狼狈荒迷容身无地罪诚难贷令在必行假其余生庸示宽大据耶律淳大为不道弃义负恩攘戾祖宗朕不敢赦应所授官爵封号尽行削夺并妻萧氏亦降为庶人仍改姓虺氏外据皇太叔并妃别无关碍更不施行其封爵懿号一切仍旧呜呼仰观天意俯察舆情勉而行之朕亦不忍且仲尼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后之为臣子者可不慎哉 【北盟会编九】

○改元与百官诏 【延庆元年】

朕与卿等行三万里跋涉沙漠夙夜艰勤赖祖宗之福卿等之力冒登天位尔祖尔父宜加恤典共享尊荣 【天祚纪】

◆册◆

立石敬塘为大晋皇帝册

  遣萧慎微等赐高丽王册

  遣宋璘赐高丽王册

  金主为东怀国皇帝册

○立石敬塘为大晋皇帝册 【天显九年】

维天显九年岁次丙申十一月丙戌朔十二日丁酉大契丹皇帝若曰于戏元气肇开树之以君天命不恒人辅惟德故商政衰而周道盛秦德乱而汉图昌人事天心古今靡异咨尔子晋王神锺睿哲天赞英雄叶梦日以储祥应澄河而启运迨事数帝历试诸艰武略文经乃由天纵忠规孝节固自生知猥以眇躬奄有北土暨明宗之享国也与我先哲王保奉明契所期子孙顺承患难相济丹书未泯白日难欺顾予纂承匪敢失坠尔惟近戚实系本枝所以予视尔若子尔待予犹父也朕昨以独夫从珂本非公族窃据宝图弃义忘恩逆天暴物诛翦骨肉离间忠良听任矫谀威虐黎献华夷震悚内外崩离知尔无辜为彼致害敢征众旅来逼严城虽并吞之志甚坚而幽显之情何负达予闻听深激愤惊乃命兴师为尔除患亲提万旅远殄羣凶但赴急艰罔辞艰险果见神祇助顺卿士协谋旗一麾而弃甲平山鼓三作而殭尸徧野虽以遂予本志快彼羣心将期税驾金河班师玉塞矧今中原无主四海未宁茫茫生民若坠涂炭况万几不可以暂废大宝不可以久虚拯溺救焚当在此日尔有庇民之德格于上下尔有勘难之勋光于区宇尔有无私之行通乎神明尔有不言之信彰乎兆庶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尔躬是用命尔当践皇极仍以尔自兹并土首建义旗宜以国号曰晋朕永与为父子之邦保山河之誓于戏补百王之阙礼行兹盛典成千载之大义遂我初心尔其永保兆民勉持一德慎乃有位允执厥中亦惟无疆之休其诫之哉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

○遣萧慎微等赐高丽王册 【重熙十二年】

朕膺穹旻之寄绍祖宗之基四表归仁偃灵旗而定霸百官考礼镂宝册以加尊遐眷帝臣践开国社航海之诚靡怠带河之誓愈坚属覃庆之在辰宜颁恩而及远式遵徽典特举宠章咨尔输忠保义奉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兼侍中上柱国高丽国王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一千户王亨英哲间时仁慈缵服张皇土宇亘日域以分圻尊奖天朝仰宸居而送款戴舜树弼成之业匡周规夹辅之勋化被苍隅声敷青畎朕昨戒严驾巡抚京畿邦尹展肆觐之仪都人契来苏之望干戈不试狱市惟齐羣方则慕义向风交驰玉帛邻国则畏威怀德增纳金缣聿臻累洽之期适亨虚名之册是推皇泽首及王藩进绝席之崇资正专车之峻秩原田益赋美号褒功是用遣使萧慎微使副韩绍文持节备礼册命汝为守太傅兼中书令加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三百户仍赐同德致理四字功臣散官勋爵如故于戏守君子国冠诸侯王论道而为周师奋庸而登汉相维坚臣节以答皇家享富贵于昌时传功名于长世辉流竹素永惟钦哉 【高丽史】

○遣宋璘赐高丽王册 【重熙十六年】

眷乃马韩之地素称龙节之邦代袭王封品高人爵分颁金盭表荣观于诸侯申锡彤玈得颛征于四履爰属杰时之器允膺缵服之权载历臧时式均徽典权知高丽国王事王徽应基运之数锺英异之灵天麟迥首于龟龙遹明嘉瑞日观徧崇于嵩华夙焕函经负文武之全材识忠孝之大本粤自胜衣有始构室推良静守贞纯动循礼乐慕桓文之霸业精卫霍之兵符富厥令图稔兹淑会洎帅臣之告阙亟蕃国之归尊而能惠洽一方情协羣望因露章而斯暨致宠数以难稽是宜用显被于紫纶俾特建于元社倚为左相峻陟三卿超隮驭贵之阶优赐褒宫之号盈疏实赋剧转清勋于戏周天王之重非熊止遥分于齐壤汉高祖之刑白马仍纳约于刘宗顺考古先罕偕恩礼用卜悠长之祚愈坚匡合之诚勉佩训言仰迪神佑可特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太保兼侍中上柱国封高丽国王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一千户兼赐匡时致理竭节功臣之号 【高丽史】

○金主为东怀国皇帝册 【天庆九年】

朕对天地之闳休荷祖宗之丕业九州岛四海咸在统临一日万几敢忘任重宵衣为事嗣服宅心眷惟肃慎之区实介扶余之俗土滨巨浸材布中区雅有山川之名承其祖父之绪碧云袤野固须挺于渠材皓雪飞箱畴不推于绝驾章封屡报诚意交孚载念遥芬宜膺多戬呜呼义敦友睦地列丰腴惟信可以待人惟宽可以驯物戒只戒只式孚于休 【谋夏录】

◆敕◆

赐高丽将敕

  甲午以锦衣银器等物赐镇将敕

○赐高丽将敕 【统和二十八年】

朕以前王诵绍其祖服为我藩臣捍御封陲忽被奸凶所害朕将精锐来讨罪人其余胁从皆与原免况汝等受前王抚绥之惠知历代顺逆之由当体朕怀无贻后悔 【东国通鉴】

○甲午以锦衣银器等物赐镇将敕 【统和二十八年】

省所上表奏具悉朕纂承五圣临御万邦忠良则必示旌褒凶逆则须行诛伐以康兆弒其故主挟彼幼君转恣奸豪大示威福故亲行诛伐已临近境比颁纶旨式示招怀遽览封章未闻归款汝等必知逆顺岂可助谋于逆党不思雪愤于前王宜顾安危预分祸福 【东国通鉴】 将柴册遣使敕并羣臣对

  先帝升遐有伯叔父兄在当选贤者冲人不德何以为谋羣臣对曰臣等以先帝厚恩陛下明德咸愿尽心敢有他图皇帝令曰必从汝等所愿我将信明赏罚尔有功陟而任之尔有罪黜而弃之若听朕命则当谟之佥曰唯帝命是从 【礼志一】

辽文萃卷一

●辽文萃卷二

  奏疏

  上书

  铭

  序

◆表◆

请立太祖表

  高丽李守和回表

  高丽朴寅亮陈情表

  以涿州降宋表

  萧太后遣使至宋纳款称臣表

  伪为夏元昊归款表

  高丽王谢表

○请立太祖表

闻裕悦之生也神光属天异香盈幄梦受神诲龙锡金佩天道无私必应有德我国削弱齮龁于邻部日久以故生圣人以兴起之汗知天意故有是命且约尼九营棋布非无可立者小大臣民属心裕悦天也昔者裕悦伯父实噜尝曰吾犹蛇儿犹龙也天时人事几不可失 【本传】

○高丽李守和回表 【统和二十八年】

臣等昨奉诏泥辄陈心石望赐泣辜之惠切祈解网之仁 【东国通鉴】

○高丽朴寅亮陈情表 【寿隆二年】

普天之下既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余何必曰我疆我理又曰归汶阳之旧田抚绥敝邑回长沙之拙袖抃舞昌辰【东国通鉴】

  按东鉴九月高丽右仆射参知政事朴寅亮卒寅亮文词雅丽宋熙宁中与金觐使宋所著尺牍表状及题咏宋人称之至刊二公诗文号小华集辽尝欲过鸭绿江为界寅亮修陈情表云辽帝览之寝其议卒谥文烈

○以涿州降宋表 【保大二年】

郭药师

  臣闻天下有道则臣民非后何戴是谓天人之极致岂非古今之常情百姓系心素愤北夷之怨一时翘喜咸归中国之明臣躬领州县僚属豪右子弟官员僧道军吏百姓等奋臂约一万人斩首至三千级永属徯苏之望举怀赖庆之思 【北盟会编九引封氏编年】

  按燕云奉使录所载有异更列于后

  伏闻蕃汉之人实为异类羊狼之伍不可同居自生夷貉之乡未被衣冠之化常思戴日何啻望霓昨天祚皇帝怠弃銮舆越在草莽万姓无依栖之地五都有板荡之危虽宣宗嗣国旋至奄忽女后摄政尤难抚绥诚天命之有归非人力之能致臣药师等虽属多难莫生异心盖所居父母之邦不可废臣子之节今契丹自为戎首窃稔奸谋燔烧我里庐虔刘我士女报之以怨抚乃以仇臣药师等以是竞思戴舜以同心不可助桀而为虐今将所管押马步军用申恳悃伏愿皇帝陛下副兹多望悯此哀鸣时开天地之恩许入风云之会实所愿也非敢望焉臣药师等无任瞻天慕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以闻臣药师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宣和四年九月十日辽国常胜军都管押诸卫上将军臣郭药师等表奏 【又引燕云奉使录】

○萧太后遣使至宋纳款称臣表 【德兴元年】

辽国太后妾萧氏言盖闻溟海纳污繄众流而毕会太阳舒照岂爝火以犹飞方天下之大同故圣人之有作拊心悼往饮泣陈辞伏念妾先世乘唐晋之季年割燕云之外地暨逢圣运已受齐盟义笃一家誓传百禩孰谓天心改卜国步多艰先王遇板荡之余励兴复之志始历推戴奄致沦殂爰属惸嫠俾续禴祀常欲引干戈而自卫与社稷以偕亡伏念生灵重罹涂炭与其陷执迷之咎曷若为奉上之勤伏遇皇帝陛下四海宅心兆人归命敷文德以柔远奋武烈以训时必将拯救黎元混一区宇仰承严命敢稽归款之诚庶保余生犹荷永绥之惠今差永昌宫使萧容干文阁直学士韩昉等诣阙奉表陈奏以闻臣妾萧氏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德兴元年九月十日辽国太后臣妾萧氏上表 【北盟会编十引封氏编年】

○伪为夏元昊归款表

元昊曩自先朝求为巨援据一方之裂壤迨二世以袭封枭音易变犬态多端忘牢豢之深恩肆狂悖之凶性擅诱边俗巧谍欢邻罪既贯盈理当难赦是用躬驱锐旅往覆危巢方迩贼庭乞修觐礼 【儒林公议】

○高丽王谢表

中国三甲子方得一朝大邦一周天每修六贡 【文献通考四裔考】

◆奏疏◆

左右军国要务奏

  讨晋帝石重贵杜重威奏

  募人获奏

  请复民租奏

  农事奏

  谏滥刑

  谏伐高丽疏

  省罢戍役疏

  高丽遣殿中少监崔延嘏来奏状

  请不纳元昊降疏

  力谏天祚疏

  伊逊请赐牧地奏

  宋延庆殿奏

○左右军国要务奏 【会同八年】

军国之务爱民为本民富则兵足兵足则国强 【食货志上】

○讨晋帝石重贵杜重威奏

耶律图勒锦

  臣愚窃以为陛下乐于安逸则谨守四境可也既欲扩大疆守出师远攻讵能无厪圣虑若中路而止适为贼利则必陷南京夷属邑若此则争战未已吾民无奠枕之期矣且彼步我骑何虑不克况汉人足力弱而行缓如选轻锐骑先绝其饷道则事蔑不济矣 【本传】

○募人获奏 【干亨五年】

韩德让

  兵后逋民弃业禾稼栖亩募人获之以半给获者 【本传】

○请复民租奏 【干亨五年】

昉 【昉:在第九字室下】 室

  山西诸州给军兴民力凋敝田谷多躏于边兵请复今年租 【本传】

○农事奏 【统和】

耶律昭

  西北之众每岁农时一夫侦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给糺官之役当时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饟 【食货志】

