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廣聖義節略

  經名:道德真經廣聖義節略。原題《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四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按此書卷首《外傳》及正文內容,係據唐人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加以節略改編而成。改編者不知為誰,今暫據內容報定經名。其徐卷題均依原《道藏》不變。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一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

  疏:道以虛通為義,常以湛寂得名。所謂無極大道,眾生正性也。而言可道者,即是名言,謂可稱之法也。雖復稱可道,宜隨機愜當,而有聲有說,非真常凝寂之道也。常道者,不可以名言辯,不可以思慮知,妙絕希夷,理窮恍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凝常真寂之道。可道可說者,非常道也。

  名可名,非常名。

  疏:名者教也,前言可道,盛明於理,今言可名,次顯於教,真理既絕於言象,至教亦超於聲說。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名非常名。欲明理教教理,不一不異也。然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無非有,不斷不常,而義有抑揚,教存漸頓,所以立常以破可,故言可道非常道。至論造極,處無可無不可。故《玉京經》云:無可無不可,思與希微通。

  無名,天地之始。

  疏:始,本也。虛無至道,陶甄萬物,二儀三景,何莫由斯。故指此無名,為物之本,無名足可言說,明矣。

  有名,萬物之母。

  疏:母有名迹也。重玄之道,本自無名,從本降迹,稱謂斯起。所以聖人因無名立有名,寄有名詮無名也。方欲子育眾生,令其歸本,慈悲鞠養,有同母義。

  常無欲以觀其妙,

  疏:妙,精微也。觀,照察也。其,己也。言人常能無欲無為,至虛至靜者,即能近鑒己身之妙道,遠鑒至理之精微也。

  常有欲以觀其徼。

  疏:言人不能無為恬淡,觀妙守真,妄起貪求,肆情染滯者,適見世境之有,未體即有之空,所以不察妙理之精微,唯睹死生之歸趣。前明無名有名之優劣,此顯有欲無欲之勝負。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疏:夫所觀之境唯一,能觀之智有殊,二觀既其不同,徼妙所以名異。

  同謂之妙。

  疏:玄者深遠之義,亦是不滯之名,有無二心,原乎一道,同出異名。異名一道,謂之深遠,深遠之玄,理歸無滯。既不滯有,又不滯無,二俱不滯,故謂之玄。

  玄之又玄。

  疏:有欲之人,唯滯於有,無欲之士,又滯於無,故說一玄以遣雙執。又恐行者滯於此玄,今說又玄,更祛後病。既而非但不滯於滯,亦乃不滯於不滯,此則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疏:門,法門也。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雙執,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藥還遣,唯藥與病,一時俱消,此乃妙極精微,窮理盡性,豈唯群聖之戶牖,抑亦眾妙之法門。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疏:神奇臭腐,《莊子□知北游》篇黃帝謂知曰: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

  長短之相形。

  疏:鳧脛短,鶴脛長者,《莊子□駢拇》第八篇文也。

  是以聖人。

  疏:凡聖人者略言有五,第一得道之聖,太上老君、諸天大聖是也。第二有天下之位,兼得仙之聖,伏羲、黃帝、顓頊、少昊、堯、舜是也。第三有天下之位,無得仙之聖,殷湯、文武是也。皆廓清六合,不言升天矣。第四博贍之聖,無天下之位,周公、孔子,制作禮樂,垂範百王,而無九五之位,而皆具天地合德之美也。第五有獨長之聖,而無博贍之名,亦具上眾美者,謂伯牙、師文為鼓琴之聖,子卿、綏明能棋之聖,鍾期、延州知音之聖,韓娥、秦青謳之聖,龔叔、文摯智調之聖,離朱、師曠視聽之聖,張芝、鍾繇草書之聖,今之明者理天下之聖也。

  萬物作而不辭,

  疏:擊壤鼓腹者,《莊子。馬蹄》篇文也。

  功成不居。

  疏:日慎一日,《尚書》文也。夫功者,王功曰勛,輔成王業,若周公也。國功曰功,保全國家,若伊尹也。民功曰庸,施法于民,若后稷也。事功曰勞,以勞定國,若夏禹也。理功曰績,制法成理,若咎繇也。戰功曰多,克敵出奇,若韓信也。今明功者,玄功也,其功深遠曰玄,夫王者不妄於喜怒,則刑賞不濫,金革不起矣。不妄於求取,則賊斂不厚,供億不繁矣。不妄愛惡,則用捨必當,賢不肖別矣。不妄於近侍,則左右前後皆正人矣。不妄於土地,則兵革不出,士卒不勞矣。不妄於萬姓,則天下安矣。稠直如髮者,《詩□小雅□都人士》篇之文也。言情性密緻,操行正直,如髮之本末,無降殺也。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

  疏:雲從龍,風從虎者,《易□乾卦》孔子解九五之辭。飛龍在天,能應感應眾物,故叙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隨其類,自相應感,而况帝王升九五之位,萬國來庭?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此言水是陰,若流於地,必就於濕處。火是陽,若焚於薪,必就於燥處。言此二物無識無情,為氣相感,尚猶如此。又龍是水畜,雲是水氣,龍吟則景雲起。虎是威猛之獸,風是振動之物,虎嘯則谷風生。此二物有識有情,未若聖人降世,飛龍在天,聖賢相須,萬物交感,故廣陳其事爾。唐、虞在位,不乏元凱之臣,伊、呂升朝,自得台衡之望。唐者唐堯也,號陶唐氏,姓伊析,名放勳,幼有聖德,都於冀,年八十六,知子丹朱不肖,明揚側陋,廣求有德,遂舉舜而歷試之,聘以二女,用觀其德。二年禪舜。舜即位二十八年而堯崩,壽一百一十七歲,葬濟陰成陽里中。諡法翎善傳聖曰堯。舜,有虞氏,歷試二年,即帝位二十八年而堯崩,舜年三十而徵用,攝位二十八年,服喪三年,為天子五十年,巡狩南方,死於蒼梧之野,壽一百一十二歲,以其子商均不肖,命禹嗣位,葬於九疑之零陵。道學云堯為太微真君,舜為太極真君。元凱者,有八元、八凱。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 、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謂之八元。肅,敬也。懿,美也。宣,遍也。元,善也。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隋飲、擣戭、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人謂之八凱。齊,中也。淵,深也。允,信,篤,厚也。愷,和也。此十六族,世濟其美,不隕其名,堯不信用,舉舜為堯臣,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五教者,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高辛帝之後,八元之苗裔也,乃稷、契、朱虎、熊羆之倫也。舉八凱使主后土,乃揆百事,莫不時叙,地平天成,高陽、顓頊之號,八凱,其苗裔也。及倕、禹、咎繇、益之倫也,咎繇字庭堅是矣。卨作司徒,五教在寬,高在八元中也。禹作司空,平水土,后土地官,禹在八凱中矣。內平者,內諸夏也。外成者,外戎狄也。舜舉十六族而天下理,外內和平。伊、呂者,伊即伊尹,生於伊水之上,空桑之中,佐殷為相,以輔太甲,謂之阿衡。其先伊摯,佐湯立社稷,致太平,伊尹之子伊涉,佐太甲之孫太戊,三臣之勣著於殷朝也。呂者太公望也,姓姜,字子牙,釣於磻磎,獲大魚,剖之得玉璜,中有兵鈴,子牙習之。年逾八十,周文王卜畋渭濱,其繇曰:非熊非羆,唯王者師,遂畋獲子牙,載之以歸。佐周有功,初封於呂,或封於甫。及克殷之後,乃封國於齊。召康公命太公曰:五侯九霸,汝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太公之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後桓公小白為諸侯盟主,至春秋之末,其臣田和遷齊康公于海上,乃奪其國焉。台衡之望者,天子置三公之官,以相三台。三台六官者,太尉、司徒、司空、太師、太傅、太保也。三台六星,上中下台各二星,在紫微星之南,以拱衛帝座,起文昌抵太微、天階,主三公九卿,士庶九州,色明而行列相類,則君臣和,法令平。從上台至‘中台,十六度,中台至下台,十六度,二星間相去半度,柝則為奢,狹則為迫,又上星主天子,中星主伯子男狄人,下星主卿大夫。小勾而明白,吉。搖動變色,凶。一星去,天下危。二星去,天下亂。三星去,天下不可理矣。太師者,師範一人,儀刑萬國。太傅者,教以德義。太保,保衛其身。太尉掌武統兵,司徒敬敷五教,司空主平水土,謂斯三公上應三台也。阿衡者,阿,倚也,衡,平也。天子倚三公,以平正天下。

  不貴難得之貨。

  疏: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貴富者,此《莊子□駢拇》第八篇之文也。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義云:小隱於山,大隱於廛,未能絕欲,恐境所牽,仍栖遁山林,以避所見。及其澄心息慮,想念正真,外無撓惑之緣,內保恬和之志,雖營營朝市名利,不關其心,碌碌世途是非,不介其意,混迹城市,修損於修真乎。

  虛其心。

  疏:虛室生白者,《莊子□人間世》篇之文。

  實其腹。

  注:屬厭而止者,《春秋傳》自沒、汝寬諫魏武子之詞也。《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名也。天子有史官,諸侯有國史,楚謂之《禱杌》,晋謂之《乘》,魯謂之《春秋》。孔子述經,左丘明為傳,起周平王四十八年,魯隱公元年,太歲丁巳歲,星在降婁,當晋鄂侯二年,衛桓公完十三年,蔡宣公考父二十八年,鄭莊公寤生二十二年,曹桓公終生三十五年,齊僖公祿父九年,楚武王達十九年,秦文公四十四年,宋穆公和七年,陳桓公鮑二十三年,燕穆公十八年,乃《春秋》之始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太歲戊午,凡二百

