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07-杂病广要-第41页

不能忍得者,当于此时,必不得顿取于寒以快意也。卒有暴寒,复不得受之,皆生病也。世有勤功力 学之士,一心注意于事,久坐久立于湿地,不时动转,冷风来击,入于经络,不觉成病也。故风毒中人,或先 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开,腠理疏通,风如击箭,或先中足心,或先中足趺,或先中膝以下 胫表里。若欲使 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黄帝云∶当风取凉,醉已入房,能成此疾。
(同上)
《苏长史论》曰∶香港脚之为病,本因肾虚,多中肥溢肌肤者,无问男女。若瘦而劳苦,肌肤薄实,皮肤浓 紧者,纵患亦无死忧。一瘥已后,又不可久立蒸湿等地,多饮酒食面,心情忧愤,亦使发动。(《外台》)
(按∶《千金》内补石斛秦艽散方后曰∶风气者,本因肾虚。)
《苏》凡香港脚病,多以春末夏初发动得之,皆因热蒸,情地忧愦,春发如轻,夏发更重,入秋少轻,至冬 自歇,大约如此,亦时有异于此候者。近入京以来,见在室女及妇人,或少年学士,得此病者,皆以不在江岭,
庸医不识,以为他病,皆错疗之,多有死者。风气毒行,天下遍有,非独江岭间也。既妇人亦病,又非由肾虚 而得。卑湿之土,斯病尤众,不为此疗,冤死极多,深用哀悼,无如之何。(同上)
《唐侍中论》云∶凡香港脚病者,盖由暑湿之气郁积于内,毒厉之气吹薄其外之所致也。(《医心》)
《徐思恭论》云∶此病多中闲乐人,亦因久立冷湿地,此病多或踏热来,即冷水浸脚,或房室过度,卧不 覆脚,或心情忧苦,居热蒸地,此皆实香港脚之滥觞也。(同上)
许仁则曰∶此病有数种∶有饮气下流以成香港脚,饮气即水气之渐;亦有肾气先虚,暑月承热,以冷水洗脚,
湿气不散,亦成香港脚;亦有肾气既虚,诸事不节,因居卑湿,湿气上冲,亦成香港脚。(《外台》)(《医心》
引《拯要方》)
\x内外异因\x (南北之别) 此疾《外台秘要总录》亦说江东岭南大率有此,此盖清湿袭虚伤于下,故经 曰感则害人皮肉筋骨者也。故制方立论,皆详其当时土地所宜而治之。今观此方爽 (谓爽明 燥也,出《左 传》)而无卑湿之地,况腠理致密,外邪难侵,而有此疾者何也?盖多饮乳酪醇酒,水湿之属也,加以奉养过 度,以滋其湿水之润下,气不能 之,故下疰于足 ,积久而作肿满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所致也,岂可与南方 之地同法而治哉。当察其地势高下,详其饮食居处,立为二法,一则治地之湿气,一则治饮气之下流,随其气 宜,用药施治,使无疾之苦,庶几合轩岐之旨哉。(《宝鉴》)(按《玉机》引《医学发明》)
香港脚之因有二∶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阴寒水湿雨露之气,或坐卧湿地,致令 湿邪袭人皮肉筋脉,而凡清湿袭虚,则病始于下,致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醴 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肿痛,或上连手节者,此内因也。然在古人,
谓南方卑湿,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内因,此固一说;然北方亦有寒湿,南方岂少酒湿,此固不必分南 北。(《景岳》)(按∶《纲目》、《准绳》并论以人论之,不必以南北分寒热,盖张氏所本。)
\x妇人香港脚因血虚\x 观乎香港脚,皆由肾虚而生;然妇人亦有病香港脚者,必因血海既虚,宿怀嗔恙,复感 悲伤,遂成斯疾,今妇人病此者甚众,则知妇人以血海虚而得之,与男子肾虚类矣。治妇人之法,与男子用药 固无异,但兼以治忧恚药,无不效也。(《济生》)
\x脉候\x 《短剧方》云∶脉浮大者病在表,沉细者病在里。脉浮大紧快者,三品之中最恶脉也。(《医心》)
病既入脏(《千金》作风毒之气入人体中),其脉有三品,内外证候相似,但脉异耳。若病患脉得浮大及 缓(《千金》作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若风盛,宜作越婢汤,加术四两。若脉转快而紧(《千金》作若脉 浮大紧转快),宜服竹沥汤。脉微而弱,宜服风引汤二三剂(《圣惠方》曰∶脉微而弱者,经言自瘥)按∶此 盖本于苏氏),此皆多是因虚而得。若大虚乏气短,可以间作补汤,随病体之冷热而用。若未愈,更作竹沥汤。
若病患脉浮大而紧快,此是三品之最恶脉。脉或沉细而快者,此脉正与浮大紧者同是恶脉。浮大者病在外,沉 细者病在内,治亦不异,当消息以意耳。其形或尚可,而手脚未及至弱,数日之内,上气即死。如此之脉(《
千金》此下曰∶往往有人得之,无一存者),急服竹沥汤日一剂,汤势恒令相及,勿令半日之内无汤也。(《
病源论》)(按∶此说宜录于治例中,然今有取论脉,故揭于斯。)
按《短剧》、《集验》香港脚脉三种,以缓脉为轻,沉紧为次,洪数者为下。自三十年凡见得此病者数百,
脉沉紧者多死,洪数者并生,缓者不疗自瘥。(《外台》引苏长史)
凡香港脚虽复诊候多涂,而三部之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