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疾不散之不字。乃而字之误。何以知之。试 观脉经云。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按之不散。但疾 不滑者。五月也。其意盖曰三月而手厥阴胞络养胎。此时未有定据。故 滑疾而散。五月则足太阴脾经。养胎。此时已分男女。故滑疾不散也。是 以知不字之误无疑。
按脉经云。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 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 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诸 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手太阳少阴不养者。下主月水。上有乳汁。活儿 养母怀娠者。不可灸刺其经。不堕胎。
弦紧牢强滑者安。沉细而微归泉路。
通津子曰。前有太阴沉细之说为有妊。平安之脉。及此又以沉细而微 为死脉。似乎相反。盖叔和以妊妇之脉。弦牢紧滑为平脉。其三部之脉。
或俱沉细而微。则为死矣。成自明曰。孕妇之脉。宜弦紧牢强。滑利为安 吉之脉。若沉细而微。谓脉与形不相应。故云死也。前文虽云太阴沉细。
又云诸阴为女。其说亦有相违。谓三部脉。不皆沉细及微。故不同也。愚 谓二氏之说。皆是也。经云。妇人妊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
又云。妇人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两观经文。与诀 无异。成自明集妇人良方。全引用此诀。而复论之。薛氏云。愚按前诀与 脉诀所云不同。观者当自推之。
<目录>卷六<篇名>妊娠漏胎候歌属性:血下如同月水来。漏极胞干主杀胎。亦损妊母须忧虑。争取神丹救得回。
通真子曰。此只论漏胎候也。夫胎之漏。或食动胎之物。或因热毒之气 侵损。或因入房劳损。损轻则漏轻。损重则漏重。但血尽则死。然安胎有 二法。因母病而动胎。但治母疾。其胎自安。若胎有不坚致动。母因以病。
但治胎则母自安。通真子之言如此。然亦未尝反复思之耳。夫胎之在 母腹也。一呼一吸。皆赖母气以全。即胎有不坚。亦是母之气血未足。但 治母病。其胎自安。理固然矣。至于复云但治胎则母自安。试问治母有 法。治胎何法。假令治胎亦是治母。则又何分胎与母哉。通真子之言。亦 穿凿矣。巢元方云。漏胎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
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
手太阳小肠脉也。手少阴心脉也。是二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有娠之人。经水所以断者。壅之以养胎。而蓄之为乳汁。冲任气虚。则胞 肉泄漏。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亦名胞阻。漏血尽则人毙矣。元方 之言是也。但漏之极。不独胎干而死。其母亦可虑也。宜早为推其所致 之因而治之。庶子母两全矣。故薛立斋曰。前证若因风热。用防风黄芩 丸。若因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若因血虚。用二黄散。若因血去太多。用八 珍汤。未应。补中益气汤。若因肝火。用柴胡山栀散。若因脾火。用加味归 脾汤。若因月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汤加阿胶熟艾。若因脾胃虚弱。用补 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若因脾胃虚陷。用前汤倍用升麻柴胡。若晡热内 热。宜用逍遥散。
<目录>卷六<篇名>妊娠心腹急痛歌属性:心腹急痛面目青。冷汗气绝命必倾。
巢元方曰。妊娠心腹痛者。或腹内宿有冷痰。或新触风寒。皆因脏腑虚 而致发动。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下上。上冲于心则心痛。下冲于腹 则腹痛。故令心腹痛也。妊娠而痛之者。正邪二气。交击于内。若不时瘥 者。其痛冲胞络。必致动胎。甚则伤堕。池氏曰。妊娠心腹。忽然急痛。乃血 干胎损。动之所致。面目青。出冷汗者。乃心与脾无血以养。而气欲绝也。
愚按薛立斋妇人良方。有钩藤汤。专治妊娠胎动腹痛。面青冷汗气欲绝者。即此是也。
血下不止胎冲上心腹冷闷定伤身。
若血下不止。则胎随气上而冲心腹。心腹暖则子犹未死。或有可救。若 以手按之。其胎不动。更加心腹冷而且闷。则胎已死矣。何用安胎为哉。
按巢氏病源曰。妊娠胎死腹中候。此或因惊动倒朴。或染温疫伤寒邪 毒入于胞藏。致令胎死。其候当胎处冷。为胎已死也。
<目录>卷六<篇名>妊娠倒仆损伤歌属性:堕胎倒仆举重轻。致胎死在腹中居。已损未出血不止。冲心闷痛母魂孤。
或因跌仆。或举重轻。以致胎损腹中。血下过多而不止。则血干胎死。胎 愈枯燥。不能得出。则冲心闷痛。其母命亦难存矣。
按巢氏病源曰。妊娠僵仆。胎上抢心下血候。此谓行动倒仆。或从高堕 下。伤损胞络。致血下动胎。而血伤逆气者。胎随气上抢心。其死生之候。
其母舌青者。儿死母活。唇口无沫。儿生。唇青沫出者。母子俱死。唇口赤 舌青者。母死儿活。若血下不住。胞燥胎枯。则令胎死。
<目录>卷六<篇名>产难生死候歌属性: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朝日午定知生。
脉经云。妇人怀妊离经。其脉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