  四十二年,歷周一十四王,魯一十二公。行事當晋定公午三十一年,衛出公輒十二年,蔡成公怡十年,鄭聲公勝二十年,齊簡公嘉四年,楚惠王章八年,秦悼公十一年,宋景公頭曼三十六年,陳閔公越二十一年,燕敬公六年,吴夫差十五年,乃《春秋》獲麟絕筆之年也。其書凡三十卷,三十五萬二千二十五言,十九萬四千五百九十字,本十五萬七千九百六十六字解,晋征南將軍杜預,字元凱注。自沒汝寬者,《春秋》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獻子舒為政,以其子戊為梗陽大夫,今晋陽也。冬,梗陽有獄,戊不能斷,以其獄上於獻子。訟人之大宗,以女樂為賂,魏子將受之。戊謂魏子二大夫閻沒、汝寬曰:主以不賄聞于諸侯,若受梗陽之賄,貪莫甚焉。吾子必諫。皆許諾,退朝,待于庭。饋入,魏子召二大夫食,比置,三嘆。既食,使坐,魏子曰:吾聞諸伯叔,諺曰:惟食忘憂。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同辭而對曰:他人賜二小人酒,不夕食。饋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一嘆。中置,自咎曰:豈將軍食之而以不足,是以再嘆。及饋之畢,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止之,是以三嘆。魏子辭梗陽之賄。獻,謚也,武子則名顆,謚曰武。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疏:無聲而無臭,人固不識而不知。無聲無臭者,《詩□大雅□文王》篇也,言天道難知。耳不聞聲音,鼻不聞臭芳,儀法文王之事,則天下自信而順也。不識不知者,《詩□大雅□皇矣》篇,言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義云:無為之理,其大矣哉,無為者,非謂引而不來,推而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捲握而不散也。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若夫水用船而沙用 音衰,泥用橇起嬌切,山用橾力追切,夏瀆冬陂,因高而田,因下而池,故非吾所謂為也,乃無為矣。聖人之無為也,因循任下,責成不勞,謀無失策,舉無遺事,言為文章,行為表則,進退應時,動靜循理,美醜不好憎,賞罰不喜怒,名各自命,類各自用,事由自然,莫出於己,順天之時,順地之性,因人之心,是則群臣輻輳,賢與不肖各盡其用,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此理國無為之道也。

  道沖章第四

  象帝之先。

  疏:帝出乎震,《易□繫辭》之詞也。震,東方卦也,少陽之氣,生化之源,今以太子居東宮,少陽之位,御極為出震之期,蓋取象天地生育萬物之始也。兆見曰象,無形曰氣,生物之首也。大道復在象帝之先,言其高遠也。

  天地章第五

  以萬物為芻狗。

  疏:結草為狗,以用祭祀也者,《莊子□天運》篇具載。注云:弊蓋之恩者,《禮記□檀弓》篇云: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弊帷不棄,為埋馬也。君之路馬死,埋之以帷。弊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與之席,無使其

  首陷焉,恐其首直委於土也。

  天長地久章第七

  聖人後身外身。

  義云:碎琥珀之枕,焚雉頭之裘,罷一臺之費,卻千里之馬,德垂當代,名光竹帛。

  上善若水章第八

  政善治。

  疏:正容悟物者,《莊子□田子方》第二十一篇文也。子方名無擇,侍座魏文侯,文侯師子夏友於子方。子方數稱谿工之道,文侯以為谿工子方之師也,子方曰:非也,里之人也,稱道數當,故無擇稱之。無擇之師,東郭順子,其為人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銷,無擇何足以稱之。

  夫唯不争,故無尤。

  義云:不争之德,德之先也。凡人之性不能無争,為争之者,其事眾矣。亂逆必争暴慢必争,忿怒必争,奢泰必争,矜伐必争,勝尚必争,違慢比争,進取必争,勇怯必争,愛惡必争,專恣必争,寵妻必争。王者有一于此,則興師海內。諸侯有一于此,則兵交其國。卿大夫有一于此,則賊亂其家。士庶人有一于此,則害成於身。皆起於無思慮,愆禮法,不畏懼,不容忍,争乃興焉。故争城者殺人盈城,争地者殺人滿野,必當察起争之本,塞為争之源,無不理矣。

  持而盈之章第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疏:假使貪求不已,適令金玉滿堂,象有齒而焚身,雞畏犧而斷尾,且失不貪之寶,坐貽致寇之憂,以其賈害,豈云能守。象有齒而焚身者,《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晋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弊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晋,子產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晋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弊,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晋國貳。注:貳,離也。諸侯貳則晋國壞,晋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汲汲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詩》云:樂止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恕思以明德,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無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注:浚,取也,言取我財以自生。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宣子悅,乃輕弊。是行也,鄭伯朝晋為重弊故也。雞斷尾者,《春秋》周景王子子朝之傳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嘆曰:犧牲之用,存乎全而肥實,今自斷其尾,使己不全,冀免為犧牲之用。雞之保其身也如此,况於人乎。貪利忘其身,智不及雞矣。不貪寶者,鄭人有得玉,獻於子罕曰:此寶也,將以獻之。子罕曰:汝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我若取玉,俱喪寶矣。不若兩全之,遂不受玉。致寇者,《易》解卦九三辭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乃小人之事,乘為君子之器,棄小任大,物所不與,政寇盜奪之矣。

  功成名遂。

  義曰:禦灾除患曰功,富貴尊榮曰名,高鳥盡而良弓藏,狡兔死而獵犬烹,勢使然也。范蠡扁舟而脫禍,文種固位而喪身,此之謂矣。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子房絕粒以優游,疏廣解印而高尚,固無上蔡華亭之追痛矣。

  載營魄章第十

  載營魄。

  疏:故《春秋》子產曰:人生始化曰魄者,《春秋》昭公七年,初鄭伯有為政,駟帶殺之,鄭人相驚曰:伯有至矣。或夢伯有介,曰:壬子余將殺帶。明年殺段,於是壬子駟帶卒,明年公孫段卒,鄭人益懼。或問子產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曰:人生陰曰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匹夫匹婦強死,而魂魄猶能依憑於人,以為淫厲,况伯有三世執其政柄,而強為鬼神,不亦宜乎。伯有乃穆公之冑,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故曰三世。子產立其子良止以撫之,乃止。近死之心莫使復陽者,《莊子□齊物》篇之辭也。三魂名胎光、爽靈、幽精。七魄: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除穢、臭肺、蜚毒,此出上清品。

  愛民治國。

  義曰:生民者,國之本也,無為者,道之化也。以無為之化,愛育於人,國本固矣。政虐而苛,則為暴矣。賦重役繁,則傷性也。使之不以時,則妨農也。不務儉約,則殘穀矣。

  天門開闔。

  義曰:修愛民理國之事,為垂衣南面之君,猶須恭己奉天,以順曆數者,謂受命之曆,五運之數也。舜命禹曰:天之曆數在躬,天祿永終。謂曆數在躬,以承天命,故可大寶愛之,謂之寶命。自天而授謂之受命於天,《易□繫》曰:聖人之大寶曰位是也。天門開則降非常之瑞,或黃星動彩,赤伏表符,紫氣充庭,五星聚井,流虹貫月,火電繞樞,然後維嶽降神,誕生宰輔,以佐佑之。故應天順人,拯物除害,而承曆數,以有天下也。及乎臨御失所,刑政乖宜,眾叛親離,兵交禍起,逆亂生於下,氣象見於上,日實天開,山崩川竭,灾凶蜂起,而國亡矣,是天開闔也。一開一闔謂之變者,《易□繫辭》云:謂開閉相循,陰陽遞至,倚伏之義也。

  三十輻章第十一

  疏:乾坤是大易之韞者。

  義云:《易□繫辭》也。明易之所立,本乎乾坤。乾坤不存,則易道無由起也。

  三十輻共一轂。

  疏:眾竅互作者,《莊子》第二篇也。

  埏埴以為器。

  疏:陶匠者,《尚書》云:範土曰陶,舜側微之時,耕於歷山,陶于河濱是也。

  鑿戶牖以為室。

  疏:《詩》云:陶復陶穴。《莊子》曰: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蹊。陶復者,《詩□文王之什□緜緜》篇云: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古公者,邠公也。古言久也。亶,公字也,文王祖,處于邠也。婦姑争者,蹊,路徑也。勃,戾怒也。《莊子》外篇言:室中不空,蹊路湫隘則争路而行,失婦之道也。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疏:形而上、形而下義:形而上者,道之本,清虛無為處乎上也。形而下者,道之用,稟質流形處乎下也。顯道之用,以形于物,物稟有質,故謂之器。器者有形之類也。聖人法道之用,制以為器,畫卦象以制文字,刳木為舟,剡木為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制以宮室,結為網罟,服牛乘馬,負重致遠,鑄金為兵,揭竿為旗,斲木為耜, 木為耒,一事以上以利天下,此皆分道之用,以為器物爾,皆《易□繫》所稱。此乃道是無體之名,形是有質之用,凡萬物從無而生,眾形而由道而立,先道而後形,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而上謂之道,自形而下謂之器。形雖處道器兩畔之際,形在器上不在道也。既有形質可為器用,故云形而下者謂之器。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義曰:五音者,按漢劉向曰:宮者中也,君之德也。商者,章也,物成章也。角者,甲也,物發生也。徵者,祉也,物之盛大繁祉也。羽者,聚也,物聚而藏也。

  疏:五色者,按王叔師曰:皎皎素絲得藍則青,得丹則赤,得蘗則黃,得皂則黑,而為五色也。五色之設,本以彰五行之象,別尊卑之飾。五音之設,本以通天地之氣,彰五行之聲。五味之設,本以彰五行之和,以養於人。已上二事,若人耽滯,不曰聾盲口爽乎。味之所争有羊羹解黿之禍矣。羊羹者,《春秋桓公二年,鄭公子歸生受楚子之命伐宋,宋華元樂莒帥師以禦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將戰,華元殺羊以食士,其御羊斟不預,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宋師大敗,鄭人囚華元,獲樂莒,甲兵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宋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以贖華元于鄭,半入,華元逃歸,立子門外,告而後入,見羊斟曰:子之馬然