○谏滥刑

耶律阿穆尔

  夫兄弟虽曰同胞赋性各异一行逆谋虽不与知辄坐以法是刑及无罪也自今虽同居兄弟不知情者免连坐 【本传】

○谏滥刑

耶律阿穆尔

  夫兄弟虽曰同胞赋性各异一行逆谋虽不与知辄坐以法是刑及无罪也自今虽同居兄弟不知情者免连坐 【本传】

○谏伐高丽疏 【统和二十八年】

萧迪里

  国家连年征讨士卒抗敝况陛下在谅阴年谷不登创痍未复岛夷小国城垒完固胜不为武万一失利恐贻后悔不如遣一介之使往问其故彼若伏罪则已不然俟服除岁丰举兵未晚 【本传】

○省罢戍役疏 【重熙四年】

耶律唐古

  自建哈屯城以来西蕃数为边患每烦远戍岁月既久国力耗竭不若复守故疆省罢戍役 【本传】

○高丽遣殿中少监崔延嘏来奏状 【重熙六年】

当国伏自前皇太后圣帝降册命以颁宣疏土封而定分但兹东域仰戴北辰连年不绝以勤王递代相传而述职顷以先臣亡兄纂承祖业归附皇朝闻一德之君临新颁庆泽将两条之公事专奏宸聪未垂俞允之恩转积迟疑之虑自从曩岁以到今辰虽迭换于炎凉且久停于朝贡近蒙睿旨颇惬鄙怀谨当遵太后之遗言固为藩屏抚小邦之弊俗虔奉阙庭更从文轨以输诚永效梯航而展礼 【东国通鉴】

○请不纳元昊降疏 【重熙十三年】

萧惠

  元昊忘奕世恩萌奸计车驾亲临不尽归所掠天诱其衷使彼来迎天与不图后悔何及 【本传】

○力谏天祚疏 【保大四年】

德宗

  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幸云中自云中而播迁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天祚纪三】

  按亡辽录有异特另录于后

  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两路则车驾幸广平甸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都云中及陷云中则奔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以至举国汉地全为金人所有国势微弱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亡辽录】

  按惜此谏天祚斥而不从率诸军乘金人归遇金人战败遂致二百三十余年之祚亡焉忽焉而辽灭已湛然居士集怀古诗注曰大石林牙辽之宗臣挈众而亡不满二十年克西域数十国幅员数万里传数主凡百余年颇尚文教西域至今思之庙号德宗又按天祚纪称此谏天祚不从达实遂杀伊实及博勒和置北南面官属自立为王遂所部西去西辽事附见天祚纪耶律所注即此事又西迁后所历诸部考详俊辑西辽史

○伊逊请赐牧地奏 【太康元年】

耶律音济

  今牧地褊陿畜不蕃息岂可分赐臣下 【本传】

○宋延庆殿奏 【天庆五年】

李良嗣

  臣国主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羣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比年以来有女真阿骨打者知天祚失德用兵累年攻陷州县加之溃卒寻为内患万民罹苦辽国必亡愿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顺伐逆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愿陛下速行薄伐脱或后时恐为女真得志盖先动则制人后动则制于人 【北盟会编一引封有功编年】

◆上书◆

耶律华格将罢兵上书

  上皇帝书

  请分部治准布上书

○耶律华格将罢兵上书 【开泰二年】

耶律世良

  华格以为无事而还不思师老粮乏敌人已去焉能久守若益兵可克也 【本传】

○上皇帝书

马保忠

  强天下者儒道弱天下者吏道今之授官大率吏而不儒崇儒道则乡党之行修修德行则冠冕之绪崇自今其有非圣帝明王孔孟圣贤之教者望下明诏痛禁绝之 【契丹国志】

○请分部治准布上书

萧托云

  准布今已服化宜各分部治为节度使 【本传】

◆铭◆

静安寺碑铭

  兴中府安德州剏建灵岩寺碑铭

  灵感寺舍利塔碑铭

○静安寺碑铭 【咸雍六年】

耶律兴公

  五都错峙帝宅尊乎中土则大定之分甲天下焉三教并化皇国崇乎至道则梵剎之制布域中焉苟或就风雨交会之邦辟龙象栖游之境法兴地□可得而言若夫迦文示寂之余招提奉像之设缔构获其善报供事植其胜因则历世建寺之文道之常矣今略而不书但叙兹地权与之事今太祖天皇帝总百年之正统开万世之宝□公族衍盛枝叶芬茂故南大□讳景即帝之房孙也故左金吾卫上将军讳宁即公之长子也故检校太师左千牛卫上将军知涿州军州事讳昌允即金吾之子也协辅王室许国之勋即着并启土宇裂壤之锡斯在天邑之北仅余百里则公之故地焉岚凝翠迭曰佛山山足民屋聚居若郡邑之大曰义州今兰陵郡夫人萧氏主之即太师公之妻也太师毓庆戚闬讳心

  佛乘车暇日以有思□凭高而肆望延冈委迤环甲第以远周孤巘崔嵬枕闲田而下廓遂卜此地肇开胜蓝虽经始之谋有先而考终之期奄速夫人抱未亡之永恨缉已坠之遗功发大勇猛之胜心资不思议之神力由是斲险为垣堙卑就宽长木下而翠色移贞璴出而云光破风斤迭运远谷回音雷杵高相寒泉交响金者冶缻者陶壁者圬材者斲彩者绘隅者涂众工衒勤百事偕作起于清宁八年庚子岁成于咸雍八年壬子岁辰次一周元功告毕中其殿则曼茶罗□洎过未七佛明□高僧之像在焉双其楼则修拓路藏洎圣贤诸传章疏钞记之部在焉远侔东土则震隅设绘者□乐师如来近拟西方则兑位表形者□弥陀善逝至于十方宝相五佛粹容皆极其端严曲尽于妙□凡法堂僧宇厨室囷房洎厩库客次靡不备有皇皇焉信解脱之阃域功德之丛林者也待其山月初霁岩云半开飞摇金碧之辉动荡烟霞之色回檐落影暑气由是夏销鬬桷排空残照于焉夕挂轮奂之盛可胜道哉先是□夫人之长男辍供职于行朝委都征于杂务得佛牙一颗大踰方寸牙上得舍利七百余粒若珂□之质宝坛光射疑国兵之未分氎灰色交讶海龙之反施夫人且曰遗□蕴安葬是崇苟非坚固必贻后悔旁出干位有孤峰山?景焉碧石嵚崯固□巅末遂募工镵凿深逾数丈石之开有文若花叶纷敷之状厝窆之日众数百人不约而集有祥云蔧地弥覆其上逮至吉时则阳景舒光不差晷刻葬已□合郁郁如初远近见者咸惊异之时咸雍五年九月九日也明年十一月既望□前后共三夜光气烛天见者数千人复就石龛之前架一小殿则三圣八像阿罗汉之容悉皆具焉呜呼智者始谋为利斯永善人作事获福自多每至□旸谷欲暝曦轮将坠舍利之影落覆邱茔则太师公之遗墟承荫其下若非巧入心匠神开志端则揆事之长孰能与于此凡巨细之费余于二万缗□□□之绩就于十二载工徒之役算日酬庸驱籍一毫不取皆贤夫人鬻奁饰减衣御之为也寺既成必假众以居之遂延僧四十人有讲则复益二□□□僧既居必资食以给之遂施地三千顷粟一万石钱二千贯人五十户牛五十头马四十匹以为供亿之本咸雍六年冬事达黈听上用嘉之敕赐曰静安寺奖勤意而贲山蓝也恭维夫人以慈□接物类以冲澹却世纷断而后行力致者皆为轨法仁以成性身至则自是道场遂能挺不退之至诚集无上之良福与夫桂阳追爱起崇义于隋朝陈妃施财造逮元于晋代固可同年而语矣夫人二子长曰佶礼宾副使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右散骑常侍同知利州事兼部内巡检次曰特里德皆根乎善本协彼胜心宏助之功讵能详述大哉敞阿兰若之静姿像薄迦梵之遗形所祈者圣祚垂鸿固萝图于浩劫羣灵护佑趣花藏于他生又何止延九族之修龄荐三代之冥福而已哉兴公才非半古识不照邻自服为吏之劳颇滞攻文之思兹承勤请未易固辞摭实宝坊既尽一时之胜概□英珉篆愿垂千古之休声铭曰神邑浩壤六街棊布虽敞释宫不无重圬□峰幽寂万载□闲虽开禅宝是劳跻攀帝辇□赊川岐造能辟胜场乃得中道都会百里岚光数程山参而□冈横如平□□夫人上兹佛地结构瑰琦规模壮丽正殿岿立危楼对森烟梵凝碧朱甍迭阴宝像中存□□攸见月伴高佛云□□□孰□□土□开□□□佑睿君□□含识□庇我华宗资重幽冥 【承德府志二十】

  按静安寺在大宁故城南十家儿村辽咸雍间兰陵郡萧夫人建碑字漫漶不可读寺址尚存见热河志今寺在大宁城南里许有古寺基址周围数十亩碑尚存额书大辽义州大横帐兰陵夫人萧氏创建静安寺碑

○兴中府安德州剏建灵岩寺碑铭 【并序干统八年】

耶律劭

  伏闻大雄示化肇兴五竺之邦像法定期实属千年之会渐流通于震旦迥超越于古初三乘递行一雨溥润我国家右文敷治偃革济时繇数路以取英翘振儒风于当代阐二宗而尚禅定传佛灯于有生广树仁祠大宏慈荫安德州灵岩寺者北连龙岫前俯郡城溪壑幽深峰峦掩映天然胜概斗绝于一方宛尔道场廓开于十地初统和中有山主僧可观与其同志幼为县吏各负逋租亡命此山共逃棰楚后偕追捕同付狱中数日幽囚桎梏自解寻免征录因遂出家卜筑结庵专精戒律寿考迁逝灵应肸蠁太平五年复有邑里赵延贞王承遂张茔焦庆等三十有三人状施烽台山四面隙地以广布金之净域远模灵鹫之风规增大给孤之园益茂耆陁之树年禩寝久徒众渐隓重和初元有郡人雄武军节度使太原王公育与邑人尹节高耸等礼请悟开上人住持经始营葺僧众蚁附工徒子来殿宇嶷尔以有年钱谷丰衍而不匮果毕能事全付后人僧伽实繁悉萃六和之净侣达摩无覩固乏三藏之秘文重和二十二年有寺僧潜奥与悟开上人鸠集净财缔结信士与邑人尹节李敬张士禹高耸等购经一藏用广流通二十四年建九圣殿以龛置焉绘像炜煜而岳峙内藏山?截嶪而云矗经律论学扬法海之惊澜上中愞根逗尘机于来哲清宁四载特赐净觉之名咸雍六年复锡灵岩之号居然閟邃迥出尘表故得水云上士龙像名浏览境界之清虚驻瓶锡而栖止有闾山忏悔守司徒通圆慈行大师志福游憩于此以其阙钟杵之音失晨昏之警飞奏为请天旨下俞征良冶于远方贸精铜于异域垆橐一皷大器告成逸韵迭击而丰隆林薄四震于幽邈设??虚为饰构楼以悬寿昌初元岁次己亥复建大殿以敞法筵楹柱撑空榱桷蔽日轮奂克成于大壮清净特备于宝坊羣峰巑岏而缭若垣墙诸塔耸峻而势同涌现禅房自通于幽处讲座屡雨其天花今天子即位之二年有守太师通圆辅国大师法颐者久蔼人天之誉蔚为帝王之师众僧恳请遂居是寺人对境以心冥地因居而名著师因精选道行得长老惠敬付以寺事提综不倦勤瘁历年建置悉覩于周圆储蓄益臻于羡积劭恭膺诏检恪守郡符志慕佛乘誓求法印时因暇日屡叩禅关有清行大德赐紫沙门奉檀寺主沙门行柔等语其权舆见托纪述学惭博雅梦无白凤之奇词愧疏芜语乏黄绢之句牢让不获谨为铭词铭曰佛承广运慧日映时法膺像季溥建仁祠世蒙诱导教被方维福济含识学法有为伟矣灵岩豁然林壑斗远流俗高视寥廓境净心冥解脱缠缚以致名流兹焉栖泊钟梵时警熏修有常觉林并茂禅院滋芳沩山圭峰聊可比方居者得趣世谛顿忘息乃尘纷味兹幽閴清净悉同过现无别直书初终赞扬洪烈刻诸贞珉永告沙劫干统八年岁次戊子九月朔庚申日建 【承府志德 【德:在右边承字下】 二十】

  按灵岩寺在三座塔东南柏山上辽统和中僧可观始卜地结庵太平五年邑人赵延贞等施四面隙地重熙初郡人雄武军节度使王育与邑人尹节高耸等重建二十二年僧潜奥悟开等购经一藏二十四年增建九圣殿清宁四年赐名净觉寺咸雍六年赐名灵岩寺复有僧志福奏请铸钟增构钟楼寿昌初复建大殿今惟干统八年戊子碑尚存碑文为朝请大夫守殿中少监知安德州军州事上骑都尉涞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耶律劭撰僧恒劬书并篆额碑阴有小篆末题劭述劬书字画遒劲文云余兄文学之外尤工小篆则恒劬殆亦耶律氏子入道者碑在今山上废安德州城基之侧寺已废见热河志

