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白喉条辨
书名:白喉条辨
作者:陈葆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六气感人。以燥证为难明。燥气发病。以白喉为最险。险而难则病不择医。医不识
病。遘辄遭夭。死亡接踵。而生人之祸亟矣。其病则在于医不读书。与读而未会其
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生气通天论均脱秋伤于燥一节。而秋燥之病变始隐。国朝嘉言
喻氏。自南沈氏。始各以其独得之见。着为方论。吴氏鞠通融会其说。节以入书。于
是燥证始略有门迳可循。然于白喉犹未之及。吾友陈栗庵院医之良也。癸巳春阖门患
白喉者四人。长女最剧。时就余与何君志石参议方剂。书中所定三 降龙丹等皆新制
验方也。嗣以爱子不起。尽发院中藏书。穷究旨要。始悟白喉一证。悉属燥火。因作
订正论一卷乞鉴定。余谓医以切实适用为要。不必惑于近人体例之说。可仍仿吴氏例。
改为条辨。删削未果。会学堂开办医报。随期课书。栗庵羸而善病。因嘱女夫其高弟
胡鑫就原稿诠次成书。随报刊行。虽条仅十五。而纲举目张。犁然各当。不仅为白喉
家正法眼藏。而一切喉科病变方法悉寓焉。三折肱。九折臂。不綦信欤。自来论秋燥
者。无虑十数家。似以吴氏为较长。然于义例则亦尚未周。其言曰。燥气为病。轻则
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则实不根之言。窒而鲜通。夫天有六气。而
火分君相。故经但言寒暑燥湿风五气。应时布令。则为平气。本不为病。其病者胜气
也。如燥气盛行则扰动四气。何言之。行于所生则气感而为湿。行其所生则气泄而为
寒。行其所胜则气化而为风。行所不胜则气伏而为火。推之六气。皆同斯例。盖金胜
则木受制而风证起。如内经所称岁金太过。肝木受邪。两胁满且痛引少腹。及阳明
司天。肝气上从。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丈夫癫疝等证。皆燥而化风也。即吴
氏亦有燥金司令。头疼身寒热。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味主之
之文。乃于化气。独不知有风。是仅知六气之当补燥气。不及悟燥气之尚能化风。顾
指失臂。六气终于不全。一间未达。则亦九仞之井类也。昔宋孙兆校正内经。正谬讹
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而秋伤于湿。不复悟有脱简。将贯穿错综会通。仍
待之其人欤。呜呼。斯道沉 埋。垂四千年矣。秋燥之论。至本朝而始有定说。白喉之
源。至吾院而始有专书。何其幸也。栗庵开悟迈其曹。医院初创。首先毕业。书成远
近仿治。多所全活。因乐为弁其简端。遂纵论燥证传变。微特箴砭吴氏。使成全璧。
且亦用以广吾同院之意。使知燥气明则六淫可推。六淫清则百病可治。仅秋燥白喉云
乎哉。举一反三。贵会其通。是在世之善读是编者。
\x时光绪二十四年岁次着雍阉茂律中仲吕东瓯陈虬志三书于天津紫竹林。\x



<目录>

<篇名>自序

属性:白喉险症也。灵素以来。未详着录。国朝道光间湖南陈氏雨春始着白喉咙证论。(见白喉捷
要常叙)其乡人浏阳张善吾绍修本其意作白喉捷要。大旨言足三阴受病。传之于肺。已失
白喉本来面目。而用药又不出风火喉痹之范围。与手太阴燥火了无关涉。郑氏梅涧所
着重楼玉钥。言此症或遇燥气流行而发。用药以清肺养阴为主。颇为中的。然语焉不
详。得失参半。似未能洞彻源流者。(如既言或遇燥气流行而发又言此症在少阴一经热邪伏其间盗肺
金之母气云云用药既以养阴清肺为主又言只宜紫正散夫紫正散之荆芥防风荆皮细辛与养阴清肺汤之冬
地白芍丹皮奚啻冰炭何郑氏竟相提并论也)光绪戊子京师是症大发。有耐修子者。以戚串中多遭
其厄。悉心讲求。托之神道。采二家之言。着白喉治法忌表抉微。选择颇为简要。然
此君非素业岐黄之术者。于受病之源流经络。用药之色味气性。茫无真知灼见。故语
多不根。尤不足以津逮后学。癸巳春余及二女一子于数日间次第传染。(壬辰秋冬之交天久不雨燥气
盛行冬至后大霜雪寻常湖溆冰浓寸许瓯郡地气极暖不见此气候者已六七十年至立春后雨水骤至是症辄
大发闻郡城医者多以辛温表散从事小儿遭厄者甚伙)长女以张氏法治之。几至不起。幸以大辛凉合甘
咸寒法日进三大剂获效。(张氏所列无治之症十一条已居其八)次女少子遂悉用养阴法。
次女愈而少子夭。此中疑团。几不可破。甲午秋季少女(时才周岁)患伏暑病。身热痉厥。痰
嗽而喘。投以清热化痰。通络息风剂。痉厥愈而诸症不减。至日晡时痰喘愈甚。与白
喉病将绝时形象。宛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