  也。對曰:非馬也,其人也。既答而叔□斟之字也奔魯。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於是形孰大焉。《小雅》所謂人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矣。解黿者,宣公四年楚人獻黿於鄭靈公穆公太子夷也,公子子公名宗、子家歸生將入見,子公食指動第二指,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為難。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况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殺靈公。書曰:鄭公子歸生殺其君夷。權不足也,子家權不足以人禦子公,懼譖而從弒,故書首為惡也。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遠也。初稱畜老,仁也,不討子公,是不武也,不能自通於仁道,而陷弒君之名,其實子公染指而成斯禍爾。

  馳騁畋獵。

  注曰:以心國者,《莊子□內篇》第二之辭也。

  義曰:禮:天子諸侯每歲三畋,一為乾豆,祭祀宗廟也,二為賓友,交二國之好也,三充君之庖,食以時也。時而不畋,則曰不敬。畋不以時,則謂之暴,所以春蒐夏苗秋彌冬狩,皆俟農隙,以講武事也。獺未祭魚,網罟不施于川。豺未祭獸,罝罘不通於野。鷹隼未擊,罻羅不張於林。修祭禽之禮,展三驅之仁,順天時也。天子仲春教旅振,遂以畋獵,仲夏教芙田,遂以苗。仲秋教理兵,遂以獮。仲冬教大閱,遂以狩。大司馬以掌其事,山虞澤虞以供其職,蓋以教武事以示民也。則有不遵典故,外則作禽荒,暴物扼時,十旬不返也。馳騁莫已,遂為發狂,人怨國危,失禮致禍也。

  難得之貨令。

  疏:乖失天倪者,莊子曰:始卒若環,莫得其端,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天倪者,天然之分也。

  故去彼取此。

  義曰:夫人君之心,睿聖為本,理國之道,清净為基,若其逐獸荒原,奔車絕巘,六龍逸足,萬騎莫追,與鵰鶚以争先,共熊羆而賈勇,日月虧蔽,旌旗糾紛,畋獵忘歸,殺獲無已,風雨恒苦,宮室或空,此謂之發狂也。若復貴遠方之物產,貪無用之土疆,嗜蒟醬而討西戎,伐大宛而取名馬,關塞有不歸之魄,邊城有怨曠之魂,天下流亡,戶口减耗,赫赫宗廟,幾陷寇讎,青史具書,百代為戒。

  寵辱章第十三

  寵辱若驚。

  義曰:且人君富有天下,尊繼百王,告類上玄,君臨萬有,亦當馭朽自戒,納隍軫憂,乃能享此大年,保其遐祚矣。人臣之遭遇也,九遷三接之澤,既以厚矣,兵符相印之任,亦已重矣,高冠大旆,長轂朱輪,氣壓伊皋,權傾衛霍,亦當夙興夜寐,履薄臨深,乃能克保福祥,免貽覆餗矣。故令尹三已而無慍,考父三命而益恭,達其理也。

  大患若身。

  義曰:恃寵驕盈者,《春秋》隱公四年:衛公子州吁恃寵而好兵,其臣石碏諫衛莊公曰:臣聞愛子教之義方,不納于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 音軫者,鮮矣。公不聽,明年,桓公立,州吁弒桓公,衛人殺州吁焉,是則因寵獲禍矣。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復混而為一。

  義曰:夷希微三者,假標以名道,亦皆無也。三者疑化為三境,次為三界,下為三才,明為三光,於身為三元,於內為三一,皆大道分精運化之所成也。三境者,三寶君之祖氣,所凝之色青黃白,亦名玄元,始三氣之作,乃諸天之宗祖,萬化之元本也。三界者,欲界六天,以統九仙,色界十八天,以統九真,無色界四天,以統九聖也。三元者,人身之中,腦為泥丸宮,以主上元,心為絳宮,以主中元,臍下為丹田,以主下元。三一者,上元所主謂之元一,中元所主謂之真一,下元所主謂之正一,三一元神,主混氣固精,寶神留形,上清有徊風混合,修三一之道。

  豫若冬涉川。

  義曰:可以疑難古人如然,今之代人,逐境生迷,萬緒雲蒸,千途蜂起,功名聲色,争先銳進之心,厚利豐財,競起貪求之迹。或烹燔取樂,或傷殺恣情,投身於愛欲之川,隨流不返,溺性於漂沉之浪,有去無回,豈獨冰痛於難,抑且報應明驗,何者?溺利欲之人,涉遠營求,有水陸邀劫之報。凌抑於人,有忿争刑網之報。上調於君,有誅殛喪家之報。下虐於民,有召寇起讎之報。况於傷生害己,破國亡家之甚乎。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義曰:修煉門多,泛舉大略,有吐納元和,咽漱雲液,茹松食柏,絕粒餌芝,或隱朝上清,密伺玄斗,或五金八石,或水玉流珠,陰鼎陽爐,五華九轉,或素文丹籙,檄召鬼神,金鈕青絲,質盟天地,則有正一道德升玄,洞神靈寶,盟真三清,眾法并革。凡登道證品升真,又有奔二景,朝五辰,據極攀魁,騖網飛紀,吞日咽月,制魄拘魂,八道望雲,九真受事,升玄卧斗,方諸洞房,左右靈飛,陰陽六甲,三部八景,二十四真,存服三元,注想三一,紫房黃闕,絳景朱嬰,紫虛南嶽之篇,青童東海之訣,內視五藏,下制六天,導引吞符,御風養氣,騰舉之道,溢於真經。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一竟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二

  致虛極章第十六

  致虛極,守靜篤。

  疏曰:水流濕,火就燥者,《易》乾卦九五爻辭也,《春秋》致師之義也。

  義曰:《春秋》宣公十二年,楚莊王圍鄭,旬有七日,鄭人卜行成,不吉,國人大臨。楚莊王退師,鄭人修城,復圍之三月,克之。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楚王,既而許之平。潘尪又盟,子良出質。夏六月,晋師救鄭,及敖鄗之間,楚莊乃求成於晋。盟有日矣,楚許伯御樂伯,攝叔為右,欲單但挑戰,示不欲和,以致晋師。許伯曰:吾聞致師者,御靡旌麾壘而還。樂伯曰:政師者,左射之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攝叔曰:致師者,右入壘,折馘斬俘而還。皆行其所聞而復,晋人逐之。樂伯左射馬,右射人,逐不能進。時魏錡、趙旃有憾於晋,請使於楚,皆欲晋敗,彘子又不設備,戰于邲,晋師敗績焉,以此致師,師必致敵。

  吾以觀其復。

  疏:《易》曰:雷在地中,復。

  義曰:《易》復卦象曰:雷在地中復者,雷是動物,復卦以動息為主,故曰雷在地中,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皆取動息之義以復其本也。

  不知常。

  注:不恒其德者,《易》恒卦九三辭也。

  大上章第十七

  其畏之侮之。

  疏:三王五霸。

  義曰:三王者,夏、殷、周也。五霸者,夏有昆吾,黃帝之後也。殷之霸者,有大彭、豕韋,堯之後也。周之霸者,齊桓公,僖公之庶子,名曰小白,周惠王、襄王之時也。晋文公者,獻公之子,名重耳,以僖公二十二年立,文公以僖四年避驪姬之禍。

  信不足,有不信。

  義曰:《春秋》宣十一年,楚子伐鄭及櫟,鄭大夫子良曰:楚晋不務德,與其來者可也,晋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夏,及楚子盟于辰陵,陳、鄭服也,此乃信不足,有不信焉。

  大道廢章第十八

  疏:數米炊,簡髮櫛。

  義曰:《淮南子》曰:數米簡髮,煩而不察,有為之甚也,何異乎以膝搔背,以踵解結矣。

  六親不和,有孝慈。

  疏:扇枕溫席者。

  義曰:宋有郅苞,字孝嘗,三歲而孤,其伯父悛等皆顯貴,苞見之常泣,母陳氏疑其畏憚而怒之,苞曰:自悲早不識父,今見諸父相似,心中悲耳,因歔欷。母亦悲慟。苞奉其母,夏則扇枕,冬則溫席焉。

  國家昏亂,有忠臣。

  義曰:讜正曰忠,阿諂曰佞,不明于理曰昏,上下不理曰亂。

  疏:斯皇多士,盡是夔、龍,彝倫所叙,無非作乂理也。

  義曰:《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多士,眾臣夔、龍,舜佐臣也。《書》云:夔作典樂,八音克諧,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龍為納言,出納王命,彝倫攸叙。言舜得良臣典法,不失其政也。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巧棄利。

  疏:《列子》說第八篇。

  義曰:衛人之刻棗猴,宋人之琢楮葉也,可絕之。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荒兮其未央哉。

  疏:《詩》曰:夜未央。

  義曰:《詩□小雅□庭燎》篇文也。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義曰:六印垂腰,五府交辟,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繁華忽其滿志,富貴樂其當年,五鼎列食,厭太牢之盈味,眾芳悅性,喜春臺之縱目,至有燕姝洛艷,楚舞吴歌,八音聵其聰,五色熏其鑿,樂則樂矣,終復如何?《禮器》云:太牢而祭,不必有餘言,稱性之大小也。又云:諸侯七牢,大夫五牢,故《春秋》吴徵魯之百牢是矣。夫牛羊豕三牲,通謂之牢。牛者祭之牢也,天子以犧牛,謂全色也。諸侯以肥羊,大夫以牽牛,求得即用,無所擇也。牛謂一元,大武將祭,必繫於牢。芻之三月,所養必有其式,以備不常。如《左傳》鼷鼠食郊牛角,乃改卜牲也。羊者,天子舋廟開冰告朔皆用之,謂之柔毛,孟春食麥與羊是也。豕者,天子之祭皆用之,以備三牲。則牛曰大牢,羊曰中牢,豕曰少牢,曰剛鬣是也。禮: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犬彘,謂其皆祭禮所用,非祭而殺,是謂無故也。牢者取其四固以養犧牲,通謂之牢矣。

  疏:春日遲遲,采繁祁祁。義云:采繁,生蠶之時繁皤蒿也。祁祁,眾多也。

  如嬰兒之未孩。

  疏:不至于孩而始誰。義云:《莊子□天運》十四篇文也。《家語□本命》篇云:人生三月而微眴,然後目能見。八月生齒,然後能食。期而生臏,然後能行。三年間合,然後能言也。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枉則直。