○灵感寺舍利塔碑铭 【天庆六年】

张嗣初

  夫塔古无有也本出浮屠氏自佛教东被始有之是谓佛庙盖闻不迁者性也恒动者情也缘情而能有者生也生不可常必至于灭灭不可已复转于生于此流转中能解生死之缚而得不生不灭者唯释迦而已故超然特立于羣圣之上可谓天人师者也然大耄既至终显有为故金身示灭当此之际六种震动如须弥倾摧使诸天无所依也呜呼去岁镇远灵迹不灭故所有舍利为八国以宝塔分葬之其数凡八万四千尔后历载弥久愦废者甚众人心特恐亡坠益复兴起之或发诸宝函或擘以玉粒或葺其旧制或剏以新作故塔庙之多迹于此也虽殚其筋力尝不为劳然竭以资财亦不为费至若累宝檐络珠网接云汉而起尝不为高并闾阎夷井灶有郛郭之半亦不为广其人心勤厚有如此者皇朝定天下以武守天下以文太平既久而人心向善故此教所以盛宏凡民间建立佛寺靡弗如意今此塔自太平九年柳城人梁氏之所建也氏兄弟二人长曰守奇夙植善根次曰道邻素宏愿力自童子时有聚沙之戏后果志于出家既受具已大通宗乘先隐于龙岫之一兰若后为城中人请居此土一日钵中忽出异光不散者久之既而乃得舍利二粒玉彩晶灿不可正视人争传戴之由此乃舍衣钵特兴塔像复求化官长暨贵戚并豪族之家各助以金帛车服或诸珍玩计获数百万钱共为成办之于是火其砖广若山积募其工翕如云合负土于阶者若蚁之累垤汲泥于檐者如燕之巢房凡一十三级通百有余尺珠函之灵瑞乎其中观夫有金撑以锐其上有广陛以丰其下岂徒然哉我所贵踊出三界而为解脱之场也有千岁灯以然于内有百炼镜以悬于外亦岂徒然哉我所贵遍照十方而破黑暗之狱也且如风鸣宝铎尽宣妙法音蚁践崇阶亦成无上道故一尘所沾一影所覆其利乐信不虚矣噫彼土木有穹窿而崔巍者勿谓我小我小有可观彼金碧有灿烂而陆离者勿谓我俭我俭能中礼余勿克备述徒止于此焉复常有光数见或五色气以覆之因上闻之以精诚有感故灵应必通乃敕其寺曰灵感寺大安中有先师之弟子通教师赐紫沙门思整重修以润色之二先师者盖愚之祖母故河南太君之伯父也塔初成日我先人尝欲亲志之而不意早没故弗克逮言今通教师素与我先人有甥舅之爱每一见必以此事为托师既诱我以先人之志能弗继之我复感师念先师之德可弗述之此者盖予为其肯构也故不敢让乃强为记云其颂曰既生必灭唯性不迁不生不灭唯佛能然金身虽往灵迹可传舍利所至塔以兴焉在昔所建八万四千益远益敬至于无边几 【几:凡】 厥愿力非小因缘乃有梁氏获此舍利千佛共与一日自至钵中有光玉粒者二苟非精诚格兹灵瑞乃舍衣盂愿作佛事以清净心置琉璃器藏此塔中以福万世后有门人以增以新长令净白不生埃尘叙我以旧托我以文乃强为述嗣吾先君天庆六年岁次丙申八月壬戌朔甲戌十三日丙寅时建 【承德府志二十】

  按灵感寺在三座塔城内土人耕地得辽碑一为灵感寺释迦佛舍利塔铭辽天庆六年丙申新授尚书都官员外郎辽西路钱帛判官张嗣初字 【阙二字】 撰文和龙僧悟照字育物书丹碑称寺为太平九年僧守奇道邻所建作塔十三级以贮舍利大安中僧通教重修碑中凡光字皆不全书盖避辽太宗讳也又土人尝掘地丈余见地宫一所周遭嵌列碑文中有释迦定光二佛的身舍利塔记辽天庆二年讲经律论师慧材撰盖辽时藏佛舍利于此今废见热河志

◆序◆

续一切经音义序

  星命秘诀自序

○续一切经音义序

沙门希麟

  盖闻残纯朴而薄道德仁义渐开废结绳而定着龟文字乃作仰观玄象俯视成形苍颉始制于古文史籀篡成乎大篆相沿历世更变随时篆与古文用之小异逮周礼保氏掌国子学以道教之六书谓像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者造字之本虽虫篆变体古今异文离此六书并为谬惑春秋之末保氏教废秦并海内丞相李斯考较籀文别为小篆吏趋省易变体稍讹程邈改文谓之隶本汉兴书学杨雄作训纂八十九章班固加十三章羣书用字略备后汉许慎集古文籀篆诸家之学出目录五百四十篇就隶为训注作说文解字时蔡伯喈亦以灭学之后请刊定五经备体刻石立于太学之门谓之石经仍有吕忱作字林五篇以补许蔡之漏略洎有立说文石经字林之学至大历中命孝廉生颜传经国子司业张参等刊定五经文字正体复有字统字镜陆氏释文张戬考声韵谱韵英韵集韵略述作既众增损互存并乃傍通三史证据九经若斯文而有音 【诸本作音恐音书误乎】 即彼义以无差音义之兴其来有自况乎释尊之教也四含妙典谈有相于权门八部真宗显无为于实际真俗双举唐梵两该借以声名句文为能诠表以菩提涅盘为所证演从印度译布支那前后飜传古今钞写论梵声则有一文两用误上去于十二音中数字同归疑体业向 【向恐可作于乎】 八转声内考画点乃祇如棪 【以冉】 掞 【舒瞻】 乱于手木帐 【知亮】 怅 【丑仗】 杂于心巾伭 【都奚】 彳?玄 【直尼】 着彳着人祼 【古玩】 裸 【胡瓦】 从衣从示謟 【吐刀】 谄 【丑冉】 不分舀 【以小】 臽 【音陷】 壮 【侧亮】 牡 【莫后】 罔辨牛 【语求】 丬 【疾良】 少斫昧于戍哉无点亏于写富如斯之类谬误实繁若不讨详渐乖大义故唐初有沙门玄应者独运先觉天纵生知明唐梵异言识古今奇前缀兴厥志切敄?力披详始于古华严经终于顺正理论撰成经音义二十五卷次有沙门慧菀撰新华严音义二卷复有沙门云公撰涅盘音义二卷复有大慈恩寺基法师撰法华音训一卷或即未周三藏或即偏局一经寻检阙如编录不次至唐建中末有沙门慧琳内精密教入于总持之门外究墨流研乎文字之粹印度声明之妙支那音韵之玄既缾受于先师亦泉泻于后学栖心二十载披读一切经撰成音义总一百卷依开元释教录始从大般若终于护命法所音众经都五千四十八卷四百八十帙自开元录后相继飜传经论及拾遗律传等从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尽读开元释教录总二百六十六卷二十五帙前音未载今续者是也伏以钞主无碍大师天生睿智神授英聪总讲羣经徧糅章钞传灯在念利物为心见音义以未全虑检文而有阙因贻华翰见命菲才遣对曦光辄扬萤烛然或有解字广略释义浅深唐梵对飜古今同异虽依凭据?俟来英冀再披详庶无惑尔 【日本刊本】

  按原题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德清傅云龙日本图经艺文志曰辽僧希麟撰俊案希麟为辽人盖有五证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当庄宗明宗时攻陷营平二州及已立晋又得雁门以北幽州节度管内合一十六州乃以幽州为燕京元史地理志大都路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为大兴府元太祖克燕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辽史太宗纪会同元年升幽州为南京地理志又曰燕京契丹国志二十二南京自晋割弃契丹建为燕京据此是燕京之名实始于辽 【若陶潜咏荆轲曰提剑出燕京此词章家趁韵之法犹周称周京汉称汉京不得据此谓辽以前有燕京之名也深雪偶谈未足为信】 此书题曰燕京则希麟为辽人证一辽人著述见于传刻者例称燕京某寺如石刻称燕京大悯忠寺燕京兴国寺燕京永泰寺之类此书题曰燕京崇仁寺亦其例则希麟为辽人证二契丹国志又云燕京僧居佛寺冠于北方俊谓惟其如此故辽僧以燕寺为荣即序人书者亦沿此例如龙龛手鉴称燕台悯忠寺沙门智光序是也此书希麟自着亦沿例称燕京崇仁寺矣则希麟为辽人证三续一切经音义题曰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日本元文文禩雒东狮岩白莲社杜多鹤新雕慧琳藏经音义纪事曰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述续一切经音义十卷是亦见在高丽藏开元录后慧琳未音经论今续者也纪事述希麟此书次于周霅川西峦行瑫律师晋汉中沙门可洪之后宋沙门处观之前则希麟为辽人证四一切经续音义钞主为无碍大师按无碍大师亦辽僧曾与王正重修云居寺碑命沙门智光为记者见房山重修云居寺碑记时在统和二十三年据此则无碍为统和时人知希麟亦必同时人矣证五

○星命秘诀自序

耶律纯

  源髓老人得之于元斋元斋得之于海上异人有高丽国师赋其步天警句有云得富非难得寿难寿星须把令星看令星若是逢生旺寿算巍巍等泰山且说夫星是克星高强必是聘贤人若居父母并兄弟端的因亲上致亲 【本书】

  按金陵黄氏书目四卷纯于政和二年使高丽传其国禅师星命之学此书一名星命总括但源髓老人云云缪辑无之今据补

辽文萃卷二

●辽文萃卷三

◆书◆

封箭谕高丽将书

  致宋帝书

  与宋誓书

  将伐夏遣使告宋书

  赐沙门郎思孝书

  使涿州遣宋书

  遣萧德崇等为夏人议和使宋国书

  遣回鹘王必里克书

  密遣人至雄州投蜡弹文

  与李处温使为辽内应书

  李处温使李奭回书

  与李奭刘范马柔吉等书

○封箭谕高丽将书 【统和二十八年】

圣宗

  朕以前王诵绍其祖服事朝廷其来久矣今逆臣康兆弒君立幼故亲率精兵已临国境汝等禽康兆送驾前便即回兵不然直入开京杀汝妻孥 【东国通鉴】

○致宋帝书 【重熙十一年】

兴宗

  弟大契丹皇帝谨致书兄大宋皇弟粤自世修欢契时遣使轺封圻殊两国之名方册纪一家之美盖欲洽于绵永固将有以披陈切缘瓦桥关南是石晋所割迄至柴氏以代郭周兴一旦之狂谋掠十县之故壤人神共怒庙社不延至于贵国祖先肇创基业寻与敝境继为善邻暨乎太宗绍登宝位于有征之地才定并汾以无名之师直抵燕蓟羽召精锐御而获退遂致移镇国强兵南北王府并内外诸军弥年有戍境之劳继日备渝盟之事始终反复前后变常窃审专命将臣往平河右炎凉屡易胜负未闻兼李元昊于北朝久已称藩累曾尚主克保君臣之道实为甥舅之亲设罪合加诛亦宜垂报迩者郭稹特至杜防又回虽具音题但虞诈谍已举残民之伐曾无忌器之嫌营筑长堤填塞隘路开决塘水添置边军既潜稔于猜嫌虑难敦于信睦傥思久好共遣疑怀曷若以晋阳旧附之区关南元割之县俱归当国用康黎人如此则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缅维英悟深达悃悰适届春阳善绥冲裕 【续资治通鉴长编】

  按长编曰庆历二年三月己巳契丹遣宣徽南院使归义节度使萧英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刘六符来致书云云即辽史兴宗纪重熙十一年春正月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使宋事也文存据契丹国志然提要谓国志多取李焘书故录其祖本下篇同

○与宋誓书 【重熙十一年】

兴宗

  两朝修睦三纪于此边鄙用宁干戈载偃追怀先约炳若日星今绵禩已深敦好如故关南县邑本朝传守惧难依从别纳金帛之仪用代赋税之物每年增绢一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搬至雄州白沟交割两界塘淀已前开亩者并依旧例自今以后不得添展其堤堰水口逐时决泄壅塞量差兵夫取便修迭疏导非时霖潦别至大段涨溢并不在关报之限南朝河北沿边州军北朝自古北口以南沿边军民除见管数目依常教阅无别故不得大段添屯兵马如有事故添屯即令逐州军移牒关报两界所属之处其自来成例更替及本路移易不在关报之限两界逃走作过诸色人并依先朝誓书外更不得似日前停留容纵恭惟二圣威灵在天顾兹纂承各当遵奉共循大体无介小嫌且夫守约为信善邻为义二者缺一罔以守国皇天后地实闻此盟文藏宗庙副在有司余并依景德统和两朝誓书顾惟不德必敦犬信苟有食言必如前誓 【续通鉴长编】

