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指下。
(弱为虚。寸口弱。阳气虚。汗自出。关弱。无胃气。胃中有热。脉弱为虚热病作不可
大攻
夫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又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夫有结脉。有促脉。有代脉。结者阴也。阴盛则结。脉来缓。时一止复来。曰结。主胸
满烦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汤主
芩黄
大抵结、促之脉。虽时一止。为病脉。非死脉也。唯代脉者。真死矣。往来缓动而中止。

。夫脉浮而紧涩。头疼。身体拘急。恶寒无汗。寒多热少。面色惨而不舒。腰脊疼痛。手足

盖伤寒之候。发热恶寒。头疼。腰脊痛。脉紧无汗。宜发汗而解。麻黄汤主之。经曰。
只与
(杂方中。人参顺气散。葱豉汤。苍术散。麻黄葛根汤。可选而用之。)
然太阳病。亦有热多寒少者。须仔细看脉与证也。热多寒少。不呕。清便自可。宜桂枝
麻黄



夫脉浮而缓。寸大而尺弱。自汗体热。头疼恶风。热多寒少。其面光而不惨。烦
足不冷。
盖伤风之候。头疼发热。脉缓。汗出恶风。当须解肌。宜桂枝汤主之。轻者。只与柴胡
桂枝
(杂方中。败毒散。独活散。可选用。)
治太阳中风。有汗用桂枝汤。
(凡脉紧。必无汗。唯濡而紧。却自汗。勿误用桂枝。当用小建中汤也。须是脉浮而缓
者。
项背强者。桂枝汤加葛根也。
(本草。葛根主伤风有湿。开窍解肌。盖桂枝加葛根者。谓中风有湿。当加之去其风湿。

里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也。(不饮水者是也。)
凡发汗后。汗不止为漏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腹满者太阴证。脉浮者。可服桂枝汤。
微发

半两。
用古方
又问。伤寒与伤风。何以别之。伤寒者。脉紧而涩。伤风者。脉浮而缓。伤寒者无汗。
脉涩
浮发
其证
少阳

有发热恶寒。烦躁。手足温。而脉反浮紧者。有寒多热少。不烦躁。手足微冷。而脉反
浮缓
多热
伤寒见风脉。宜服大青龙汤。盖大青龙证脉。似桂枝反无汗。病似麻黄反烦躁是也。脉弱有


在内添石膏。所以为紧。此治营卫俱病。若证不审。误用大青龙汤。则发汗多伤人。以其有
烦躁一证。故须用大青龙。大抵感外风者。为伤风。感寒冷者。为伤寒。故风则伤卫。寒则
伤营。桂枝主伤卫。麻黄主伤营。大青龙主营卫俱伤故也。风伤卫者。病在皮肤之间也。以
卫行脉外。为阳。主外。皮肤之间。卫气之道路故也。其病浅。寒伤营者。寒气中于肌肉也
。以营行脉中。为阴。主内。肌肉之间。营气之道路故也。其病深。所以桂枝、麻黄所施各
异。戒勿误用。以有浅深之别。风寒之殊。医当宜审谛。大青龙尤宜慎用。
仲景云。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青龙汤。服之则厥逆。筋伤肉 。此为逆也。类
纂云
以救
为合
夫夏月发热恶寒。头疼。身体肢节痛重。其脉洪盛者。盖冬伤于寒。因暑气而发为热病。治
热病与伤寒同。有汗宜桂枝汤。无汗宜麻黄汤。加烦躁者。宜大青龙汤。然夏月药性须带凉
。不可太温。桂枝、麻黄、大青龙。须加减法。夏至前。桂枝加黄芩半两。夏至后。桂枝、
麻黄、大青龙。加知母一两。石膏二两。或加升麻半两也。盖桂枝、麻黄汤性热。地暖之处
。非西北之比。夏月服之。必有发黄斑出之失。热病三日外。与汤不瘥。脉热仍数。邪气犹
在经络。未入脏腑者。桂枝石膏汤主之。此方夏至后。代桂枝证用。若加麻黄半两。可代麻
黄青龙汤用也。古方。三月至夏。为晚发伤寒。栀子升麻汤。亦可选用之。又问。夏至后。
皆可行白虎汤耶。白虎汤治中暑与汗后。一解表药耳。
(今之医者。见六月中病。多云中暑。不辨热病。用药太凉。又况夏则阴气在内。最难
调治
夏月自汗恶寒。身热而渴。其脉微弱者。此名中暑也。大抵中暑与热病外证相似。但热
病者


(其面如涂油。类纂云。面垢者。阳证也。一名面尘。若尘垢之着面。)
手足微冷。烦渴口燥。但觉倦怠。四肢却不痛重。其脉微弱。按之无力。白虎汤主之。
痰逆
最妙
皮肤
热病
身体
病。盖
(春初秋末。阳气在里。其病稍轻。虽不用药治之。五六日亦自瘥也。)
升麻汤。解肌汤。柴胡桂枝汤。最良。热多者。小柴胡汤主之。不渴。外有微热者。小
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