  疏:《春秋》曰:正曲曰直。義云:廉頗、相如是也。

  義曰:《春秋》襄七年冬十月,晋卿韓獻子厥告老,其子穆子無忌有廢疾,將立之,辭曰:《詩》云: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又曰:弗躬弗親,庶人弗信。無忌不才,讓其可乎,請立起也。與田蘇游,而曰好仁。《詩》曰: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恤民為德,正直為正,正己心也。正曲為直,正人曲也。三和為七,德、正、直,三者備為人也。如是則明神聽之,介福降之,立之不亦可乎。庚戌,使韓起朝獻子,遂請老。晋侯謂韓無忌仁,使為公族大夫焉。

  抱一為天下式。

  義曰:一國三公,自然難理。十羊九牧,詎可化一。亡羊者難乎多岐,喪生者由其多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同於道者,至失亦得之。

  義曰:故彈宮則宮應,彈角則角應者,聲相感也。枯桑動而天風,暑雨降而礎潤,氣相感也。龍吟雲起,虎嘯風生,有情感無情也。銅山崩而鐘應,類相感也。葭灰缺而暈虧,事相感也。鶴鳴子和,性相感也。積善餘慶,積惡餘殃,行相感也。同舟共濟,胡越不患於異心,勢相感也。流濕就燥,無情感於無情也,君子千里同風,小人隔陌異俗。

  疏曰:方諸陽燧者。義云:東海方諸之間有巨蚌焉,長尺有二寸者,因名方諸,取其殼以柔帛拭之良久,以月照之,以器承之,則得水焉。陽燧,火鏡也,以取火也。古之祭法尚潔,以方諸引水,陽燧火用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自伐者無功。

  義曰:《春秋》襄二十九年,齊放其大夫高止于北燕,傳曰:高止好以事自為功且專,故及於難也。《春秋》哀二年,趙簡子與鄭戰,為鄭人所擊掊於車中,失其蜂旗。公孫龍率徒五百人助之,宵攻鄭師,取蜂旗,鄭師大敗。既戰,簡子曰:吾伏弢位區切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衛太子劇贖為右,曰:吾救主於車,退敵於下,我右之上也。御者卸良曰:我兩鞃胡薨切,軾中範也。陣將絕,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此言簡子不讓,故其下皆自伐其功,故不克和矣。

  餘食贅行。

  疏:《春秋》曰:人將不食吾餘者。

  義曰:《春秋》莊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饗之。祁侯之三甥,雕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祁侯不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若噬臍,其及圖之乎。圖之,此為時矣。祁侯曰:人將不食吾餘。言自害其甥,必為人所賤也。對曰:不從三臣之言,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弗從。伐申,還遂伐鄧。十六年,復伐鄧,滅之,即莊公十六年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吾不知其名。

  義云:凡物先名而後字者,禮,男子生三日,以桑弧一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以示男子有事於四方也。既三月,妻以子見其夫,入門升自阼階,妻抱子出自升階,父執之右手,孩而名之,撫其首焉。二十而冠,謂之成人。冠適音的子於阼階,以著代也著,音注也。。醮於客位,有成人之道也。三加其冠,始以緇布,次以皮弁,次以爵弁,言益尊之。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女子十五而笄,笄而字之。故冠禮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也。此則先名而後字,取自小而成大也,人倫之道,始則有終,故自小而成大,自大而復終也。《春秋》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唐叔虞魯公子友是也。以德命為義,文王昌武王發是也。以類命為象,若孔子像尼丘之山是也。取於物為假,如伯魚生,有人饋魚,因名曰鯉是也。取於父為類,若子同生與父同日生是也。不以國,以國則廢名。不以官,以官則廢職。不以山川,以山川則廢主。不以畜牲,以畜牲則廢社。不以器幣,以器幣則廢禮。不以隱,故名終將諱之。故晋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功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具山、敖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曰同。氏族者,《春秋》隱八年冬,公子無駭卒,公子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於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以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其王父字,或以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謂取舊官舊邑為族也,邑亦如之。公命自字為展氏無駭,即公子展之孫也。天道也先字而後名,言道無所始亦無所終也。

  大曰逝。

  疏:《莊子》曰:夫道於大不終,《天運》十四。

  而王居其一焉。

  義曰:王若有道則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甘露降,醴泉出,河不滿溢,海不揚波,景星見,卿雲生,神龍遊其沼,麟鳳來其庭,四氣調和,而為玉燭,萬物遂性,而洽太平也。人君若無道,則天反時為灾,地反物為妖,人反德為亂,沴氣咎徵,時見於上,物妖形怪,忽見於下,星亡日鬬,冬雷夏霜,天裂石實,川竭山崩,事興於人而氣感於天,是天地蒙其害也。

  人法地至自然。

  疏:塞源拔本者。

  義曰:《春秋》昭九年,晋梁丙、張趯率陰戎伐穎,以周甘人與晋閆嘉争閆田故也。周景王使大夫詹桓伯辭於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馳、芮、歧、畢,吾西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藩屏周,亦其廢墜是為,豈如弁旄,因而以蔽之。先王居禱杌于四裔,以禦魑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之以來,使偪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難乎。伯父圍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叔向謂宣子曰:文之霸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恭。自文以來,世有衰德,而暴蔑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說,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弔,且致閆田與襚,反穎俘,王亦使賓滑執甘大夫襄,以說於晋,晋人禮而歸之。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

  疏:朵頤之求者。

  義曰:《易》頤卦初九之辭也。言人之開發言語,咀嚼飲食,皆當動頤,君子觀此頤象,故饉慎言語,裁節飲食也。

  雖有榮觀。

  疏:高臺深池者。

  義曰:《春秋》昭二十年冬十月,齊景公瘠,遂痁式占切,疾也,期而不瘳,諸侯之賓問疾者多在,梁丘據與裔款二大夫言於公曰:吾事鬼神豐,於先君有駕矣,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諸侯不知,其謂我不敬,君盍誅於祝固、史器以辭賓。公悅,告晏子。晏子曰:昔宋之盟,屈建問范會之德於趙武。趙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晋國,竭情無私,其祝史祭祝,陳信不愧。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語康王,康王曰:神人無怨,宜夫子之光輔五君,以為諸侯主也五君,文、襄、虛、武、景也。公曰:據與款謂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誅於祝史,子稱是語,何故?對曰:若有德之君,外內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其祝史薦信,無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饗,國受其福,祝史與焉,其所以蕃祉老壽者,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於鬼神。其適遇淫君,外內頗邪,上下怨疾,動作僻違,縱欲厭私,高臺深池,撞鍾舞女,斬艾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暴虐淫縱,肆行非度,無所還忌,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於心。其祝史薦信,是言罪也。其蓋失數美,是矯誣也。進退無辭,則虛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饗其國以禍之,祝史與焉。所以夭昏孤疾者,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於鬼神。公曰:然則若之何?對曰:不可為,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雀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縣鄙之人,入從其政,偪介之關,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強易其賄。市常無藝,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弗違。內寵之妾,肆奪于市。外寵之臣,僭令於鄙。私欲養求,不給則應。民人苦病,夫婦皆詛。呪若有益,詛亦有損。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其為人也多矣,雖其善祝,豈能違億兆人之詛?君若欲誅于祝史,修德而後可。公悅,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十二月,景公畋于沛。此言晏子言之所利,而景公從練修德,而疾速愈,遽能畋獵也。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人不善人之師。

  義云: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言先王事師之道無北面,王行而西,折而南面,東而立。師尚父面西,以道書之旨以教於王。故王之義,君父師也。師無當於五服,五服不得不親,是則為師之道也。

  雖知大迷。

  義云:夫初修者,有十事不可不知也。一者,初地之人,先因善欲,有欲樂心,乃能進趣。二者,親近善友,導引其心,深信正道。三者,簉詣明師,師有妙法,廣能宣告,示以要術。四者,既聞正教,能受讀誦。五者,能出家專行柔弱,永斷有為,離諸桎梏。六者,參受正戒,防身口心。七者,幽隱山林,栖遁獨處,永離囂塵,修寂靜志。八者,當念大道,是真法王,能度眾生,越生死海,猶如船師,拯濟沉溺。九者,當念經教,是妙醫方,能示眾生,理煩惱藥。十者當念正法,是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以是十法為地初地,因次以小乘柔伏之法,又進中乘兼修之法,後入大乘觀行之法。

  將欲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義曰:天下之主,身有殊祥。履巨迹而誕伏羲,感神龍而孕炎帝,軒轅乃電光繞斗,少昊乃星彩流虹,顓頊高辛,生資睿聖,唐堯虞舜,天表神奇,堯火運於赤龍,舜土德於虹瑞,月精命禹,燕卵降湯,紫氣靄於碭山,赤光照于漢室,皆并身有殊祥也。積玄勳而黃軒受命,稟前功而顓頊吁符,黃帝十七世而祚有殷,后稷十三世而興西伯,此皆積世累功也。

  執者失之。

  義曰:人君繼體承乾,不以其德毒流海內,禍起寰中,號令不行,戈鋋內向,天下既亂,海內沸騰,真主應運救人,撥亂反正,如夏禹、殷湯、周武、漢祖,創業之君也。天下既定,授于子孫,故嗣主繼明,守文承統,如夏桀、殷紂、周赧、漢獻,為繼體之君也。但創業之君,必資聖德,塞違輔過,明德顯仁,招懷隱淪,求採瘼病,初有大寶,罕及敗亡,蓋其勵精求理也。而繼體之君,不知稼穡,長於婦人之手,生於深宮之中,八音五色亂其心,麗服淫聲溺其性,或窮兵四境,流毒九州,視赤子若仇讎,顧生人如草芥,動致芟刈,不循憲章,反道違天,凌虐神主民人也,於是戈鋋四起,水旱不時,神怒眾離,鬼哭人怨,遂有南巢放逐,牧野梟夷,殞身黔庶之中,失政奸雄之手,洪圖一失,大業不歸,此明執者失之,為後王之戒。昭德塞違者,《春秋》桓二年,宋華督殺孔嘉父而弒殤公,立公子憑,是為莊公,以郜鼎賂於魯桓公,公納之於廟。大夫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百官,猶懼失之,今寘其賂器於太廟,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又何誅焉。昔武王克商,遷九鼎於洛邑,義士猶或非之,而况昭違禮之賂器於太廟,其若之何?瘼,病。沴,妖氣也。內起曰眚,外起曰灾,亦天火曰灾也。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