  按长编云八月乙丑契丹枢密副使保大节度使耶律仁先枢密使礼部侍郎同修国史刘六符入见其誓书云云

○将伐夏遣使告宋书 【重熙十三年】

兴宗

  元昊负中国当诛今将兵临贼境或元昊乞称臣幸无亟许 【九朝编年备要】

  按兴宗纪重熙十三年夏六月以将伐夏遣延昌宫使耶律高家奴告宋即此书

○赐沙门郎思孝书 【重熙十七年】

兴宗

  冬寒司空大师法候安比及来冬差人请去寺望不赐违阻方属祁寒顺时善加保摄 【辽东行部志引海山文集】

○使涿州遣宋书 【大安七年】

道宗

  夏国来称宋兵起无名不测事端 【宋史外国传二】

  按宋史称辽使涿州遣宋书云云神宗报之事在元丰五年正月则大安七年也

○遣萧德崇等为夏人议和使宋国书 【寿隆五年】

道宗

  粤惟夏台实乃藩辅累承尚主迭受封王近岁以来连表驰奏称南兵之大举入西界以深图恳求救援之师用济攻伐之难理当依允事贵解和盖辽之于宋情重祖孙夏之于辽义隆甥舅必欲两全于保合岂知一失于绥存而况于彼庆历元丰中曾有报闻皆为止退宁谓辄违先旨仍事远征傥蔽议以无从虑造端之有自 【契丹国志】

○遣回鹘王必里克书

德宗

  昔我太祖皇帝北征过巴噶罕 【原作卜古罕】 城即遣使至甘州招尔祖乌穆珠 【原作乌母主】 曰汝思故国耶朕即为汝复之汝不能返耶朕则有之在朕犹在尔也尔祖即表谢以为迁国于此十有余世军民皆安土重迁不能复返矣是与尔国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 【天祚纪】

○密遣人至雄州投蜡弹文 【天庆五年】

李良嗣

  天庆五年三月二日辽国光禄卿李良嗣谨对天日斋沐裁书拜上安抚太师足下良嗣族本汉人素居燕京霍阴自远祖以来悉登仕路虽披裘食禄不绝如线然未尝少忘尧风欲褫左袵而莫遂其志比者国君嗣位以来排斥忠良引用羣小女真侵陵官兵奔北盗贼蠭起攻陷州县边报日闻民罹涂炭宗社倾危指日可待迩又天祚下诏亲征女真军民闻之无不惶骇揣其军情无有鬬志良嗣虽愚戆无知度其事势辽国必亡良嗣日夜筹思偷生无地因省易系有云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语不云乎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良嗣久服先王之教敢佩斯言欲举家贪生南归圣域得服汉家衣裳以酬素志伏望察良嗣忱诚不忘悯恤辙鱼代奏朝廷速俾向化傥蒙睿旨允其愚恳预叱会期俯伏前去不胜万幸 【北盟会编一引封氏编年】

○与李处温使为辽内应书

李良嗣

  窃以天厌契丹自取颠覆兵连祸结弥历岁时旧君未还新主孤立扰攘之余仰维劳止不审迩辰台用何似伏维养聚上下均福顷年台旆自中朝使还植与奭相迎于良乡之驿舍具道朝廷礼乐文物之盛痛愤北戎腥膻残酷之弊至扼腕太息既又执手于中京景昌门外之邸中极言戎狄所以将亡之状议既决乃使不肖先归朝乞收复幽蓟故地汨汨许时未克厥志上方稽天之数察时之变至于今日然后不肖言行而计从阁下闻之必已大喜自古戎狄之兴未有若女真如此之速辽东辽西已为奄有前年取上京今年至中京遂破云中如摧枯拉朽所在肝脑涂地腥闻于天山西良民所遭如此岂不痛心疾首耶尚卢 【卢:虑】 女真乘已胜之势下居庸之孤城为之奈何我燕之人必引领南下已有来苏之望上欲拯民于水火乃遣太师楚国公领重兵百万将次于境上伐罪吊民霈如时雨已号令八路将帅以至于小校毋得荼毒良民应天意顺人心扩幽蓟安生聚此其大略也如或昏迷不恭邦有常宪燕地褊狭幅员不过数百里已患女真之侵疆且卢 【卢:虑】 旧君之复至军兵日益困赋役日益重此正契丹运尽天亡之时也虽有智者何以为谋契丹五京已亡者四区区弱燕岂能孤立阁下与诸朝堂大臣岂不共知耶善为契丹之计者莫若劝诱新君以全燕之地来献于朝廷以安元元以保骨肉策之上也如新君执迷及左右用事之人不明于祸福阁下密结豪杰拘囚首虏壶浆箪食开门迎降使阁下世享富贵长守全燕以伸前日之志策之次也阁下父子有志于此适丁斯时千载一逢莫如今日时哉时哉不可失也已奉敕旨如以其旧官来降者即以旧官处之功高者别加厚赏以次者事毕日任使复业恐阁下欲知之毋或迁延自速倾覆祸福顺逆指日可待颙候来报以慰我思 【北盟会编八】

○李处温使李奭回书

李奭

  顷自白霫拜别时绝音耗耳可得闻目不得视至于饮燕谈笑每思而念之奭与待制数尝言灭虏为誓近岁间内外相陵盗贼竞起虽分五路已陷四京虽有幽燕孤危将亡甚于累卵无计解其纷难也盖历数之将尽相公自入枢廷顿变白首夙夜不遑怀履薄临深之惧东虏近日复有深入虑遭族诛之难不思往日之非惟念今日之咎愚闻慎密然后事济兵以诡道制胜大宋未有所行先形于外若议兴师深宜密速愿救燕乡无告之民戎酋成立全是相公与北枢萧公李密李处奭等同立新君分付得军兵事与南北面同勾当兼处分速集义士今月二十日奭自备三千甲马武勇人准备防御女真南来已准奏行近戎主助添招军赐得七万贯及有枢吏兵刑太原山甫 【一本作山南】 少卿累次于奭处有言亦有向化心待与奭耶律策高勰马谔等同志彭城范与韩瑾山西路押军近日并无文解来不知存亡所有文字待范来获便赍管分付到相公似有风闻此事待方便呈将来书示比 【一本作示北】 遂趋参善保台严谨持状候问不具表弟守太常卿知随驾翰林医官院使兼同勾当在京军兵李奭上 【北盟会编八】

○与李奭刘范马柔吉等书

李良嗣

  顷年沥酒于北极庙中以归朝灭虏为誓倏忽十年未即如愿今幸朝廷遣大臣领兵百万将次于近境足下速集义士开门迎降如能拘执虏酋可以变祸为福虏中五京已陷四京矣如能完我全燕人以归中国则是足下阴德与时无穷可以坐享富贵矣勉旃勉旃人回希来谕 【北盟会编八】

辽文萃卷三

●辽文萃卷四

札子

  文

  谕

  牒

  状

  对

  议

  碑碣

  塔记

  幢记

  誓文

  祭文

  杂着

◆札子◆

遣王继忠和宋札子

○遣王继忠和宋札子

自临大位爱养黎元岂欲穷兵惟思息战每敕边事严谕守臣至于北界人民不令小有侵扰众所具息尔亦备知向以知雄州何承矩已布此恳自后杳无所闻汝可密言如许通和即当别使往请 【王继忠传】

◆文◆

手书耶律都沁衣裾文

  拜特哩衮戒族人文

○手书耶律都沁衣裾文

圣宗

  勤国忠君举世无双 【耶律都沁传】

○拜特哩衮戒族人文 【重熙二十二年】

耶律义先

  国家三父房最为贵族凡天下风化之所自出不孝不义虽小不可为 【百官志一】

  按此义先家诫也然不独以言为教也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见中表必具礼服义先以身率先国族化之大特哩衮司掌皇族之政教者

◆谕◆

徙萧惟信为燕赵国王傅谕

  使韩询持诏谕平州

  疏宰相左企弓等十罪榜谕

○徙萧惟信为燕赵国王傅谕 【重熙十五年】

兴宗

  燕赵左右多面谀不闻忠言浸以成性汝当以道规诲使知君父之义有不可处王邸者以名闻惟信辅导以礼 【萧□信传】

○使韩询持诏谕平州 【保大二年】

朕亲巡西土底定全燕号令所加城邑皆下爰嘉忠款特示优恩一应在彼大小官员可皆充旧职诸囚禁配隶并从释免 【陈士元滦志】

○疏宰相左企弓等十罪榜谕 【保大三年】

张瑴

  天祚播迁夹山不即奉迎一也劝皇叔秦晋王僭号二也诋讦君父降封湘阴三也天祚遣知合王有庆来议事而杀之四也檄书始至有迎秦拒湘之议五也不议守燕而降六也不顾大义臣事于金七也根括燕财取悦于金八也使燕人迁徙失业九也教金人发兵先下平州十也尔有十罪所不容诛 【天祚纪三】

  按瑴北盟会编载作觉彼文引有异另录于后

  天祚播迁夹山不即奉迎者一也劝进皇叔燕山僭号者二也讦君父过恶而降封湘阴王者三也天祚常遣知合王有庆前来计议而杀之者四也檄书始至而有迎秦拒湘之议五也不谋守燕而拜降六也臣事金国不顾大义七也根括燕中钱帛取悦金人八也致燕人迁徙而失业九也教金国发兵先下平州十也 【北盟会编十七】

  按会编曰差议事官赵秘校就去而疏左企等云云似口授而非笔述然十罪之后即记曰企弓无以对遂缢杀之榜谕燕人则明明觉先撰成文而使赵口述之故下遂曰榜谕也先是觉招诸官员将领会议皆劝以勤王倡义奉迎天祚责左企等叛降之罪觉遂举此事会编书曰辽国平州节度使张觉据平州阴叛金人杀燕京宰相左企弓等隶于宋宣和五年实辽之保大三年也

◆牒◆

至高丽远城兴化镇牒

○至高丽远城兴化镇牒 【重熙四年】

窃念贵国原为附庸先帝每赐优洽积有岁月靡倦梯航昨因伐罪之年致阻来庭之礼既翦除于凶逆合继续于贡输曷越数年不寻旧好累石城而拟遮大路竖木寨而欲碍奇兵不知蜀国之中别有石牛之径举是役也深取诮焉今皇上绍累圣之基垧统八方之国界南夏帝主永慕义而通欢西土诸王长向风而纳款唯独东溟之域未宾北极之尊或激怒于雷霆何安宁于黎庶 【东国通鉴】

◆状◆

诣宋宣抚司纳土状

○诣宋宣抚司纳土状 【保大二年】

张瑴

  权管句平州节度使兼诸军都统张觉状自女真深入北朝皇帝西狩不返诸路寇兵充斥道途塞绝当道无所依记承大朝累遣人赍到文字招谕寻奉表款附复蒙降到敕赦并处置宣命适值女真袭下燕城远近震惧当道地隔力弱姑务应从以缓攻侵图安境上燕城本中国旧地虽为贼有巢穴尚遥固无久驻之势况与大朝要约遂议割分贼恃虎狼之强其云中富家巨室悉被驱虏止留空土以塞前盟大朝亦非得已旋以假道当界寃痛之声盈于道路是用不忍与州人共议佥曰宜抗贼命以全生灵若许东迁是亦资虏即调发丁壮缮甲兵锄贼徒以活生灵区区之志必已闻之近知贼众已过居庸大朝必措置屯守使无回路仍念安土重迁者人之常情况万家流离祀奠无主虽居近地犹谓出乡使复父母之邦是成终始之义一则为大朝守圉之计二则快流民归国之心固无他求乞修旧款应西来职官百姓已分路津发过界去讫今差都统府掌书鸿胪少卿张钧将作监参谋军事张敦固谨诣安抚司纳土归朝 【北盟会编十八】

