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98-景岳全书-第15页

辨也,坚者寿而脆者夭。身虽羸瘦而动作能耐者吉 ,体虽强盛而精神易困者凶。动静有辨也,静者寿而躁者夭。性虽若急而急中有和者吉,阳 虽若浓而阴中蕴薄者凶。至若少长之辨,初虽绵弱而渐长渐坚者,晚成之征也。气质之辨,
少年华丽而易盈易满者,早凋之兆也。是故两天俱得其全者,耆艾无疑也。先后俱失其守者 ,夭促弗卜也。
若以人之作用言,则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 能胜天矣。所谓慎者,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气,慎酒色可以保肝肾,慎劳倦 饮食可以保脾胃。惟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惟福可以保生,祈福者切勿欺天。但使 表里无亏,则邪疾何由而犯?而两天之权不在我乎?故广成子曰∶毋劳尔形,毋摇尔精,乃可 以长生。至矣哉,两言尽之矣。勿以此为易而忽之。
<目录>卷之二入集\传忠录(中)
<篇名>标本论(十五)
属性: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病本唯一,隐而难明,病变甚多,显而易见。
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道之大病。且近闻时医有云∶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互相传诵,奉为格言,以为得其要矣。予闻此说而详察之,则本属不经 而亦有可取。所谓不经者,谓其以治标治本对待为言,则或此或彼,乃可相参为用矣。若然 ,则《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亦何谓耶?又经曰∶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 ,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又 曰∶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 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热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 生他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生烦心 者治其本。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由此观之,则 诸病皆当治本,而惟中满与小大不利两证当治标耳。盖中满则上焦不通,小大不利则下焦不 通,此不得不为治标以开通道路,而为升降之所由。是则虽曰治标,而实亦所以治本也。自 此以外,若以标本对待为言,则治标治本当相半矣。故予谓其为不经者此也。然亦谓其可取 者,则在缓急二字,诚所当辨。然即中满及小大不利二证,亦各有缓急。盖急者不可从缓,
缓者不可从急。此中亦自有标本之辨,万不可以误认而一概论也。今见时情,非但不知标本 ,而且不知缓急。不知标本,则但见其形,不见其情。不知缓急,则所急在病,而不知所急 在命。故每致认标作本,认缓作急,而颠倒错乱,全失四者之大义,重命君子,不可不慎察 于此。
<目录>卷之二入集\传忠录(中)
<篇名>求本论(十六)
属性:万事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本为首务。所谓本者,唯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 ,本于表也。或因内伤者,本于里也。或病热者,本于火也。或病冷者,本于寒也。邪有余 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但察其因何而起,起病之因,便是病本,万病之本,
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知此六者,则表有表证,里有里证,寒热虚实,无不皆然。六 者相为对待,则冰炭不同,辨之亦异。凡初病不即治,及有误治不愈者,必致病变日多,无 不皆从病本生出,最不可逐件猜摸,短觑目前。经曰∶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 以形先。是诚求本之至要也。苟不知此,必庸流耳。故明者独知所因,而直取其本,则所生 诸病,无不随本皆退矣。
至若六者之中,多有兼见而病者,则其中亦自有源有流,无弗可察。然惟于虚实二字总 贯乎前之四者,尤为紧要当辨也。盖虚者本乎元气,实者由乎邪气。元气若虚,则虽有邪气 不可攻,而邪不能解,则又有不得不攻者,此处最难下手。但当察其能胜攻与不能胜攻,或 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斯尽善矣。且常见有偶感微疾者 ,病原不甚,斯时也,但知拔本,则一药可愈,而庸者值之,非痰曰痰,非火曰火,四路兜 拿,茫无真见,而反遗其本。多致轻者日重,重者日危,而殃人祸人,总在不知本末耳 。甚矣!医之贵神,神奚远哉!予故曰∶医有慧眼,眼在局外;医有慧心,心在兆前。使果能 洞能烛,知几知微,此而曰医,医云乎哉?他无所谓大医王矣。
<目录>卷之二入集\传忠录(中)
<篇名>治形论(十七)
属性: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 ,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 矣,谓非人身之首务哉。第形之为义,其义甚微,如言动视听,非此形乎?俊丑美恶,非此 形乎?勇怯愚智,非此形乎?死生安否,非此形乎?人事之交,以形交也。功业之建,以形建 也。此形之为义,从可知也。奈人昧养形之道,不以情志伤其府舍之形,则以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