  義曰:舞干戚者,禹欲伐有苗氏,既伐,三旬弗及,苗民逆命。益謂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至誠感神,况於有苗乎。禹班師振旅,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而有苗格。其國在荒服之例,禮曰:舞者所以飾喜也,執其干戚,習其俯仰屈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羽籥干戚,舞之器也。屈伸俯仰,舞之容也。綴兆舒疾,舞之列也。或天子八佾,諸侯六,大夫四,士二也。

  故善者果而已。

  疏:殺敵為果。義云:《春秋》宣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楚子之命伐宋,宋華元禦之,戰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司空樂莒,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宋大夫狂狡逆鄭人,鄭人入於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為擒也。戎昭果毅以聽之,謂禮常存於耳,著於心,想聞其政令。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易之戮也。言易而反之,必為戮矣。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義曰:韜者有六,龍、虎、文、武、豹、犬也。文者,經邦立國,不越天常。武者,克定禍亂,威伏八方。龍者,燮理陰陽,不逾時令。虎者,善用爪

  牙,群凶自挫。豹者,應時戡難,智在權機。犬者,採聽至微,或成奇變。三略者,亦機鈴用兵之術也。漢子房公於圯橋遇黃石公,示此書。六韜者,姜子牙於蹯溪釣魚,大魚腹中得此書也。藏器於身者,《易》下《繫》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隼在高墉則難射,人處高位則難除,處高位而貪殘如隼,將除之者,在得其時,無不克矣。《史記》曰: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是也。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注:修辭立誠。

  義曰:《易》乾卦九三之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

  不得已而用之。

  疏:經緯天地,天生五材。

  義曰:南北為經,東西為緯。五材者,五行也。凶暴及人曰禍,反德肆逆曰亂,得獲曰克。凡曰王師,有鐘鼓曰伐,無鐘鼓曰侵,師出有名曰順,無名曰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疏:《禮□檀弓》曰:夫子。

  義曰:夫子有妹之喪,拱而尚右,弟子不知其故,因而效之。夫子言其好學也如此,及知非吉,故復尚左。《檀弓》,《禮記》第四篇名也。

  殺人眾多。

  疏:人惟邦本。義云:《書》五子之歌也。

  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疏:秦伯向師而哭。義云:《春秋》僖三十二年,秦伯伐鄭,秦大夫杞子戍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籥,若濳師而來,國可得矣。秦伯訪於大夫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且行千里,其誰不知。秦伯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秦伯使人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預於師,哭而送之,曰:晋人禦師必於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必死其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過周北門,左右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襄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且使遽告于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吾子淹久於弊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吾子取其麋鹿以間弊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晋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息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樂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有。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襄公墨縗,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崤,獲百里奚,孟明視。食之不厭,君何辱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先軫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隳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縲臣舋鼓,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君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曰:孤違蹇叔而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蹇叔之哭,知其師必敗也,秦伯之哭,哀其師之敗也,皆非勝而哭之矣。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義云:《春秋》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也,上所以供神也。男曰臣,女曰妾,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侯王若能守。

  義云:王者四海之尊,侯者五等之二,周設五等之爵,先王之制法,則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也,而王兼在五數也。

  以降甘露。

  義云:甘露者,神虛之精,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如飴,一名天酒,《天文錄》曰:天乳一星,在氏宿北,主甘露,星明則甘露降也。

  人莫之令而自均。

  疏:自西自東。義云:《詩□文王之什□文王有聲》篇也。言武王作邑鎬京,行辟雍之禮,四方來觀者,皆感其德而從之也。

  始制有名。

  義云:山林非欲於飛鳥虎狼,猶茂盛深密,自來歸之。江湖非欲於魚鱉蛟龍,蓋廣大渺漫,自來歸之。王侯非欲於有名之物,為道德仁惠,自來歸之。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義云:昔宋宣公捨其子與夷,而立其弟如是為穆公。《春秋》隱三年秋,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之曰:先君捨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孔父曰:群臣願奉公子憑也。穆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乃使其子憑出居鄭,以讓與夷而立,是為殤公。君子曰:宋宣公可謂知人矣,立穆公而其子享之,命以義夫。

  不失其所者久。

  義云:鄭太叔段寵,無厭。大夫祭仲諫莊公曰: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芟草猶不可除,况君之寵弟乎。莊公不從,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侵地至于廩延,乃完城郭,聚人民,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公命大夫子封帥三百乘以伐京,大叔入鄢,公伐諸鄢。五月,太叔奔恭,遂克之。初,以莊公之母武姜寤寐而生莊公,名之為寤生,遂惡莊公,而愛太叔段。及段欲襲鄭,武姜將啟之。至是,既克段,乃寘武姜于城穎,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穎谷封人考叔因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捨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1小人之食,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掘地及泉,與武姜隊而相見,為母子如初,《春秋》書曰:鄭伯克段于鄢,議其失教也。此言縱太叔之過,使其貫盈而後殺之,是不早為其所,失所之致也,若太叔不失其所。

  死而不亡者壽。

  義云:《河圖》曰:人之生也,天之與算四萬三千二百算,主日也,與之紀一百二十紀,主年也。此人一期之數也。《黃庭經》云:百二十年猶可還過,此守道誠為難,唯待九轉八瓊丹要,復精思存七元日月之華,救老殘,此明修之可以延益也。

  疏:單豹、張毅者,《莊子》第十九《違生》篇文也。死者,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義云:候日觀風者,昔聚窟洲在巨海之中,使者朝貢於漢,言於武帝曰:臣之國去此三十萬里,國中常占候於天,若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干呂,連月不散者,中國將有有道之君矣。臣國之主所以仰中土而慕道風,薄金玉而厚靈物,故乃步天林而靖猛獸,搜奇韞而出神香,濟弱水,渡飛沙,而朝於闕下,艱苦道途十三年矣,言遠至邇安。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魚不可脫于淵。

  義云:《春秋》僖二十八年,晋文公使楚怒而戰,乃執曹侯卑于宋,楚果伐宋。文公因而戰楚,楚師敗績。文公復召周襄王于河陽,以諸侯見,且使王狩,故大合諸侯,而欲以尊事天子以為名義,自嫌強大,不敢朝周,喻天王出狩,因得盡君臣之禮,皆譎而不正之事也。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書云:天王狩于河陽,非其地也。若此尚為譎謬,况奸臣小人弄權欺主乎。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二竟

  #1此處原有『而諫莊公納之』六字,此據《左傳》刪。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三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義云:小惠未孚者,《春秋》莊十年,魯人曹劌對魯公之語也。是歲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問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惠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難測,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上禮為之。

  疏:曲為之防。義云:制禮以防民曲也。

  故失道而後德。

  義云:《春秋》昭二十六年,晏子對齊景公曰:禮之為國,為國#1與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君令而不違,臣恭而不貳,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謂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而今而後聞此禮之上也。對曰:先王所稟於天地,以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也。則理世之道,禮為急矣。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義云:《春秋》曰:今之王,古之帝也。昔堯舜之前,皆稱為帝,舜授於禹,禹以謙讓,自云德不及帝,故去帝稱王。亦云禹沒禪位於益,禹之子啟居于箕山。啟賢,故諸侯去益而朝啟。禹雖有禪益之名,而天下之人皆歸於啟。啟以德不及五帝,乃自稱王。自是之後,皆以王為號。至秦併天下,吞滅諸侯,獨為一統,乃上採三皇,下兼五帝,通為皇帝之號焉。今之王爵,居五等之上,漢法非劉氏不王,非功臣不侯,自是相承,以天子之眾子為王,嫡為太子。自周有天下,王之子為王子,之孫為王孫。國朝定法,以皇帝之孫姪為郡王,承嗣者為嗣王,異姓有功者封王,或錫以美號,或封郡王,然皆無列土之位矣。

  天無以清。

  義云:晋惠帝元康年中,人君德衰,天示灾變,天裂數丈,殷然有聲,是失冲和之道也。自此西晋版蕩,惠帝、哀帝皆罹其咎。

  地無以寧。

  義云:《史記》云:周幽王二年辛酉,西周三川皆震,岐山崩。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地震有五。又有梁山崩、沙鹿崩、石言算妖異。洎秦漢已降,不可勝紀,大則淪陷城邑,小則摧圯廬舍也。

  神無以靈。

  義云:《春秋》僖主十二年七月,神降于莘,號公享之。周惠王河內史過曰:是何故也?對曰:國之將興,明神降之,鑒其德也。將亡,神亦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得神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虢多凉德,其將亡乎。後號國遂滅。昔河神為虐,娶女于人,西門豹投巫於河,其害遂息。

  谷無以盈。

  義云:老君曰:伊雒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周幽王辛酉川竭山崩,周亡之徵也。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數及於十,紀猶極也。十一年庚申,西周為犬戎所滅,平王東遷是也。

  侯王無以貴高。

  義云:侯則晋靈公夷皋、宋昭公杵臼、齊懿公商人、陳靈公平國是也。王則夏之太康、殷之武乙、周之幽厲、漢之桓靈是也。

  疏:天生萬物,惟人為靈。義云:《書□太誓》篇文也。

  故貴以賤為本。

  疏:民惟邦本,《詩》云:愷悌君子。義云:《尚書□五子之歌》也。愷悌者,《詩□大雅□洞酌》篇之詞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疏: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