◆对◆

道宗问边事对

  辞绝婚对

○道宗问边事对 【咸雍八年】

耶律佛德

  自应州南境至天池皆我耕牧之地清宁间边将不谨为宋所侵烽堠内移事非所宜 【本传】

○辞绝婚对

耶律努妻萧氏

  陛下以妾葭莩之亲使免流窜实天地之恩然夫妇之义生死以之妾自笄年从努一旦临难顿尔乖离背纲常之道于禽兽何异幸陛下哀怜与努俱行妾即死无恨 【列女传】

◆议◆

谋取三关议

  谋取三关议

○谋取三关议 【重熙六年】

萧惠

  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也必矣 【本传】

○谋取三关议

萧孝穆

  我先朝与宋和好无罪伐之其曲在我况胜败未可逆料愿陛下熟察 【惠萧传】

◆碑碣◆

法华寺重修募缘碣

○法华寺重修募缘碣

张希颜

  时迁岁暮堕残螮蝀之梁雨坏风吹打碎鸳鸯之瓦若抽鹅眼之资必值龙华之会 【固安县志石在县东二十五里】

◆塔记◆

释迦定光二佛舍利塔记

○释迦定光二佛舍利塔记 【重熙十五年】

僧慧材

  窃闻三千化宝百亿雄尊复往之迹以无垠方便之门而莫限应愿荣辞于天界权仪降诞于王宫孜孜而示倦龙庭默默而优游凤苑颦眉 【阙】 返严驾骖回老病死苦以因观法报化身而是慕奢华涕厌午夜逾城苦行石坚六年修道浴泥恒河已赴菩提树来断障降魔既登于佛果垂慈应请乃转于法轮始从鹿苑终至鹤林时经四十九年教演一十二分所应度者皆以随宜方便度讫其未度者亦已与作得度因缘顾此土之缘周念地方之化益于是就力士生地之内诣坚固树林之间足南首北背东面西以足枕肱现四仪之究竟收心住定示八象之穷终金口缄以绝言玉毫掩而 【阙】 彩四生乏主悲摧凡圣之心三界无依哀变乾坤之色坚劳之寿既已云亡金刚之身故亦是坏阇维讫于宝树舍利分以金罂爰兴窣堵波以利萨达嚩育王西出 【阙二字】 八万四千随帝东临并造三十六所于凝固之道体虽 【阙】 然不然而转变之化身亦法尔窅尔是以 【阙二字】 之剎土咸建多 【阙】 之塔婆垂青荫而广大施慧灯以遐延凡以兴一供之因定克千生之果粤有 【阙四字】 重和十五年陶冶甄铸铁塔一所立十三檐亘二百尺往往夜晦屡放红光福常住以丰肥祜上下而和睦迩后展讨殿宇津置堂廊每嗟佛垄闪于南隩大众佥议欲移中央即有惠行大德潜资义仓提点云敷其舍净资一千缗其诸释侣量力施利 【利:衍文】 钱共四百千用充功费寻择良辰亦得吉卦坼至十檐获定光佛舍利六百余颗至地宫内获释迦佛舍利一千三百余颗再选定四月八日午时依旧如法安葬窃以慧材狼山穴 【穴:?】 学龙苑庸夫赧扣琐材聊编盛事伏愿三乘五性承兹乃其舍羬轩七趣十生仗此乃同登犪驾更愿陵迁谷变懿范不凋地久天长徽猷永固云尔 【承德府志五十】

  按铁舍利塔在朝阳县南辽时建灵感寺重熙中铸铁塔以藏佛舍利后以定光佛舍利六百粒释迦佛舍利一千三百余粒改藏塔下地宫今塔已无存土人尝于其处拙土丈余见地宫一所高八尺广六尺五寸八面相等周遭嵌碑文中有一碑字大径二寸余云惟大契丹国兴中府重熙十五年丙戌岁十一月丁丑朔十六日壬辰起手铸次年四月乙巳朔八日壬子午时葬释迦佛舍利记末载办塔主僧则觉华岛海云寺业律沙门志全也又有二片为天庆二年讲经律论师慧林所撰释迦定光二佛的身舍利塔记文称重和十五年铸铁塔一所考辽诸帝无纪元重和者书写之讹以重熙为重和耳见热河志觉华岛在今锦州府西南界属辽之来州元之瑞州为今建昌县东南境考方舆纪要称觉华岛在宁远卫东南二十里上有海云龙宫二寺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亦曰第十八程自来州八十里至海云寺去海半里许后有温泉池望海中有一大岛楼殿窣堵上有龙宫寺铸塔主僧志全盖由海云而徙居灵感者故记末特志其初地也慧材热河志作慧林恐误

◆幢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幢记

  京西戒坛寺陁罗尼幢并记

  惠州李祜墓幢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幢记 【开泰二年】

奉为神赞天辅皇帝齐天彰德皇后万岁亲王公主千秋文武百僚恒居禄位风调雨顺海晏河清一切有情同沾利乐长宁军节度掌书记儒林郎试大理评事武骑尉王桂撰长宁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持节白川州诸军事白川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以下俱阙】 银青崇禄大夫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商税曲务都监王元泰银青崇禄大夫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同监曲务张翼三司押衙曲务判官兼知商税事翟可行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崔扆儒林郎试大理评事守白川州咸康县令武骑尉王 【阙】 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殿中侍御史骁骑尉江涛观察判官儒林郎试大理司直云骑尉赐绯鱼袋田能成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太傅使持节白川州诸军事白川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巨鹿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耿延 【阙以上左 方列衔】 寺主僧义超都维那僧义训 【以上左方列名 承德府志四十八】

○京西戒坛寺陁罗尼幢并记 【太康三年】

释裕经

  于戏道尊德贵自古而然生荣死哀□□能致惟感人之深者则报礼之重焉伏自我故坛主大师能事既周化缘忽尽四生孺慕号咷如丧于所天七众心推擗踊疑无于厚地虽宝棺备礼□氎送终尚增难舍之哀莫仰无穷之恋遂当遗塔前建胜幢仰凭佛印之大威上答慈云之巨荫庶慈尘影俱变光明严因地而速见法身满果海而长为佛事今德滋等共思追远所集至微岂能必报深恩聊用表其诚意 【拓本幢撰人名据京畿金石考】

○惠州李祜墓幢记 【天庆三年】

李忠益

  大辽惠州西城东厢业农陇西李祜伊人夙禀贞纯生全淑善心无改于岁寒志恒存于忠孝干统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寝疾而倾逝春秋六十五偶妻李氏所育三男长男业经沙门僧元才次男忠益少男忠言复生三女长女谢哥适彭城刘孝仙次女胜哥少女禅哥天庆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癸卯迁葬于归化县寿山之阴不雕不画不庙不碑不伤财不劳力唯立圣言幢一坐高一丈五尺八隅一层上覆下承死曰业经沙门僧元才等所建也命乡贡进士李忠益为记既死因书二四句偈赞云斯人既殁风躅犹存出言有则尽孝堪论勒名 【阙六字】 惟曰崇善庆流子孙 【承德府志四十八】

  按幢存平泉州治北舍利辉棚栏营子喇嘛庙中幢八面俱镌字半是梵书经语不能识惟汉字数行尚可辨辽惠州属今建昌县境幢称李祜迁葬于归化县寿山之阴考归化隶辽大定府属今平泉州地则李祜应归化人其曰惠州李祜者就其业农侨地而指耳 【耳:在第八字之下】 之

◆誓文◆

即位东征祭天树旗誓众文

○即位东征祭天树旗誓众文 【康国元年】

德宗

  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其后嗣君耽乐无厌不恤国政盗贼蠭起天下土崩朕率尔众远至朔漠期复大业以光中兴此非朕与尔世居之地申命元帅额哩埒 【原作干里刺】 曰今汝其往信赏必罚与士卒同甘苦择善水草以立营量敌而进毋自取祸败也 【天祚纪】

◆祭文◆

祭文

遣耶律信等敕祭高丽王文宗文

  遣耶律信等敕祭高丽王顺宗文

○遣耶律信等敕祭高丽王文宗文 【太康十年】

惟灵性极礼义之端体涵中和之粹王爵驭贵早袭青社之封木神则仁全赋东方之气躬怀忠款以力行述职贡仪而岁至一匡致主朝廷赖其勋千里干藩生民受其赐方当拱手以仰成何意上天之不遗闻讣悼怀辍朝增欷呜呼岁阴不留人生如寄一千年时运之逢五十载君臣之义遽藏夜壑之舟难秘东园之器宜颛遣于轺音俾往生于奠礼魂兮有知歆此至意 【高丽史】

○遣耶律信等敕祭高丽王顺宗文 【太康十年】

惟灵辰象纯精岳渎秀气庆发世国才为王臣甫从英妙之年爰被宠嘉之命抚封日域述职天朝翊戴输诚开庇底乂方茂称藩之绩遽缠陟岵之忧议以夺情俾其袭爵指轺騑之既驾闻驿讣之云来复嗟歼良益用震悼何舟壑之不息乃人琴之俱亡言念忠图想见风矩临遣轮驭往陈奠觞冥神有知谅我遐思 【高丽史】

◆杂着◆

营卫旧志

○营卫旧志

耶律俨

  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至聂哷 【原作涅里】 始制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兴以德哷 【原作迭刺】 部强炽析为五院六院奚六部以下多有因俘降而置胜兵甲者即着军籍分隶诸路详衮 【原作详稳】 统军招讨司番居内地者岁时田牧平莽间边防糺户生生之资仰给畜牧绩毛饮湩以为衣食各安旧风狃习劳事不见纷华异物而迁故家给人足戎备整完卒之虎视四方强朝弱附东踰蟠木西越流沙莫不率服部族实为之爪牙云 【营卫志中】

  按今志引旧志据本传则耶律俨作也据补

辽文萃卷四

●辽文萃卷五

补遗

  制

  谕

  表

  书

  檄

  杂着

◆诏◆

赐图空国师诏

  戒公事造次诏

  征女真诏

○赐图空国师诏 【开泰二年】

朕闻上从轩皇下逮周发皆资师保用福邦家斯所以崇德象贤亦不敢倚一慢二者也今覩大禅师识超券内心出环中洒甘露于敬田融葆光于实际总持至理开悟众迷朕何不师之乎 【图空国师胜妙塔碑】

○戒公事造次诏 【太平十年】

汉儿公事皆须体问南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举止 【契丹国志七】

○征女真诏 【天庆五年】

女真作过大军翦除 【国志十】

◆制◆

遗制

○遗制 【会同十一年】

永康王太圣皇帝之嫡孙人皇王之长子太后钟爱羣情允归可于中京即皇帝位 【通鉴后汉纪二 国志四】

  按通鉴永康王兀欲集蕃汉臣于府署宣契丹主遗制胡注遗制兀欲自为之也

◆谕◆

诣汉军行营宣谕

○诣汉军行营宣谕 【天庆五年】

韩汝诲

  将士离家暴露日久风霜之冻诚可怜悯今女真远遁不可深入并令放还 【国志十】

◆表◆

遣使诣后唐上表

○遣使诣后唐上表 【天显二年】

虚文进

  顷以新州团练使李存矩提衡郡邑掌握恩威虐黎庶则毒甚于豺狼聚赋敛则贪盈于沟壑人不堪命士各离心臣即抛父母之邦入朔漠之地几年雁塞徒向日以倾心一望家山每销魂而断目李子卿之河畔空有怨辞石季伦之洛中莫陈归引近闻皇帝陛下皇天眷命清明在躬握纪乘干鼎新革故始知大幸有路朝宗便贮归心祇伺良会臣十月十日决计杀在城契丹取十一日离州押七八千车乘领十五万生灵十四日已达幽州云 【旧五代史本传】

  按旧五代史曰明宗即位之明年卢文进自平州率所部十余万众来奔行及幽州先遣使上表洎至洛阳授滑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岁余移镇邓州

◆书◆

复晋求修旧好书

  使遗乐寿监军王峦请举地内附书

  复后晋杜威书

  致宋帝书

  致宋仁宗书

  再报西征书

  遗晋太后书

  报晋少帝书

  赵行实自燕回得书

  上京回书

○复晋求修旧好书 【会同八年】

已成之势不可改也 【国志二通鉴后晋纪四】

  按国志晋帝至澶州辽帝屯元城别将攻太原晋诏刘知几杜威马全节张彦泽等将兵拒之于黎阳复遣译者孟守忠致书于辽帝求修旧好复书云云

○使遗乐寿监军王峦请举地内附书 【会同十年】

地中契丹兵不满千人乞朝廷发轻兵袭之己为内应又今秋多雨自瓦桥以北积水无际契丹主已归牙帐虽闻关南有变地远阻水不能救也 【通鉴后晋纪六 旧五代史晋少帝纪】

  按通鉴开运三年契丹使瀛州刺史刘延祚遗乐寿监军王峦书请举城内附云云旧五代史载文略异

○复后晋杜威书 【会同十年】

赵延寿

  久处异域思归中国乞发大军应接拔身南去 【通鉴后晋纪六】

  按通鉴开运三年有自幽州来者言赵延寿有意归国枢密使李崧冯玉信之命天雄节度使杜威致书于延寿具述朝旨啖以厚利洛州军将赵行实尝事延寿遣赍书潜往遗之延寿复书云云朝廷欣然复遣行实诣延寿与为期约

○致宋帝书 【重熙十年】

兴宗

  李元昊于北朝为甥舅之亲设罪合致讨曷不以一介为报况营筑长堤填塞要路开决塘水添置边军既稔猜疑虑隳信睦傥思久好共遣疑怀以晋阳旧附之区关南元割之县见归敝国共康黎元 【国志八】

