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6-脉诀乳海-第56页

腹痛引腰脊。为欲生也。但离经者。不 病也。又云。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半夜觉。日中则生也。两观经文。与诀无 异。难经曰。至之脉。一呼三至曰离经。损之脉。一呼一至曰离经。皆病脉 也。惟孕妇则不然。倘诊得其脉。或一呼三至。或一呼一至。脉虽离经。然 非病脉。乃欲产之脉也。或若诊得其脉沉细而滑。亦同名为欲产之脉。
勿听子释为沉细而滑。亦谓之离经。非也。至于夜半觉痛。知来朝日午 当生者。子午对冲。是以知其生也。举一隅而反。当云丑痛则未生。寅痛 则申生。卯痛则酉生。辰痛则戌生。巳痛则亥生。此其常也。变则不拘日数矣。
按圣惠方云。夜半子时觉腹痛。来日午时必定生产。谓子午相半。正半日观数也。
身重体寒热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及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遗母归冥。
凡妊妇临月之时。但觉其身体沉重。如无他苦。自然气血和畅。如果熟 蒂脱。而子母俱安矣。今寒热频频往来者。乃阴阳两虚。母气虚脱。本实 先拨。则无以荣养其胎。而子死矣。何以知之。舌下之脉肾脉也。肾系胞。
舌下之脉黑而复青。则死色现于舌矣。舌以候子。舌冷而至反厥。则子 死无疑。子既已死。而又不得出。遗于母腹中。母难望其生也。
面赤舌青细寻看。母活子死定应难。唇口俱青沫又出。母子俱死总高判。
面青舌青沫出频。(据理。当云面青舌赤。若云舌青。与理不合。恐舌青之青字为误。)母死子活定知真。不信若能 看应验。始知贤哲不虚陈。
大抵妊娠生死之候。面以候母。舌以候子。一定之论也。巢氏病源曰。候 其母面赤舌青者。儿死母活。母唇口青。两边沫出者。母子俱死。面青舌 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此从古贤哲相传如是。定不虚陈也。
<目录>卷六<篇名>新产生死候歌属性:欲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侵。
池氏曰。新产气血虚损。如见缓损脉。乃脾胃气和。则为吉。实大弦急之 脉。乃肝木胜脾土。木旺土衰。胃气损而死。其说亦是。愚谓凡病脉贵乎 相当。血虚脉虚理也。今新产则血已虚矣。其脉如缓而且滑则吉。何也。
缓则胃气存。滑则血不甚衰。故曰吉。若脉见实大弦急。则胃气衰而风 火乘之。是证脉不相当矣。故曰死来侵也。
若得重沉小者吉。忽若牢强命不停。
成自明曰。若产妇诊得沉重微小者。是形虚相应。故云吉兆之脉。忽然 诊得坚硬牢实之脉。是脉盛形衰相反。性命不可停流而死也。
寸口涩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审看此候分明记。常须念此向心经。
寸口者。十二经脉之所会也。新产而见涩疾不调。涩疾则血已衰。不调 者。无复伦次。是以知其当死。若诊得其脉沉细附骨。而往来反绝。是血 脉虽去。而元气尚存。正与新产之证相合。故曰生也。
<目录>卷六<篇名>妊娠伤寒歌属性:伤寒头痛连百节。气急冲心溺如血。上生斑点赤黑时。壮热不止致胎灭。
夫妊娠。大事也。伤寒。大病也。妊娠而兼伤寒。其险可知矣。巢元方曰。人 体虚而为寒所伤。即成病为伤寒也。轻者啬啬恶寒。吸吸发热。微咳鼻 塞。数日乃止。重者头痛体疼。憎寒壮热。久不歇。亦伤胎也。巢氏之言如 此。然胎之所以伤者何也。凡胎喜凉而恶热。故安胎之药。多用寒凉。黄 芩薄荷之类是也。夫伤寒为热病。今壮热不止。则胎不安。胎不安则上 冲心而气急。下溺赤而如血。热毒攻于阳明。则生赤黑斑点。内外俱为 热毒所伤。而胎未有不殒者矣。在知机之士。预为防护。随其证而调治 之。如发斑黑色。小便如血。气喘急。胎欲落者。栀子仁汤。壮热头痛者。栀 子五物汤。斑黑溺血者。升麻六物汤。发斑黑小便如血胎欲落者。栀子 升麻汤。外用伏龙肝。井底泥土方涂脐下。庶可免其殒灭之患也。
呕逆不止心烦热。腰背俱强胎痛裂。六七日来热腹中。小便不通大便结。
巢氏病源曰。妊娠大小便不通。若热结膀胱。大便不通。热结小肠。小便 不通。若大小肠俱为热所结。故烦满大小便不通也。凡大小便不通。则 内热肠胃气逆。今变干呕也。又曰。妇人肾以系胞。妊娠而腰痛甚者。多 堕胎也。洁古曰。怀妊妇人伤寒病者。须问大小便。大小便如利。知不殒 胎。黄龙汤主之。薛立斋治妊娠热病头痛。呕吐烦闷。人参竹茹汤。或补 遗芦根汤。六七日来。大小便秘涩。大黄饮。又时气六七日。大小便不利。消热饮。
<目录>卷六<篇名>产后伤寒歌属性:产后因得热病临。脉细四肢暖者生。脉大忽然肢逆冷。须知其死莫留停。
伤寒论阴病得阳脉者生。阳病得阴脉者死。此大法也。惟产后则不同。
血虚脉亦虚。故诊得细脉。不得谓之阳病见阴脉。但四肢欲暖暖者。阳 病易已也。若诊脉大。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无阴则偏阳隆盛。身虽热 而四肢逆冷。此乃空得阳脉。而阳气已绝。不得谓之阴病见阳脉也。须知死而已矣。
<目录>卷六<篇名>小儿生死候歌属性:小儿乳后辄呕逆。更兼脉乱无忧虑。
巢氏病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