  義曰:孤與二三臣者,《春秋》昭七年二月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宮室始成,祭之為落也。太宰蒍音委啟疆曰:臣能得魯侯。薳音委啟疆來召公,辭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大夫嬰齊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將使衡父照臨楚國,鎮撫其社稷,以輯寧爾民。嬰齊受命于蜀,盟,盟在成二年。奉承以來,弗敢失殞,而致諸宗桃。自我先君恭王引領北望,日月以冀,傳序相授,于今四王矣,謂恭、康、郟敖、靈王也。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遑,况能懷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2,辱見寡君,寵靈楚國,以信蜀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惟寡君。君若不來,使臣請問行期,寡君將承贄帛而見于蜀,以請先君之貺。公將往,夢襄公祖。梓慎曰:公不果行。襄公之適楚也,夢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實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嘗適楚,故周公祖以導之。襄公適楚矣,而祖以導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鄭伯勞于師之梁。孟僖子為介,不能相義,及楚,不能答郊勞。四月,享公于新臺,使長鬣者相,好以大屈之弓。既而悔之,蒍啟疆聞之,見公。公語之,拜賀。公曰:何賀?對曰?齊與晋越欲此久矣,寡君無適與也,而傳諸君。君其備禦三鄰,慎守寶矣,敢不賀乎。公懼,乃及之。此言楚靈無信,所以不終也。九月,公自至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苟能禮者從之,遂令南宮敬叔已下學禮於孔子。孔子與敬叔適周,問禮於老子焉。

  疏:稱寡人者,即先君以寡人為賢之例是也。義云:如上經第三十三知人者智所解,更不重錄。

  疏:稱不穀者,即不穀惡其無誠德之例是也。義云:《春秋》十一年,秦晋為成,將會于令狐,晋侯先至,秦伯不肯涉河。晋厲公、秦桓公也。秦伯次于王城,使大夫史顆盟晋侯于河東。晋郄犖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質音致信也,會所以信之始也,始之不從,其可質乎。秦伯歸而背晋。成十三年四月戊午,晋侯使呂相絕秦,時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導之以伐晋。諸侯是以睦賓于晋。呂相語秦伯曰:楚人惡君二三其德,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皇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晋出入,余惟利是親,不穀惡其無誠德,是以宣之以懲不一。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率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而賜之盟,寡人承寧諸侯以退。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之。晋樂書、士燮、韓厥、趙旃將四軍,郗毅御戎,樂鍼為右。五月丁亥,晋侯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羌及不更汝父,此言秦伯背盟,秦曲晋直,有所敗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進道若退。

  義云:李意期乞食于人寰,陰長生受辱于都市,侯道華寓迹于傭保,皇甫獺示疾于丘林,聲子佯狂,壺公韜晦,皆卑躬損志,乃翥景冲真也。

  廣德若不足。

  疏:良賈者。○義云:《史記》云: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之所言,其人骨已朽矣,獨其言在爾。吾聞之良賈之深藏若虛,君子之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慾,態色與淫志,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也。

  大方無隅。

  疏:磨而涅而者。○義云:《論語□陽貨》篇也。

  大器晚成。

  義云:備物之用曰器者,《春秋》定九年夏,陽虎歸寶玉,夏后民之璜,封父之繁弱大弓。書之曰得器用也。凡獲器用曰得,得用曰獲,故器者備物之用也。

  故物或損之而益。

  疏:《書》云:滿招損者。○義云:《尚書□大禹模》之辭也。

  強梁者不得其死。

  疏:嚴仙人。○義云:蜀郡嚴遵字君平,常於成都市以卜筮之道濳化於人,人有不正之問,必以陰陽之理制而止之,日閱百錢而閉肆下簾,作《道德經指歸》十四卷。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不言之教。

  疏:九流百氏。○義云:九流者,漢書云:道家流者,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與時遷徙,應物變化,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儒家流者,蓋出司徒之官,助人君明教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高,此其所長也,或失精微而僻,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容,後進僻儒之息。名家流者,蓋出於春宮,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子曰:必也正名乎,此其所長也。及徼為之,則苟鈎鈲析辭而已。為君者慎器與名,故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縱橫流者,蓋出於行人之官。

  子曰:使於四方,不能專對。又曰:使乎使乎,言當權事制宜,受命不受辭,此其所長也。邪而為之,財尚詐而棄其信矣。雜家流者,蓋出於議官,合儒墨,兼名法,此其所長也。盪而為之,則羨無歸心矣。農家流者,蓋出於農官,播五穀以足衣足食,洪範八政其一曰食,此其所長也。鄙者為之,欲使君子并耕矣。小說家流者,蓋出於牌官。稗,小米也,王者欲知風俗,立牌官采街譚巷議之說。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政遠恐泥,此亦蒭蕘狂夫之義也。墨家流者,出於清廟之宇,茅屋采椽,兼受選士,敬者為推也。陰陽家流者,出於天官五行之說,使人多拘忌也。兵家流者,出於司馬之官,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兼弱攻昧,以遏亂略,以靖四國,此其威也。百氏者,六經正史之外,自為述作,自周以來,立理著書,凡百餘人,皆稱曰子。子者男子之通稱也,不敢侔於六經,皆目之曰子,為論為記為書,或以姓氏立稱,或以因時表號,則有鬻常子、曾子、晏子、孟子、管子、孫卿子、魯連子、列子、莊子、庚桑子、王孫子、尹文子、公孫尼子、呂氏春秋、鄧析音昔子、鬼谷子之例是也。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義云:伯夷死於仁,聶政死於義,尾生死於信,荊軻死於勇,龍逢死於諫,伍員死於忠,介推死於怒,是皆名顯身歿,形骨飄零,披面剖心,火焚水溺,齒劍抉眼,自取滅亡。

  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

  疏:劍玉賈害,譬諸懷璧,詩禮發冢,衹為含珠。○義云:劍玉者,《春秋》桓十年虞公之弟虞叔有玉,虞公求之,弗與,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之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恐將殺我也。遂伐虞公,虞公出奔洪池。詩禮發冢者,《莊子》外篇之辭也。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躁勝寒,靜勝熱。

  義云:《天元經》云:立夏之後,日行于地北,入地少,故夜短而晝長,為熱。立秋之後,日行于地南,入地多,故夜長而晝短,為凉。日行去極,遠近不同,有暄凉寒暑之異,是則寒暑躁靜,陽氣之所運也。若夫用道之君,無為致理,政靜而物泰,國安而人康,四表來王,五兵不用,清虛凝寂,澄默恬和,奸詐不敢侵,強梁不敢暴,烽燧不起,鼙柝不驚,海內晏如,此靜而勝矣。及其化之至,則謳歌洽,敬讓興,九旋雍和,四門穆穆,制禮作樂,舉賢用能,梯航屬望而來庭,書軌順規而稟化,八表麏至,群方駿奔,天地感通,人神交暢,熙熙然一變於道。內絕窺窬之孽,外無伺隙之鄰,歌之、味之,舞之蹈之,此靜理無為之所致也。若其君以躁弁,臣以詐欺,動搖甲兵,振耀威福,強師百萬,北登單于之臺,旌旗千里,東涉浿滇遼之岸,老弱被勞役,婦女助轉輸,四海沸騰,六合搔擾,及其人之弊也,戶口减耗,生靈轉移,野絕人烟,晝聞鬼哭,此躁勝之所致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義曰:夫聖人之御宇也,負斧扆而南面。前巫後史,卜筮瞽侑,列於左右,無為而守至正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百辟奉職,修文德以懷遠,敷道化以育人,使俗洽和平,家興禮讓,來琛賮於四塞,息征戍於三邊倒載干戈,休牛歸馬,然後樂耕褥糞田疇,多稼如雲,餘糧栖畝,茍或違此,則怨敵交侵,戎馬載馳,甲兵復用,此無道之所為也。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義曰:古人有言曰:君猶舟也,人猶水也。人非君不理,舟非水不行。舟水相須,不可暫失,故理國之本,養人為先。有道之君,守在四夷,外無兵寇,戈循不用,鋒鏑不施,卻甲為於三邊,闢田疇於四野,深耕淺種,家給國肥,食為人天,務之大務也。《禮記》云: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陰陽為端,四時為柄,日星為紀,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情田無為,幾於道矣。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義曰:理國不以道,則開拓邊土,侵伐戎夷,封域不寧,征役無已,或貪蒟醬起番禺之役,好名馬起大宛之師,骨壅窮荒,血塗草莽,營魄流飄於異域,戎車淪滯於遠郊,綿歲月以長征,及瓜時而不反,轉輸莫息,杼軸甚空,人怨國亡,禍非天與,所宜深戒也。豈若宇內不擾,諸侯咸賓,君民協和,上下相保,使壯士無所施其力,辯士無所衒其詞武士無所銳其鋒,智士無所申其策,鑄劍戟以為犁鋤,貨佩刀而市耕犢,無為無役,以全永圖。

  罪莫大於可欲。

  義云:《春秋》曰:僖二十年,宋襄公欲合諸侯,魯大夫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言屈己欲從眾善也。明年,宋公為鹿上之盟,宋公子目夷曰:小國争盟,幸而後敗。是年秋,楚人執宋公,遂伐宋,此言以人從欲,乖其道也。

  咎莫大於欲得。

  義云:《老君悔過經》云:初犯為罪,亦名為過。過言誤也。犯過一千八十為禍,禍重於罪矣。犯千二百六十過為咎,咎又重於禍矣。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為而成。

  疏:凝神端扆。○義云:凝,靜也。端,莊肅也。扆,龍屏也,謂倚也,形若屏風,畫為斧文,於明堂之中牖間而設之。昔周公輔成王於明堂以朝諸侯,負斧扆南面而立,以正君臣之位。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義云:學者,覺也,悟也,言以先王之道開導情性,使覺悟也。幼則昏迷而不悟,未可以學,長則捍格而難入,不可以教。學有三時,一就人身中為時者,十三歲之後,可以習業也,故《學記》云:發然而後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二就年中為時者,《內則》云:人之養子,六年教之,數一到十,十至百千萬也,與方名,東西南北也。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於長者,教之讓也。九年教之數日,朔望與