  按国志帝遣萧英刘六符往宋求石晋所割瓦桥关十县其书与二十卷有异故录

○致宋仁宗书 【重熙十三年】

兴宗

  蠢尔元昊早负贵朝迭遣林牙赍诏问罪尚不悛心近诱过边民二三百户今议定秋末亲领师徒直临贼境又云恐因北军深入却附贵朝或再乞称臣或依常作贡缅惟英晤勿赐允从 【通鉴长编】

又书 【重熙十四年】

兴宗

  元昊纵其凶党扰我亲邻属友爱之攸深在荡平之亦可藩服乱例程贡修之不谨亲邻协力务平定以斯宜 【通鉴长编】

○再报西征书 【重熙十八年】

兴宗

  元昊伺窥边事特议讨除再幸边方欲歼元恶而夏国驰告元昊云亡嗣童未识于矜存狡佐犹怀于背诞载念非缘逃户可致亲征熟料凶顽终合平荡苟欲稽于一举诚无益于两朝 【通鉴长编】

○遗晋太后书

太宗

  吾有梳头妮子窃一药囊以奔于晋今皆在否吾战阳城时亡奚车十乘在否 【旧五代史晋家人传】

○报晋少帝书

太宗

  比欲许尔朝觐上国朝臣寮奏言岂有两个天子道路相见今赐所佩刀子以慰尔心 【旧五代史晋少帝纪】

  按史云帝以契丹主将至欲与太后出迎彦泽先表之禀契丹主之旨报云云

○赵行实自燕回得书

赵延寿

  久陷边庭愿归中国乞发大将遣接即拔身南去 【旧五代史八十四】

○上京回书

李良嗣

  隔于素昧未相致于礼容酌以权宜在交驰于使传共计成于大事盍备露于信华 【燕云奉使录】

  按录云李良嗣时在上京作诗诗见文存主令契舟吴王妃起舞献酒酬酢甚欢回书云云

◆檄◆

暴晋出帝之恶于天下檄

○暴晋出帝之恶于天下檄

太宗

  纳叔母于宫中乱人伦之大典 【新五代史晋家人传】

◆杂着◆

伴宋使纪程

  伴宋使纪程(刘经)

  伴宋使纪程(牛营)

○伴宋使纪程 【统和二十六年】

李询

  灵河有灵锦显霸四州地生桑麻又东至黄龙府一千五百里为东京又东至高丽女贞四千里东北至辽海二千里 【乘轺录】

  按续谈助三乘轺录大中祥符元年知制诰路振作原注自灵河已下接伴副使李询言询尝使高丽经女贞涉灵河凡五十程钱大昕宋奉使诸臣表失载

○又

刘经

  辽海即辽东也乐浪玄菟之地皆隶焉北至上国一千里即林胡旧地本名林荒虏更其名曰林潢府国之南有故也潢水西至炭山七里山北有凉殿西北至刑头五百里虏小暑即往凉殿大热即往刑头东北百余里有鸭池鹜之所聚西南至山后八军八百余里虏之兵欲南牧皆集于幽州 【乘轺录】

  按原注辽海已下事馆伴使刘经言

○又

牛营

  崧亭关在幽州东二百六十里虎北口在幽州北三百里石关门在幽州西一百八十里虎北口东三十余里又有奚关 【乘轺录】

  按原注崧亭石门奚关路幽州客司牛营言

辽文萃卷五

●辽文萃卷六

作者考

◆作者考◆

圣宗 本纪讳隆绪小字文殊努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晓音律好绘画在位四十九年

  道宗 本纪讳洪基字纳琳清宁三年帝以君臣同志华彝同风诗进皇太后六年五月监修国史耶律白请编御制诗赋寿隆六年崩年七十

  懿德皇后 本纪小字观音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善琵琶焚椒录所载不尽可据

  天祚文妃 本传小字瑟瑟工文墨善诗歌

  东丹王 本传东丹王倍小字图欲幼聪敏好学市书至万卷藏于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工辽汉文章

  赵延寿 太平广记引别传曰将家子幼习武略暇以篇什为意

  李澣 本传初仕晋为中书舍人晋亡归辽仕至宣政殿学士据宋史字日新通志蓺志略晋末陷契丹着丁年集十卷又以辽年号名集曰应历小集十卷丁年集载五代史及宋志

  刘三嘏 儒林公议刘慎行子河间人第进士尚主不谐携妾挈子投宋广信军为诗自陈

  王鼎 本传字虚中涿州人博通经史清宁五年擢进士第迁观书殿学士

  沙门智化 玉石观音像石刻崇禄大夫检校太师行鸿胪卿普门大师赐紫据唱和诗碑在寿昌五年则此下二十五人皆道宗时人

  郑若愚 兵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韩资让 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

  赵庭睦 兵部尚书兴中尹

  梁援 诸行宫都署尚书左仆射

  赵长敬 特进礼部尚书参知政事

  马元俊 观书殿学士翰林学士行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

  刘瓌 中大夫昭文馆直学士知御史中丞开国侯

  史仲爱 度支使金紫崇禄大夫行尚书礼部郎

  曲正夫 干文阁待制史馆修撰

  王执中 朝请大夫守秘书监开国伯赐金紫鱼袋

  于复先 南面统行宫监 【监:都】 部署 【阙】 尚书吏部员外郎

  王仲华 前枢密院吏房承旨行殿中少监

  孟初 朝议大夫知制诰开国子

  张识 朝散大夫司农少卿大定少尹赐紫金鱼袋

  杨涤瑕 司农少卿知度支副使

  李师范 守殿中少监知析津县事

  李□□ 行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

  张□ 提点弘法寺将作监

  寇□ 内藏副都监朝散大夫尚书虞部郎中借紫

  张墧 殿中丞直史馆

  韩汝砺 左承制合门祗候

  沙门善□ 崇禄大夫检校司徒辩慧诠正大师赐紫

  沙门性连 讲经法侄

  沙门性鉴 资讲僧右皆石刻原题

  马尧俊 文昌杂录辽起居郎知制诰于元丰三年充高丽正 【正:王】 徽生辰使

  耶律乙辛 奸臣传字胡都衮五院部人谋奔宋及私藏甲兵缢死

  刘经 政事舍人使宋见杨文公谈苑经一作京有集四十卷见宋史艺文志

  耶律□ 谈苑王矩为工部郎中本燕人为契丹将耶律忘其名掌书记耶律兄及兄子太平兴国中战殁某览其遗迹作诗据此则某乃景宗时人

  虞仲文 据宁鉴墓志撰人为中大夫太常少卿前史馆修撰虞见金史其撰宁志则在辽时

  王枢 中州集字子慎良乡人辽日登科后仕金

  张通古 全金诗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该综经史善属文辽天庆二年进士第

  魏道明 举进士累官安国军节度使着雷溪子鼎新诗话见续通考

  宁鉴 据虞仲文撰墓志字晦之进士少府少监忠顺军节度副使

  李良嗣 据蜡弹自称辽光禄卿即马植赐姓赵见宋史奸臣传北盟会编引北辽遗事本燕人马植世为大国大族仕至光禄卿宋赐姓赵

  马扩 着茅斋自序见北盟会编据和良嗣诗盖同时人

  马贤良 封氏编年燕人按献郭药师诗在宣和四年则辽初人

  左企弓 字君射蓟人读书通左氏春秋天祚时宰相后降金见茅斋自叙

  刘海蟾 神仙通鉴刘元英字宗成号海蟾子初名操字昭远后得道称为燕地广陵人也

  淳钦皇后 后妃传讳平小字月理朵太祖平渤海预有谋应历三年崩一名述律后

  兴宗 本纪讳宗真字雅布济好儒术通音律重熙二十四年崩年四十

  沙门郎思孝 辽东行部志居觉华岛海云寺守司空辅国大师重熙十七年去海岛住持缙云兴宗特遣合门张世英赍御书并赐香与磨丝等物详其始终问訙礼如平交非当时道行有大过人安能使时君推慕如此然亦千载一遇岂偶然哉

  萧罕嘉努 文学本传字休坚涅刺部人博览经史通辽汉文字与耶律庶成录约尼汗至重熙以来事迹二十卷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召修国史卒年七十二有六义集十二卷

  耶律章努 本传字塔玛明敏善谈论天祚亲征女直为都监谋立淳不从诱草寇数百攻上京告太祖庙文已录

  耶律常格 列女传太师适鲁之妹小字常格能诗文不苟作读通历见前人得失历能品藻

  耶律伊济 附兄迪里传字伊德森嗜学通诸部语会同初加特进

  范质 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见宋史按质既仕晋撰帝后降辽表载五代史又降宋何无耻也蓻祖谓其欠一死谅哉虽然录其表亦足示戒矣

  奚和硕鼐 本传字筹宁奚汗之后统和十三年迁都部署伐乌舍降封爵

  耶律扬珠 本传字布尔锦积庆宫人笃学廉介有经世志拜四番部详衮

  耶律庶成 本传字喜隐幼好学善辽汉文字迁枢密直学士译方脉书先是兴宗诏修法令庶成参酌古今刊正讹谬成书以进帝览而善之

  耶律孟简 本传字复易父瑠嘉努既长善属文干统中迁昭德军节度使

  耶律赫噜 本传字琨一字洪隐德哷部人为阿勒达尔裕悦神册三年薨诏立石纪功清宁间立祠上京

  郭药师 渤海铁州人见宋史附奸臣赵良嗣传金赐姓完颜见金史药师反复小人其以涿州降宋实足为卖国之戒故著录之以暴其恶

  马得臣 本传南京人好学博古善属文尤长于诗仕至翰林学士承旨赠太子太保

  萧孝穆 本传小字胡独菫宰相枢密使着宝老集

  韩德让 父知古传后赐名隆运按德让募人获奏在干亨五年则景宗时人

  室昉 本传字梦奇南京人幼笃学不出外户者二十年登进士第干亨初监修国史统和八年进实录二十卷授中京留守加尚父

  耶律音济 本传字阿括丕勒部人漠北滑水马羣太保

  耶律图勒锦 本传字额哩音勇而有谋略北院大王

  萧迪里 本传字尼噜古识度宏达中京留守

  耶律昭 本传字述宁博学善属文坐事流西北部

  耶律唐古 本传字富僧额性坦率好别白黑天祚时太子太傅

  萧惠 本传字伯仁驸马都尉封魏国王

  耶律阿穆尔 本传字秘琳幼聪敏北院宣徽使加政事令

  耶律世良 本传小字斡六院部人才敏给练达国朝典故为副署都

  马保忠 契丹国志营州人自力读书太平间授洗马改著作郎殿中丞兴宗朝为枢密使尚父守太师兼政事令封燕国公谥刚简

  萧托云 本传字兀衍同政事令门下平章事

  崔冲 起居舍人见大慈玄化寺碑阴记据圆空胜妙塔碑铭在太平五年则圣宗时人

  那希古 据易州净觉寺碑在大安二年则道宗时人

  沙门了洙 据悟空塔铭在干统元年则天祚时人

  沙门南汴 盘山志冀州人官少府少监知秘书少监感化寺碑末称渔阳南汴撰文在干德七年则天祚时人

  耶律兴公 据静安寺铭在咸雍八年则道宗时人

  耶律劭 朝请大夫守殿中少监知安德州军州事上骑都尉涞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撰兴中府安德州剏建灵岩寺碑铭并序

  张嗣初 天庆六年新授尚书都官员外郎辽西路钱帛判官

  王鸣凤 据大都崇圣院碑在应历十年则穆宗时人

  沙门智光 据重修云居寺碑在统和二十三年则圣宗时人

  蔡忠顺 行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见大慈恩玄化寺碑阴记在太平二年则圣宗时人

  赵遵仁 进士据撰云居寺镌经记在清宁四年则道宗时人

  沙门真延 奉福寺讲僧据非浊实行记在清宁九年则道宗时人

  沙门志延 据旸台清水院藏经记在咸雍四年则道宗时人

  沙门善制 据悯忠寺舍利记题燕京管内左右街都僧录崇禄大夫检校太师行鸿胪卿聪辩大师赐紫在大安十年则道宗时人

  郑□ 名已泐据缙阳寺碑记在寿昌元年则道宗时人

  沙门思察 据易州云塔院记在干统二年则天祚时人

  韩温教 据金山演教院记在干统三年则天祚时人

  杨丘文 据柳溪洙公璧记在干统三年则天祚时人

  沙门俊乂 据造长明灯记在干统五年则天祚时人

  王鉴 据三河县修文宣王庙记称布衣王鉴在干统七年则天祚时人

  沙门志恒 据宝胜寺僧妙行记在干统七年则天祚时人

  李检 据宝胜寺大德遗行记在干统十年则天祚时人

  沙门行鲜 据涿州云居寺塔灯记亦无年月不知何时人

  沙门志才 据涿州云居寺藏经记在天庆八年则天祚时人

  耶律孝杰 据摩诃衍论赞玄疏引文称恭承温綍俾赞宝编盖为道宗所命有道宗引可证则道宗时人

  沙门法悟 据玄疏序称勉副宸衷聊述鄙见亦道宗时人

  耶律纯 翰林学士统和二年使高丽见星命总括序

  沙门希麟 撰续一切经音义题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录今考定为统和时人详本序俊跋

  太宗 本纪讳德光年四十六史臣赞曰太宗甫定多方远近向化建国号备典章

  穆宗 本纪讳璟小字述噜应历十八年遇弒年三十九

  耶律琮 据与孙全兴书在保宁六年则景宗时人

  郭袭 本传性端介识治体南院枢密使加兼政事令以帝游猎上谏拜武定军节度使

  萧托辉 本传字乌库哩刚直有威重为塔布城节度使未行卒

  刘辉 本传好学善属文太康五年第进士大安末为太子洗马擢史馆修撰卒

  耶律实噜 本传字楚旺六院部人性刚直有经世志干统中遥授静江军节度使

  李奭 父处温传析津人欲挟萧后归宋伏诛着其文以示戒

  耶律义先 本传裕悦仁先弟拜特哩衮王富春

  萧惟信 字伊聂卓特部人北院枢密副加守司徒

  张谷 北盟会编平州义丰人进士福建元年授兴军节度使

  耶律佛德 本传字萨巴吴国公北院枢密使大安中致仕

  耶律努妻萧氏 列女传小字意辛托斯和之女事亲睦族以孝谨闻保大中卢彦叛遇害

  王正 琅邪人右补阙见智光云居寺碑按正撰云居寺碑题盐铁判官朝议郎右补阙赐绯鱼袋在应历十四年则穆宗时人

  李仲宣 盘山志官知冀州军事判官文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据佑唐寺碑记在统和五年则圣宗时人

