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58-证治准绳·幼科-第138页


凡痘子之出,最要唇润舌润,红鲜如常,其毒则轻,如唇焦破裂,舌燥有芒,
为毒火太甚,表里郁遏,急宜解之,黄连解毒汤加大力子。
黄连解毒汤
(烦躁)
<目录>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篇名>见形证治属性:如才发一二日间,痘便一齐涌出者,须问其曾数日前有热否,如曾数日前乍热 乍凉,以过期论。惟原未发热,至今才热便斑现,此表气虚,毒瓦斯盛,荣热卫弱,
腠理不密,肌肉不坚,不能约束于外,使毒瓦斯冲击,故出太骤也。宜用实表之剂,可 以无痒塌,无溃烂。实表解毒汤主之。一方,用羌活散调紫草膏,或保婴丹加紫 草、牛蒡子、蝉蜕与服。热盛不退,以羌活散调退火丹进之,另用灯草、木通、
蝉蜕、地骨皮煎汤候冷服。此用发表之剂,与表虚卫弱之说背驰,盖亦有初发热 时见表证失于解散,实热壅遏而怒发者,此法犹可施也,然得全者,鲜矣。
实表解毒汤
黄 人参 当归稍 生地黄 白芍药 地骨皮 甘草 酒片芩 柴胡 玄参 升麻 上锉细。加薄荷叶少许,淡竹叶十片,水煎温服,无时。
消毒快 汤
桔梗 甘草节 荆芥穗 牛蒡子 防风 当归尾 赤芍药 天花粉 黄 玄参 连翘 前胡 木通 水煎服。
清地退火汤
治痘带热而出,名为火里苗,急用此方以退其热,则后无青黑变陷之候。
地骨皮 地肤子(各一钱) 牛蒡子 紫草 葛根(各八分) 连翘(六分) 当归(五分)
木通(三分) 蝉蜕(二分)
上,加姜一片,水煎服。如热不退,再服一剂,或为末,灯心汤服。
羌活散
(本门初热)
保婴丹
(本门预防)
退火丹
(即六一散加牛黄缠豆藤见初热)
<目录>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篇名>见形证治属性:如发热四日至五六日后始出者,须审视曾有外感内伤否,盖伤风寒伤食之热,
久而不去,则所蕴疮痘之毒,亦能乘间而出,不可以过期论。惟无内伤外感之因,
一向热而不出,此里气虚,不能驱逐其毒,使之即出,而毒邪得以留连停伏于脏腑 肠胃之间,宜先用托里之剂,令其快出,次以和中之剂多服之,可以无伏无陷无倒 靥,托里宜托里快 汤或十宣散,和中宜四君子汤加黄 ,或保元汤合匀气散 主之。
托里快 汤
当归 黄 川芎 木香 青皮 牛蒡子 紫草 连翘 木通 防风 桂枝 蝉蜕 上锉细。加淡竹叶十片,水煎,温服,无时。
十宣散
(一名十奇散,一名托里十补散)
黄 人参 当归(各二钱) 浓朴(姜制) 桔梗(各一钱) 桂心(三分) 川芎 防风 甘草 白芷(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木香汤调下。
增损八物汤
人参 黄 白术 甘草 当归 川芎 牛蒡子(炒) 赤芍药 防风 荆芥穗 连 翘桔梗 葛根 上,用水煎服。
匀气散
木香 青皮(各五钱) 山楂肉(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甘草汤调服。
<目录>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篇名>见形证治属性:痘疹之出,自有常期,如过期应出不出,有数证不同不可不辨。如内素实之人,
皮浓肉密,毒瓦斯难于发越,一旦恃其体浓,不怯风寒,又为外邪所袭,或体素弱者,
风寒易感,以致腠理闭密,气血凝涩,故应出不出也,其证头痛,四肢拘急,偎倚 盖覆,常恶风寒,此类宜发之。气强者用双解散,气弱者用参苏饮或惺惺散(俱初热)。
或内虚者,脾弱食少,宜用补脾之剂加行气发表药,四君子汤(不能食)、调元汤(即参 饮)、
(见大法)并加木香、青皮、黄 、桂枝。或脏腑自利,宜用温里之剂,黄 建中汤(腹痛)、
益黄散(脾)、并与夺命丹合进,利未止者,豆蔻丸(泄利)合进,盖里温则气不消削,气不消 削则不陷伏矣。若根据上法分治,犹不出者,此毒壅伏于三焦,不久而变生焉。
加减参苏饮
人参 紫苏叶 葛根 陈皮 前胡 白芷 桔梗 枳壳 甘草 羌活 防风 上,用竹叶为引,热服。
加减调中汤
人参 白术 黄 甘草(炙) 木香 桂枝 白茯苓 藿香 白芍药(酒炒) 陈皮 上,用生姜为引,煎服。
闻人氏 云∶是痘疹证热数日而不发见者,进退皆难,便欲大发之,惧其本稀 而成 烂,不发之,又无以出其毒瓦斯,古人立论,始以药微发之,微发不出,则加 药,加药不出,则大发之,大发之后,所出不多,气候和平无他证者,即是疮本稀,
不可更发也。以此言之,发不至太过,守不至不及,乃用药之丸活也。
愚按∶古方用发表者,升麻葛根汤轻剂也,惺惺散重剂也,谓微发,谓加 药者,或先用轻剂,后用重剂,或只用本剂先小作汤少饮之,后渐加大多饮之,
非谓于本方之外,再加辛热大发之药也。
凡痘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