  甲乙到壬癸,六甲也。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十有三年,學舞勺誦詩,背文而讀曰誦也。十五年成童舞象,學射御。先舞籥,籥似笛,執而文舞也。後舞象,武舞也。二十四而冠,始學禮。三十有室,理男事,學無方。四十而仕,出謀發慮。五十服冠政是也。三就日中為時者,言隨時節氣,受業易入。《王制》曰:春夏習詩雅言,春夏是陽,陽體清,詩樂是聲,聲以輕清故也。秋冬習書禮,秋冬是陰,陰體重,書禮是事,事以重濁故也。以輕清之時,習輕清之業,以重濁之時,習重濁之事,故其氣相感,皆易入也。

  出生人死章第五十

  動之死地十有三。

  義曰:人之稟生,有三業十惡。三業者,一身,二心,三口業也。十惡者,身業有三惡,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心業亦有三惡,一貪欲,二嗔怒,三愚痴。口業有四,一兩舌,二惡口,一二妄言,四綺語。此三業十惡,合為十有三矣。制則生,縱則死矣,此十惡中各有四緣,皆為煩惱根。何者?殺生罪中有四種緣,一實是眾生,二起眾生想,三有欲殺心,四令斷他命。偷盜罪中亦有四緣,一實是他物,二起他物想,三有欲盜心,四使移本處。邪淫罪中亦有四緣,一實是邪境,二起邪境想,三發邪淫心,四身受染樂事。兩舌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聞人,二起前人想,三起離間情,四發分構語。惡口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罵人,二起前人想,三起惡罵心,四發惡罵語。妄言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欺人,二起前人想,三有欺妄心,四成虛違說。綺語罪中亦有四緣,一是所詐人,二起前人想,三發綺語心,四吐非義語。凡此十惡業,計五十三條。

  陸行不遇兕虎。

  義曰:瀟水、湘水出九嶷、零陵,其地有犀兕焉。昔晋人郭文,字文舉,栖於餘杭大滌山,與虎同處,每出城市虎必隨之。人或問之曰:先生有道乎,何摯獸之馴擾若是也?文舉曰:人無害獸之心,獸無傷人之意,亦何術也。

  虎無所措其爪。

  義云:《神仙傳》:劉剛,字伯鸞,與妻樊夫人俱得神仙之道,剛為上虞令,游四明山,遇虎,虎見剛俯伏不敢起,以語夫人,夫人徑往,以繩繫虎而歸,如家犬焉,蓋道德所攝也。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見小曰明。

  疏:憂悔吝者,《易□繫辭》也。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帶利劍。

  義云:武備者,《春秋》定十年夏,與齊景公會于夾谷,孔子攝行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備者,必有文備。諸侯出疆,必具官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從之。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已畢,齊使萊人以兵鼓譟劫定公,孔子歷階而進,不盡一等,以公退,曰:士兵之。吾兩君為好,而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於#3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心怍,麾而避之。有頃,齊侯奏宮中之樂,倡優侏儒戲於公前,孔子趨進,歷階而上,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熒侮諸侯者,罪應誅,請有司速加法焉。於是斬侏儒手足異處。齊侯懼,有慚色。既盟諸侯,歸責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寡人得罪於魯君,乃歸所侵魯鄆、讙、龜陰之田,此文事武備也。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疏:使儀刑作孚。○義云:《詩□大雅》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孚,信也。文王以道垂化,萬邦歸信也。

  修之家。

  疏:《易》曰:積善之家。○義云:《易》坤卦文言也。

  修之天下。

  義云:天子味道耽玄,敬天順地,凝心玄默,端己無為,書軌大同,梯航入貢,四夷款附,萬國來王,道無不被,其德周普矣。廟堂者,天#4子政事之所也。德施普者,《易》乾卦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以天下觀天下。

  義云:君不修則桀紂是也。生人塗炭,寰海叛離,骨肉仇讎,肝腦塗地,雖有謀臣武士,不能用也。雖有金城湯池,不能守也。以萬乘之貴,希匹夫之生,不可得也。君修之則堯舜是也,四海之內,比屋可封,慈惠浹於殊庭,正朔頒於萬寓,雖有水旱之灾,年不害也。雖有征伐之師,人不怨也。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三竟

  #1此二字疑為衍文。

  #2玉趾:原作『王珪』,此據《左傳》改。

  #3依《左傳》,此『於』字當為衍文。

  #4天:本作『父』,據文義改。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四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骨弱筋柔而握固。

  義云:《春秋》:鄖音云人伐楚,屈瑕患之,鬬廉對屈瑕曰:師克在和,不在眾,商周之不敵,君所聞也。屈瑕欲卜之,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敗鄖師於蒲騷。

  以政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奇用兵。

  疏:兵猶火也。○義云:《春秋》隱四年春,衛公子州吁弒其君完,初,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為賦《碩人》之詩。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音龜,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公子州吁,璧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不納于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矣。將立州吁,乃早定之。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凌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石碏之子厚與州吁遊,禁之不可。桓公立,碏乃老。二月戊申,州吁弒桓公而自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來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弊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將睦於衛,故宋與陳、蔡衛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宋公乞師於魯,魯辭之。隱公問於眾仲曰: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理亂。理亂猶理絲而棼之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也。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莅於衛。九月,衛人使右宰醜#1吁于濮,石碏使其宰孺乃侯切羊肩殺石厚于陳。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預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所謂子從殺君之賊,國之大逆,不可不除,故云大義滅親。明小義則兼愛其子也。

  人多伎巧。

  義云:《春秋》丹桓宮之楹,刻桓宮之桷角,椽也,書而譏之,臧文仲山節藻稅也。

  法令滋彰。

  義云:《禮運》曰: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理,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春秋》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殷有亂政而有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具,皆叔世也。民是以亂,免而無恥也。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義云:齊有仲孫之難而桓公興,遂霸其國。晋有里克之難而文公作,而把諸侯,是二國因禍而昌也。衛方寧靜,狄人滅之,邢方晏安,衛人滅之,是二國無禍而喪也,故伏藏因倚,莫知其極。故《春秋》云:有禍而啟其疆土,無禍而喪其守宇,不可知也。

  其無正邪?

  義云:側身修德,雊雉不足以貽灾。坦慮忘懷,失馬未必以為禍。悔吝無準,召之由人焉。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

  疏:粢盛豐備。○義云:《春秋》桓公六年,楚武王侵隨,使其大夫薳音葦章求成焉,軍於隨之瑕地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鬬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五三二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矣。而和協以謀我,故難問也。漢東之國,以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少師侈,請贏師以張之。熊率音律且子余切比曰:隨賢臣季良在,何益?鬬伯比曰:以為後圖。季良諫,不過一見從,少師得其君心,行少師之計。王毀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季良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贏師,誘我也。君何急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者,忠於民而信於神。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詞,信也。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隨侯曰:吾牲牷肥腯音突,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瘀音族蠡力果切也,謂其備物咸有也。奉粢盛而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所謂馨香無讒慝也。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裡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矣。三時者,春耕夏種秋收,農之三時也。

  夫惟嗇。

  注:何以聚人曰財。○義云:《易□下繫》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財所以資生者也。

  可以有國。

  疏:《易》曰:王假有廟有家是也。○義云:有國者,車軌所及,書文所同,人服其德,遠懷其化,可以謂之有國矣。或以武威所制,詭道所臨,苟有其邦,人所未服,或承平統曆,嗣位守國,厥德有愆,恩化不浹者,皆非謂其國矣。王假有廟有家者,《易》萃卦云: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假,聚也。王以聚人,至於有廟,有廟乃以能致其孝享,故曰利見大人。聚以正也,觀其所聚,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天下崩離,則民怨,雖有享祀,與無廟同。王至大聚之時,孝德乃洽,始可謂之有廟矣。王假有家者,《易》家人卦九五辭云:王假有家,勿恤。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王能有家道,在下莫不化之,天下既化,六親和睦,故曰交相愛也。渙卦亦有王假有廟,其義同也。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義云:人君以道德養生靈,以儉嗇理天下,豐財則國富,積德則祚隆,遠近歸心,華戎率服。又能母養萬物,子愛群生,根深則祚曆無疆,蒂固則子孫延永,長生久視,奕葉重光。

  治大國章第六十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

  疏:《春秋》曰:其氣焰以取之。○義云:《春秋》莊十四年夏,鄭厲公自櫟侵鄭,及大陵,獲大夫傅瑕。瑕曰:苟合我,我請納君。與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殺鄭子儀及其二子而納厲公。初,鄭有祆焉,內蛇與外蛇鬬南門之中,內蛇死。六年而厲公入。公聞之,問於申繻曰:猶有祆乎?對曰: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言若火焰,焰未成而進退之時,以喻人心不堅正也。妖由人興,人無舋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厲公入遂殺傅瑕,使謂原繁曰:傅瑕貳,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納我而無二心者,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吾願與伯父圖之。且寡人出,伯父無裏言,入,又不念寡人,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寡人憾焉。對曰:先君桓公命我宗人典司宗祐石,廟主也,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貳如之?苟主社稷,國內之民,其誰不為臣?臣無二心,天之制也。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謀召君者,庸非二乎?莊公之子,猶有八人,若皆