  宋璋 据广济寺碑在太平五年则圣宗时人

  王寔 据遵化寺碑在重熙十一年则兴宗时人

  沙门节祈 感化寺澄方碑题医巫闾山望海寺僧节祈撰在大安六年则道宗时人

  张希颜 涿州固安县万春乡皇台里乡贡进士见法华寺石碣

  沙门方偁 据兴国寺太子诞碑在寿昌四年则道宗时人

  李三畋 据张绩墓志在清宁九年则道宗时人

  张明 盘山辛禅师塔记题卢龙节度掌书记御史赐绯鱼袋记在应历二年则穆宗时人

  □庭用 据盘山净光佛塔记在统和二十三年则圣宗时人

  【比丘】 和照 据无垢净光塔记在开泰八年则圣宗时人

  张轮翼 据罗汉院塔记在重熙十三年则兴宗时人

  沙门普瓖 据藏掩舍利记在太康六年则道宗时人

  王虚中 据天开寺塔记在大安五年则道宗时人

  郑因 据志贞塔记在大安九年则道宗时人

  沙门善坚 据奉航塔记在干统八年则天祚时人

  沙门慧材 天庆二年讲经律论师按材在重熙十五年撰佛舍利塔记则材当是兴宗时人至天祚时尚存材一作林

  李翊 据陁罗尼幢记在统和十八年则圣宗时人

  樊劭 据王师□幢记在清宁三年则道宗时人

  沙门德滋 据慈智幢记在太康三年则道宗时人

  张景运 据所撰为祖考妣幢记在太康七年则道宗时人

  张俭 本传宛平人在丞相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封韩陈南国王

  吴卿儒 据龙兴观香幢记在寿昌六年则道宗时人

  惠幽 据郑佛男幢记在干统八年则天祚时人

  恒劬 据积祥等幢记在天庆四年则天祚时人

  李忠益 归化乡贡进士据李佑墓记在天庆三年则天祚时人

  沙门裕经 据戒污寺幢记在太康三年则道宗时人

  刘师民 据法慈实录在清宁二年则道宗时人

  耶律俨 本传字若思析津人本姓李氏咸雍进士第参知政事干统六年封漆水郡王天庆中薨赠尚父谥忠悫修实录七十卷

  卢文进 契丹国志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据旧五代史奔后唐后卒于江南

  王桂 白川州经幢记题长宁军节度掌书记儒林郎试大理评事武骑尉据记当是圣宗时人

  韩汝诲 契丹国志同知宣诲北院事

  李询 乘轺录接伴副使

  牛营 乘轺录幽州安司

辽文萃卷六

●辽文萃卷七

逸目考

◆逸目考◆

诗 歌

  赋

  诏谕

  册

  文

  上书

  书

  赞

  记

  序

  碑

  幢记

○诗 歌

圣宗赐萧挞凛平敌烈部嘉奖诗 【本纪】

  赐耶律和覩衮诗 【又】

  赐皇太弟重元生子诗 【又】

  召宋使钓鱼诗 【又】

  赐萧惠生日诗 【又】

  褒耶律干特剌诗 【又】

  道宗君臣同志华彝同风诗 【本纪】

  雅里即位取资忠治国诗令侍从读之 【天祚纪】

  破渤海封东丹王太祖将还献歌 【宗室传】

  东丹王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 【又】

  宁王长没放鹤诗又应太后命赋移芍药诗 【又】

  韩延徽怀乡里诗 【本传】

  兴宗酒酣诗 【本纪】

  萧孝穆萧八撤和兴宗诗 【萧孝穆传】

  张俭吕德懋奉命美陈昭衮赋诗 【陈昭衮传】

○赋

刘三嘏一矢弊双鹿赋 【儒林公议】

  刘延庆之败燕人作赋 【宋史本传】

  耶律昭述萧挞凛平敌烈部功赋 【圣宗纪】

  道宗放鹰赋 【本纪】

○诏谕

答夏求唐隆镇罢建城邑诏 【重熙二十年西夏传】

  答夏谅祚乞弛边备诏 【重熙二十一年 又】

  遣高嘉努抚谅祚谕 【又】

○册

遣萧孝诚赍玉册金印封尚书令大夏国王册 【天佑五年宋史西夏传】

  封元昊为夏王册 【重熙元年辽史西夏传】

  封秉常为夏王册 【清宁四年又】

○文

太宗幸宏福寺见观音像乃大圣皇帝应天皇后及人皇王所施制文题壁 【本纪】

○上书

耶律努妻萧氏乞子孙为着帐郎君上书 【列女传】

○书

开宝八年遣款附使克沙骨慎思聘宋书 【职官分纪】

  使潘聿捻遗刘承钧书 【国志四】

  使韩杞持国书造丁振奉誓书 【又七】

○赞

姜邯大藏经赞 【大慈恩玄化寺碑阴记】

○记

姜邯金殿记

  李龚真殿记

  郭元崇庆殿记

  崔冲孙梦周蓬莱殿记 【均同上】

○序

道宗御制耶律白序 【本纪】

  金猛编庆赞玄化寺诗都序 【大慈恩玄化寺碑阴记】 按金猛仕履详奉先弘庆寺记

○碑

太祖拔朔州擒李嗣本记功碑 【本纪】

  秦越大长公主舍棠阴坊第为大昊天寺碑 【有额书史会要】 按墨池编作道宗书

  东丹王归王继远撰南京碑 【义宗传】

  李澣建太宗功德碑 【本传】

  丰宁县石人沟断碑 【承德府志】 按止存太平元年四字

  七金山三学寺碑 【元一统志】 按咸雍元年建罹兵火文剥落矣

  中丞韩泽墓在东安县西北五十里更生村 【见县志】 据此是韩泽有碑也

  广济寺宋璋佛殿记一太平五年立一重熙五年立 【宝坻县志】

  天台法师凿遮盖山构殿殿后环洞名云峯院 【热河志】 据此是云峯院有碑也

  兴中府有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 【地理志】 按元一统志谓辽天授尝猎其间获一香麝故名麝香崖承德府志四十八曰麝香崖在今土默特右翼旗东九十里石刻今无存

  统和二十三年朝阳县南千佛洞外断碑 【热河志】

○幢记

金鹊庙大安年石幢记 【上林汇考】

  应历七年朝阳县南卧佛寺石幢记 【热河志】

辽文萃卷七

●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

考辽人著述者如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厉鹗补经籍志钱大昕元艺文志附见辽金金门诏三史艺文志近缪小珊先生辑补志附辽文以行俊于诸家所有悉皆标注又补三十余种统加考证以见梗概焉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附

◆经部◆

经总类

  书类

  通礼类

  小学类

  译语类

○经总类

道宗颁五经传疏清宁元年颁定 【金有】 按本纪诏颁五经传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

○书类

书无逸篇一卷统和元年室昉进 【金有】 按本传进尚书无逸篇以谏太后闻而嘉奖

  五子之歌一卷大安四年命燕国王延禧写 【金有】 按见道宗纪五天祚奉道宗敕写五子之歌见书史会要

  洪范一卷耶律俨书 按道宗纪命耶律俨书洪范

○通礼类

礼典三卷重熙十五年诏萧韩家奴及耶律庶成撰 【倪厉钱金缪有】 按耶律庶成传偕萧韩家奴等撰实录及礼书萧韩家奴传诏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事或有疑与北南院同议既被诏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缪于古者譔成三卷进之据此是礼典即礼书黄目称礼书金另列礼书于仪注类误

○小学类

太祖契丹大字耶律庶成制 【金有】 按本传幼好学善辽汉文字

  僧行均龙龛手镜四卷 【倪厉钱缪有】 按今存晁志作三卷曰契丹僧行均撰凡二万六千四百三十字注十六万三千一百余字僧智光为之序 【袁本无序字】 后题统和十五年丁酉按纪年通谱耶律隆绪尝改元统和丁酉至道三年也沈存中言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此书 【袁本虏中作契丹】 入傅钦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刻板其末旧题云重熙二年序 【袁本无旧字二作三】 蒲公削去之今本乃云统和非重熙岂存中不见旧题妄记之耶又见读书敏求记

○译语类

五代史重熙十五年萧韩家奴奉诏译 【钱金缪有】 按本传欲帝知古今成败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

  贞观政要萧韩家奴译 【钱缪有】 见前

  通历萧韩家奴译 【金缪有】 见前

  阴符经义宗译 按宗室传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

  白居易讽谏集圣宗译 按契丹国志古今诗话圣宗诗云乐天诗集是吾师

◆史部◆

正史类

  实录类

  起居注类

  杂史类

  故事类

  仪注类

  历象类

  地理类

  政书类

  刑法类

  职官类

  传记类

  史钞类

○正史类

史记汉书咸雍十年颁定 【金有】 按道宗纪诏有司颁行史记汉书

  耶律俨旧史礼志 按礼志一今国史院有金陈大任辽礼仪志皆其国俗之故又有辽朝杂礼汉仪为多别得宣文阁所藏耶律俨志视大任为加详存其略着于篇据此是辽史礼志内有俨书

  耶律俨旧史历象志 按历象志中闰考注明耶律俨本某年有历象志下朔考耶律俨以大明法追正乙未月朔又与陈大任纪时或抵牾据此是历象志内有俨书

  耶律俨旧史仪卫志 按仪卫志四耶律俨陈大任旧志有未备者兼考之辽朝杂礼云据此是仪卫志内有俨书

  耶律俨旧史食货志 按食货志上曰大要散见旧史若农谷租赋盐铁贸易坑冶泉币羣牧逐类采摭缉而为篇以存一代食货之略据此是食货志中有俨书

  耶律俨旧史世表 按世表曰考之宇文周之书辽本炎帝之后而耶律俨称辽为轩辕后俨志晚出盖从周书世表又曰聂哷俨史书为涅里盖辽太祖之始祖也据此是俨曾着世表

  耶律俨旧史后妃传 按后妃传序曰俨大任辽史后妃传大同小异酌取以着于篇据此是后妃传为俨书但俨薨于天庆中则道宗惠妃传之召封太皇太妃及奔黑顶山天祚皇后元妃二传之从狩事皆在其后盖托克托等据陈大任本补之天祚纪及俨传言俨纂实录而不言编史盖史略之矣

  萧承祺辽纪四十卷志五卷传四十卷 【厉有】 见黄目

○实录类

皇朝实录七十卷耶律俨等撰 【倪钱金缪有】 见黄目本传大安六年封越国公修皇朝实录七十卷一名太祖以下实录天祚纪干统三年诏耶律俨纂太祖以下实录七十卷

  统和实录二十卷室昉邢抱朴等撰 【倪钱金缪有】 按室昉传干亨初监修国史统和八年表进所撰实录二十卷手诏褒之邢抱朴传迁翰林学士承旨与室昉同修实录书见黄目疑即尤目之契丹实录

○起居注类

兴宗起居注重熙中耶律良修 【金缪有】 按本传以家贫诏乘厩马迁修起居注

○杂史类

先朝事迹二十卷耶律庶成萧韩家奴同撰 【倪钱金缪有】 按见黄目兴宗纪重熙十三年六月诏耶律古云耶律庶成等编辑国朝上世以来事迹萧韩家奴传诏与耶律庶成录约尼汗至重熙以来事迹为二十卷进之据此是同撰者尚有耶律古云也太宗会同元年诏有司编始祖奇善可汗事迹然辽史止载其生于都庵山徙于潢河之滨则此事迹已佚久矣

