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9-银海指南-第21页

(五斤) 枸杞(一斤) 人参(一斤)
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净,水浸桑火熬成膏,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每晨酒服三钱。
\x扶桑丸\x(胡僧) 除风湿,起羸 ,驻容颜,乌须发,却病延年。
嫩桑叶(去蒂洗净,曝干为末,一斤) 黑芝麻(名巨胜子,淘净,四两)
用白蜜一斤,将芝麻擂碎,熬浓汁,蜜和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一方桑叶为末 ,芝麻蒸捣等分,蜜丸,早盐汤下,晚酒下。
\x益气聪明汤\x(东垣) 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黄 人参(各五钱) 葛根 蔓荆子(各三钱) 白芍 黄柏(各二钱) 升麻(钱半) 炙 甘草(一钱)
每四钱,临卧服,五更再服。
\x玉屏风散\x(得效) 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
黄 (炙) 防风(各一两) 白术(炒,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
\x苓术菟丝丸\x 治脾肾虚损,不能收摄,以致梦遗精滑,困倦等症。
茯苓 白术(各四两) 菟丝子(倍用) 莲肉(去心,四两) 杜仲(酒炒,三两) 山药(
二两) 五味子(酒蒸,一两) 炙草(五钱)
上用山药末,以陈酒煮糊为丸,桐子大,空心白滚汤或酒下百余丸。
\x桑螵蛸散\x(寇氏) 治小便数而欠,能安神魂,补心气,疗健忘。
人参 茯苓(一用茯神) 石菖蒲(盐炒) 远志 桑螵蛸(盐炒) 龙骨( ) 龟板(酥炙 ,一用鳖甲) 当归 等分为末,临卧服二钱,人参汤下。
\x四君子汤\x 治一切阳虚气弱,脉来虚软,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而黄,皮聚 毛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及脾胃不和,泄痢虚饱。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加姜枣煎服。
\x异功散\x 调理脾胃。
即前四君子加陈皮。
\x六君子汤\x 治脾胃气虚,饮食不进,致成痰癖,不时咳唾,或胃气虚寒,动成呕 恶。凡虚疟及诸病后宜之。
即前四君子加陈皮半夏。
\x香砂六君子汤\x 治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
即前六君子加香附砂仁。
\x六神散\x(无择) 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
即前六君子加山药扁豆。
\x八珍汤\x 治气血两虚,及胃损,饮食不为肌肤。
即前四君子合后四物汤。
\x十全大补汤\x 治真阴内竭,虚阳外鼓。
即前八珍汤加黄 肉桂。
\x补中益气汤\x 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气短 而渴 ,或阳虚自汗,或气短不能举元,致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症。
黄 (蜜炙) 人参 甘草(炙) 白术(土炒) 陈皮 当归(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 分)
姜三片,枣二枚煎服。如血不足,加当归。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肺热咳嗽,去人参 。嗌 干,加葛根。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脑痛,加 本、细辛。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加羌活防风。有痰,加半夏生姜。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腹胀,加枳实浓朴木 香砂仁。腹痛,加白芍甘草。热痛,加黄芩。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咽痛,加桔梗。有寒 ,加肉桂。湿胜,加苍术。阴火,加黄柏知母。阴虚,去升麻、柴胡,加熟地、山萸、山药 。大便秘,加酒煨大黄。咳嗽,春加旋复、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 麻黄不去根节。天寒加干姜。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如冬月恶寒发热无汗,
脉浮而紧,加麻黄。若脉浮而缓有汗,加桂枝、白芍。
\x调中益气汤\x 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即前补中益气汤去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
\x四物汤\x 治一切血虚,及妇人经病。
当归(酒洗) 生地(各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如凉血,心加黄连,肝条芩,肺枯芩,大肠实芩,胆黄连,肾膀胱黄柏,脾生地,胃大 黄,
三焦地骨,心胞丹皮,小肠栀子木通。如清气心与胞络加麦冬,肺枳壳,肝柴胡青皮,脾白 芍,胃干葛石膏,大肠三焦连翘,小肠赤茯,膀胱滑石琥珀。血虚,加龟板。血燥,加人乳 。血瘀,加桃仁红花韭汁童便行之。暴血,加薄荷元参散之。血不止,加炒蒲黄京墨。久不 止,加升麻引血归经。妇人经血紫黑,脉数为热,加芩连。血淡脉迟为寒,加桂附。人肥有 痰,加半夏南星橘红。人瘦有火,加黑栀知母黄柏。郁者,加木香砂仁苍术神曲。瘀滞,加 桃仁红花延胡肉桂。气虚,加参 。气实,加枳朴。王海藏加芩术,名温六合汤。治经水过 多,加栀连,名热六合汤。治血热妄行,加姜附,名寒六合汤。治血海虚寒,加艽羌,名风 六合汤。治血虚风痒,加陈朴,名气六合汤,治气郁经阻。
\x知柏四物汤\x 治阴虚有火。
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