  有官爵,行路勸貳,而可以濟事,君其若之何?臣聞命矣,乃縊而死。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疏:人為神主。○義云:《春秋》僖十九年,宋桓公使邾文公用鄫音繒子於次睢之社,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所以為人也,夫人,神之主也,用人,其誰享之?齊桓公存三亡國者,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今君一會而虐二國之君,言執滕子、用鄫子也。又用諸淫昏之鬼,將以求霸,不亦難乎?得死為幸,恐其亡國也。子魚,宋公子目夷也。睢水自汴入泗,而有祆神,東夷殺人以祭之焉。六畜不相為用者,如祭馬祖不可用馬,况用人乎。今聖人以道育之,鬼神交福,兩不相害,可謂玄德乎。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義云:《春秋》昭三十年,鄭遊吉對晋大夫士景伯曰:小國事大,在恭其時命。大國字小,在恤其所無,先王之制也。取備而已,所以交其好也。此固大國切於用謙,不在乎以大制小也。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義云:《春秋》襄十四年,大國能安撫小國,如晋為盟主,而衛國逐其君而立剽,晋欲討其罪,晋侯問故於中行獻子,偃對曰:不如因而定之,伐之未必得志,而勤諸侯。史佚有言曰:因重而撫之。仲虺有言曰:亡者撫之,亂者取之,推亡固存,國之道也。君其定衛,以待時乎。冬,會于戚,以謀衛。此所謂大國之撫小國也。又大國之聚小國者,謂群方朝會,無代無之,故夏啟有鈞臺之享,在河南也。商湯有景亳之命,在偃師也。周武有孟津之誓,成王有岐陽之蒐,康王有酆官之朝,在鄂杜也。穆王有塗山之會,在壽春也。齊桓有邵陵之師,晋文有踐土之盟,皆以大國恤下,小國事上,各得其所也。大國不能撫小國者,文十七年,如晋侯不能字育諸侯,強令於鄭,鄭子家與趙宣子書曰:古人有言,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此言晋若虐命於鄭,鄭將庇於楚矣。命之罔極,亦知亡矣。將悉弊賦以待於脩音叔,晉之境也,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其罪也。此由大國不能撫懷于小,將致其叛,故大國之于小國,當謙和以下之,柔靜以懷之。取言聚也,以聚於人也。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義云:小國不能致禮竭誠奉事大國者,僖公二十一年,如宋人為鹿上之盟#2,以求諸侯于楚,楚人許之,宋公子目夷曰:小國争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後敗。及盟,目夷曰:禍其在玆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冬會于亳,乃釋之。目夷曰:禍由未也,未足懲君,此小國不能事大國也。夫小國能事大國者,如隱公元年三月,邾儀父盟于蔑魯地,邾以附庸之,君未王命,故書名。然其小國,能通大國,繼好息民,書字以貴之是也。朝聘者,大國適小國為聘,大事小也。小國適大國為朝,小事大也。繼好,結信也。謀事補闕,禮之大也。孟子曰: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湯事葛伯,文王事昆夷是也。唯智者能以小事大,太王事熏鬻,勾踐事吴是也。大事小謂之樂天,小事大謂之畏天。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此《周頌》美成王畏天之威,能安其太平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疏:《春秋》曰:師能左右之。○義云:《春秋》僖二十六年秋,宋叛楚而善於晋,楚令尹子玉、司馬子西帥師伐宋,圍縉,公以楚師伐齊取穀。凡師能左右之曰以,謂進退在己。寘桓公之子雍於穀,以為魯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為七大夫於楚,言齊孝公不能撫之故也。二十八年,楚子使申叔去穀也,此言左右由己,取舍因時也。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義云:小國求大國為援助者,《春秋》文十四年秋,鄭伯與魯公宴于棐,鄭大夫歸生子家賦《鴻雁》之什,取其哀恤鰥寡之義,使魯侯恤之。又賦《載馳》之四章,言鄭國寡弱,取其小國有急,欲引大國以為援助是也。

  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義云:若大國不能為下,或會之以侈,示之以忲,人必離之。夏桀為有仍之會,而民叛之。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周幽為太室之盟,戎夷叛之。宋襄為鹿上之會,而諸侯叛之。楚子為申之會,而人心去之。懷不以德,綏不以禮,人人各有心,其可服乎。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

  疏:引《西昇經》。○義云:《西昇經》者,老君周昭王二十五年癸丑四月於終南之陰,尹喜草樓之內,授《道德》二經,既畢,欲西化流沙,尹喜問存三守一之方,習道修身之要,後以聖言編纂以升入太微、西化流沙之義。《西昇經》凡三十六章九百七十二句,四千二百七十八言,其旨與《道德經》相出入,言大道甚深甚奧,為虛無之淵藪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

  義云:四海之大,萬有之殷,厥初生人,不可無主,故立天子以牧之。天子者,尊事上帝,父事於天,母事於地,謂天之子也。一人不可以廣理,置百官以臨之,百官之長有三公焉。《尚書□周官》云:其惟三公論道經邦。太師者,智足以為泉源,行足以為儀表。問焉則應,求焉則得,謂之太師,亦曰尚父。太言大也,為王之師,安車青蓋,金印紫綬。太傅者,訓也,保也,《大戴禮》云:傅天子以德義。若天子無恩於父母,不惠于庶人,失禮於大臣,不中於制獄,皆太傅之失職也。太保者,倚也,任也。《大戴禮》云:天子處位不端,受書不敬,言語不序,聲音不中律,進退即席,無升降揖讓之禮,皆太保失職也。復置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主佐天子,理陰陽,親萬人,廣教化,此其職也。天工人其代之者,《書□咎繇謨》曰:一日二日萬機,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曠,空也。庶,眾也。居其位者,惟其人,非其人,則闕之。言人代天理官,不可以天官為私,用非其材也。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疏:《春秋》云:乘韋先牛十二犒師之類是也。○義云:《春秋》僖三十三年,晋師伐鄭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出師于弊邑,敢犒從者。不腆弊賦,為從者之淹,止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于鄭,因有備焉。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不貴難得之貨。

  疏:外謂珠犀寶貝。○義云:珠者,大或徑寸,光照十二乘,乃古人之所貴也。犀者,南徼之外,有牛重千餘斤,一角在鼻端,可以為寶,中斷其角,有文通達成形象者。有辟塵者,有辟水者,磨而服之,可解蠱毒之疾,雞見之夜驚,故曰駭雞。犀亦今古所貴也。金玉珍異,草木毛羽,眾所奇重者,皆曰寶焉。貝者,出東海中,如螺有文,有長尺者,可以為寶。在海為介蟲,居陸名猋,在水名蜬音甘。古者貨貝而寶龜,周有泉貝,到秦廢貝而行錢。貝字者,象形也。今凡貨賄贈賫賞賜賝賮,凡財之屬,皆從貝矣。古詩曰:積財為累愚,明財多累德也。古有三幣,珠玉為上,黃金為中,刀布為下,帝王以之御四海也。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注:偃息蕃魏,弄丸解難。○義云:偃息蕃魏者,段干木為魏文侯之師,以安靜為先,道德為化,故偃息無事,而藩屏魏國矣。偃者,偃仰也。息,宴息也。藩,籬屏也。弄丸解難者,楚白公勝與大夫子西,兩家舉兵相伐,兩家大夫曰:市南宜僚,陸沉之士也。一人當五百人,并遣使往召之。宜僚高枕安卧,以見二大夫之使,卧而不起,以兩手弄丸不亡,承之以劍不動。二大夫之使各還,具論宜僚之狀,二大夫曰:高枕安卧者,示我無為也。承之以劍不動者,兵不足恃也。兩手者,喻兩家也。丸者,形圓無為之物。兩手弄之不止者,俱止于困也。明兩家稱兵不止,必至滅亡。二大夫解兵而歸,是兩家難解也。事見《莊子》也。

  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大順。

  義云:大順者,本乎人情。《禮記□禮運》篇曰:人情者,聖王之田也。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理人情。以情為田,修禮以耕之,和剛柔也。陳義以種之,樹善道也。講學以耨之,存是去非也。本人以聚之,合其所成也。播樂以安之,感動使堅固也。理國不以禮,猶無耜以耕也。為禮不本於義,猶耕而不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之而不耨也。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七猶耨之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由獲之而不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之於順,猶食之而不肥也。夫四體既安,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故天子用民為順,則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眾瑞出焉,順之寶也。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無兵。

  義云:射軛夾脰之矢,烏號繁弱之弓,魚腸昆吾之刀,太阿巨闕之劍,吴鈎楚矛,蜀弩孟勞,豈假執持,無所用矣。五兵者,戈矛殳戟干,言有五等也。《周禮》廬人為廬器,凡祕過三,其身不能用也。祕,柄也。戈祕長六尺六寸,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言一丈二尺也。矛常有四尺,夷矛長三尋。夷,長也,長二丈四尺。平野之兵欲長,山林之兵欲短,執欲其銳,被欲其堅。兵有鼓角、金革、牙旗、斧鉞、甲冑、旌節旗旟旒旐、弓弩弧矢,各有制度,其大約分為五等。《說文》曰:拱手執斤曰兵。

  莫大於輕敵。

  義云:用兵之道,敵國在前,先伐其謀,次料其敵,勇怯既等,眾寡復均,然猶得天之時,假地之利,揣理之曲直,因人之協和,或高壘深溝,挫孔明之銳氣,焚舟示死,雪秦繆之前羞。殞長星而告終,封殼尸而歸國。若不然者,則五千深入,永悲於雁塞龍堆。百萬橫行,竟怯於風驚鶴唳。晋山草木,盡變人形,昆陽犀象,寧為我用。則謙慈之寶,於玆喪矣。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義云:夫雖戎狄侵邊,豺狼害國,奸凶肆孽,妖逆亂常,推轂命師,鑿門授律,與民除害,不得已而征之,猶慮強抗則乖仁,故哀慈則合道也。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木強則共。

  義云:木以本大居下,固其宜然,末大於本,固非其稱。諺曰:尾大不掉,國之所戒。趙氏以之傾晋,田氏以之易齊,子之致疑于燕,太叔見敗於鄭,豈非末大於本,臣強於君乎,理非順也。合手曰拱。昔桑穀生於殷朝,七日大拱,秦伯怒於蹇叔,墓木拱矣,皆合拱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義云:水之為用,其體至柔,其性善下,萬川委輸,百谷朝宗,霏霧露以凌虛,貫昭回而上漢。言其大也,古今注海而不盈。言其細也,毫末稟生而有潤。故老君配之於道焉。三能不讓,七德備周,包裹造化,貫穿形兆,處濁受污,隨方任圓,此其至柔也。故物莫能傷焉。及其泛十洲,浮八極,淪藏日月,涵貯乾坤,陵谷由之而革遷,鯤鵬託之而變化,摧山穴石,無所不能,此其至強也。故物莫能制焉。

  是謂社稷主。

  義云:社稷者,帝王立國,左宗廟,右社稷,而為王矣。宗廟者,尊祖配天之位也。社稷者,尊稼穡,備粢盛,為生民粒食之本也。

  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卷之四竟

  #1此處有脫文,依《左傳》當補『莅殺州』三字。

  #2之盟:本作『盟之』,應作『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