  大辽事迹 【倪钱缪有】 按金时高丽所进历象志下曰高丽所进事迹载诸王册文颇见月朔因附入兵卫志下引大辽事迹载东境戍兵以备高丽女直等国见其守国规模布置简要举一可知三反矣是此书之作为文章典制而设与先朝事○契丹事 碻非一书

  大辽古今录 【钱缪有】 按金时高丽所进历象志上高丽所志大辽古今录称统和十二年始颁正朔

○故事类

契丹朝献礼物例 见尤目

  虏廷杂记十卷 按契丹降人赵志忠撰始于阿保谨迄耶律宗真李清臣云志忠仕虏为中书舍人得罪宗真 【得罪下通考无宗真二字赵氏后志有】 来归上此书及契丹地图言契丹 【后志书钞二字俱作虏中】  事甚详见晁志志忠避暑漫钞作玉忠虏庭作北庭

  匈奴须知一卷 按契丹归朝人 【袁本通考书录解题俱作归明人形近而误瞿钞本与此同】 田纬编次 【袁本通考未有录契丹地理官制七字】 见晁志疑即尤目之契丹须知

  北辽遗事二卷 按不题撰人盖辽人也记女直灭辽事序已辑见晁志

  契丹志 见尤目

  燕北录 见尤目

○仪注类

辽朝杂礼 【倪厉钱缪有】

  按见黄目辽史乐志曰辽朝杂礼参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补一代之阙仪卫志四耶律俨陈大任旧志有未备者兼考之辽朝杂礼据此则二篇中可考见杂礼矣百官志三曰凡东宫官多见辽朝杂礼仪卫志四曰卤簿仪仗人数马匹得诸本朝太常卿徐世隆家藏辽朝杂礼者如是

  契丹官仪 【厉缪有】  见尤目

○历象类

新历贾俊所进 按历象志上曰圣宗以贾俊所进新历因宋大圣旧号行之

○地理类

辽四京记 【厉缪有】  按四京者东京中京上京燕京见书录解题

  契丹疆宇图 【厉缪有】  按宋志二卷见尤目契丹降人赵志忠来归上契丹地图见虏廷杂记及晁志此下三种未知即晁氏所指否

  契丹地理图 【厉缪有】  按宋志一卷见郑略

  大辽对境图 【厉缪有】  见郑略

○政书类

契丹会耍 【耍:要】 【厉缪有】  见尤目

  燕北会要 见张鹏日下旧闻序

  契丹机宜命要 见尤目按三书未知即一书否

○刑法类

辽法令耶律庶成耶律德修定 按庶成传与枢密副使耶律德修定法令庶成参酌古今刊正讹谬成书以进帝览而善之

○职官类

大辽登科记一卷 【厉缪有】 按见郑略记虽不传然可考见者辽时状元有高正郑云从石用中王熙载吕德懋王用极张俭陈鼎杨文立初锡南承保邢祥 【涑水纪闻祥赐铁券】 李可封杨佶史克忠刘二宜南 【一作高】 承颜 【以上统和年】 史简鲜于茂昭张用行孙杰张克杰张仲举 【以上开泰年】 张渐李炯 【太平七年杨又元邢祚知贡举状元缺】 张宥刘贞 【以上太平年】 刘师贞 【太平十一年刘贞重熙元年刘师贞并五十七人恐有误】 邢彭年王实王棠 【重熙十九年殿试进士状元缺以上重熙年】 张孝杰梁援王鼎 【以上清宁年】 张臻赵庭睦 【咸雍十年亲出题试进士状元缺以上咸雍年】 刘瓘李君裕 【以上太康年】 张毂文充寇尊文 【以上大安年】 陈衡甫康秉俭 【以上寿隆年】 马恭回李石 【与韩昉并见金史】 刘正韩昉 【以上干统年】 王翚 【天庆年】 李宝信李球 【二人耶律淳时状元】 此见于史者也又张昱张人纪冯立 【见后】 刘霄 【见元遗山集及癸辛杂识咸雍十年及第当即金史刘彦宗之父官中京留守此可补正史之阙】 边贯道 【见中州集丰州人后迁云中状元辅臣年代无考非太平七年即重熙十九年矣】 不见于史详辽诗话上

○传记类

王鼎焚椒录一卷 【倪厉钱缪有】  按今存疑伪

  七贤传 【倪厉钱缪有】  按耶律吪传曰时有取当世名流作七贤传吪与其一

  辽三臣行事一卷耶律孟简撰 【厉金缪有】  按出续通考文学传太康中上表曰本朝之兴几二百年宜有国史以垂后世乃编耶律赫噜乌哲休格三人行事以进上命置局编修据此则今史三臣传皆孟简所编

○史钞类

马得臣唐三纪行事 【金缪有】  按本传圣宗阅唐高祖太宗元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

◆子部◆

释家类

  道家类

  五行家类

  医家类

  艺术类

○释家类

道宗造经四十七帙石经大碑一百八十片

  通理大师造经四十四帙石经小碑四千八十片 按佛经细目见云居寺续秘藏经记

  圣宗镌造大般若经八十卷碑二百四十条

  又镌写大宝积经一部一百二十卷碑三百六十条按见涿州云居寺东峰续镌成四大部经记记云自太平七年至清宁三年是至道宗时始讫工也

  道宗颁高丽佛经僧善知雠校 【金缪有】  按本纪太康九年十一月诏僧善知雠校高丽所进佛经颁行之续通考作十年误

  道宗御制华严经颂 【厉金缪有】  见续通考按本纪咸雍八年七月以御

  书华严经五颂出示羣臣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四卷沙门志福撰 【缪有】 日本刊

  释摩诃衍论赞玄疏五卷沙门法悟撰 【缪有】 日本刊

  大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陁国三藏法师慈贤谭经四种共八卷见释藏目录

  僧无碍大师妙续一切经 按见续一切经音义序无碍大师曾与王正重修云居寺碑命沙门智光为记者见房山重修云居寺碑记

  僧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十卷 日本刊

  沙门郎思孝海山文集 按引见金王寂辽东行部志

  僧非浊往生集二十卷 【厉钱缪有】 出奉福寺尊胜陀罗尼石幢记至元法宝勘同总录按僧真延撰非浊禅师实行记云撰往生集二十卷检校太傅太尉

  燕僧利正撰长庆人事军律三卷 【厉缪有】 见郑略

○道家类

海蟾子诗一卷 【厉缪有】 出郑略按即刘海也

  碣石剩谈海蟾姓刘名嚞渤海人十六登科甲五十至相位金文最十一戴 【戴:载】 刘海蟾堂移石刻记有云廷置 【置:直】 少时读海蟾子诗帙高风莫能企及辽诗话止引神仙通鉴尚未及此内丹书圣宗统和八年于阗张文宝进 【厉缪有】 见续通考

○五行家类

王白百中歌 【倪厉钱金缪有】 见黄目卢曰兴国军节度使占卜书按方伎传王白冀州人明天文善卜笠 【笠:筮】 撰百中歌行于世

  耶律纯星命总括五卷 【倪厉钱金缪有】 按自序已辑一名秘诀

○医家类

耶律庶成方脉书 【钱有】 按本传初契丹医人鲜知切脉审药上命庶成译方脉书行之自是人皆通习虽诸部族亦知医事

  直鲁古针炙书一卷 【钱金缪有】 见世善堂书目

  直鲁古脉经 【钱金缪有】 按即珠勒呼方伎传吐谷浑人世善医专事针灸太宗时以太医给待尝撰脉经诸针灸书行于世

○艺术类

兴宗千角鹿图鹅雁图 按图画见闻志兴宗以五幅缣画千角鹿图献于宋旁题年月日御画又画鹅雁图见续通鉴长编契丹国志

  义宗射骑图猎雪图千鹿图 【金有】 按宗室传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千鹿图入宋秘府绘事备考道宗清宁中以义宗千鹿图赐萧瀜李廌画品秘阁有李赞华画鹿

  陈升南征得胜图 按圣宗纪翰林待诏陈升写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

  胡瓌射雕图啖鹰图 按五代名画补遗胡瓌善画蕃马有射雕啖鹰等图传于世子虔画有父风

◆集部◆

别集类

  诗集类

  诗评类

○别集类

道宗清宁集耶律良编 【钱厉金缪有】 出续通考按本传奏请编御制诗文目曰清宁集诗文已辑

  道宗御制诗赋耶律伯编 按本纪清宁六年耶律伯请编次御制诗赋仍命伯为序伯一作白

  平王隆先阆苑集 【钱厉金缪有】 出续通考按宗室本传聪明博学能诗阆苑集行世金列阆苑诗宜并入

  耶律良庆会集 【厉钱有】 出续通考按本传上命良诗为庆会集亲制其序

  耶律资忠西亭集 【厉钱金缪有】 出续通考按本传再使高丽留弗遣资忠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号西亭集金又列西亭诗宜并入

  耶律庶成集 【钱金缪有】 按本传于诗尤工有诗文行于世乞广本国姓氏表已辑金列四时逸乐赋入赋类宜并入

  耶律孟兰集 【金有】 按本传性颖悟六岁父晨出猎俾赋晓天星月诗应声而成父大奇之乞修国史表已辑

  耶律谷欲集 【金有】 按本传又作古云工文章兴宗命为诗友

  萧韩家奴六义集十二卷 【钱金缪有】 出续通考按本传少好学博览经史有六义集十二卷行于世金于赋类列四时逸乐赋碑类列太祖功德碑策对类列策对一卷宜并入

  萧孝穆宝老集 【厉钱金缪有】 出续通考按本传时称为国宝臣目所著文曰宝老集谏南伐疏谋取三关议已辑

  萧柳岁寒集千篇 【缪有】 出续通考按本传多知能文膂力绝人耶律观音努集柳着诗千篇目曰岁寒集

  刘景集四十卷 【厉缪有】 出宋志

  杨佶登瀛集五卷 【厉钱金缪有】 出宋志按本传颖悟异常文章号得体宋梅询贺千龄节诏佶迎送多倡酬每见称贵有登瀛集行于世

  王棠集 【金缪有】 按本传博古善属文

  耶律氏常哥集 【金缪有】 按列女传回文诗已辑金又列常哥诗宜并入

  李澣丁年集十卷 【厉缪有】 出宋志

  李氏应历小集十卷 【厉缪有】 按郑略李澣晋末陷契丹以辽应历年号名集

○诗集类

圣宗御制曲五百余首 见契丹国志按本纪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晓音律

  天祚文妃讽谏歌 【金有】 按见后妃传

  义宗诗 【金有】 见宗室传按海上诗已辑

  马得成诗 【金有】 见本传

  耶律庶成诗集 【钱金缪有】 见前

  耶律韩留述怀诗 【金有】 按本传诏进述怀诗上嘉叹

  耶律孟简放怀诗一卷 【厉钱金缪有】 出续通考按本传作放怀诗二十首序已辑

  邢简妻陈氏诗 【金有】 见列女传

  王鼎诗 【金有】 按本传时马唐俊有文名燕蓟闲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鼎偶造席俊欲以诗困之先出所作索赋鼎援笔立成

  马唐俊诗 见前

○诗评类

雷溪子鼎新诗话 按辽易县魏道明着举进士累官安国节度使续通考中州是诗全金诗采二首中州集采二首己辑绎其诗意可知论诗之梗概矣

◆附◆

○附

宋金人谈辽事书目

  叶隆礼契丹国志十七卷 今存

  洪皓北漠记闻一卷续一卷 今存

  曾公亮武经总要边防集五卷 今存

  曹勋北狩见闻录一卷 四库目 今存

  王曾上契丹事一卷 俊从五代史附录辽史地里志辑一名行程录

  富弼行程记 俊从辽史地里志契丹国志辑一卷

  富公语录 见晁志

  许亢宗奉使行程录 俊从大金国志辑一卷

  李罕使辽见闻录二卷 见书录解题

  张舜民使辽录二卷 见晁志俊从契丹国志辑

  史愿亡辽录 见北盟会编

  范质石晋啖蕃卷一卷 见书录解题 晁志

  录 【录:胡】 峤陷北记 俊从五代史四夷附录辽史地里志营卫志契丹国志辑一卷

  薛映上京记一卷大中祥符九年事 俊从辽地志辑

  程大昌北边备对 见辽史拾遗

  武珪北蕃地里志 俊从契丹国志曾慥类说辑一卷以下三种疑为一书

  武珪燕北杂记

  燕北杂录

  北辽通书 洪遵泉志引

  王安中入燕录 以下五种引见北盟会编

  蔡攸?革北征纪实

  马扩茆斋自叙

  许采陷燕录

  赵子砥燕云录

  金王寂辽东行部志一卷 按今存

  附 本朝孙承泽有辽金遗事一卷

辽史艺文志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