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6-古今医彻-第42页

可不严也。
<目录>卷之四\医箴<篇名>明理属性:夫医理之无尽。犹之儒业。第文之不工。费其纸。医之不工。费其人。大相越 也。盖古来生知者一二人。然炎帝之于百草。尝而后知。轩辕之于经络。问 而始悉。所谓上窍天纪。下极地理。中知人事。使非有以穷之极之。而能知 之哉。后此名流递出。无不根究理道。参物类而尽性命。而后以术鸣当时。
名垂奕祀。况下此者。智不及古人。而不穷搜博览。罕所见于中。辄以人命 自司。其不偾溃者几希。故昔贤云。读十年书。无病不可疗。更读十年书。无 病可疗。知言哉。
<目录>卷之四\医箴<篇名>应机属性:凡病可以意料也。而不可以意逆。料则任彼之情形。逆则执己之臆见。有 如素实者。而有一时之虚。则暂理其虚。素虚者。而有一时之实。则微解其 实。此机之从缓者也。实症而攻之过甚。宜峻补以挽之。虚症而补之太骤。
宜平剂以调之。此机之从急者也。热者清之。及半即止。继以益阴。寒者热 之。大半即安。继以调和。此机之从权者也。实症久而似虚。其中有实。不任 受补。虚症发而似实。其原本虚。不任受克。此机之从经者也。病在上。下取 之。阳根于阴。病在下。上取之。阴从于阳。此机之从本者也。表症见。本质虽 虚。犹解其表。里症见。元气纵弱。犹攻其里。此机之从标者也。况乎病之来 也无方。而我之应之也亦无方。千变而出之以万虑。有能遁其情者无之。
<目录>卷之四\医箴<篇名>决择属性:夫医有不忍之心者。而后可以言仁。有不忍而能忍之心者。而后可以言 明。盖仁所以处己。而明所以服物。凡病之必不可救者。而我从而救之。必 有所见于中而验于昔。究之终不如我欲者。亦势之无如何也。与其无如 何。宁决择之矣。然其所以不决之故有二。一则溺于亲爱。不忍遽舍。则百 计以营之。思一虑之或得。从而腹悱者有焉。一则规以浓利。不肯遽断。则 巧言以弥之。冀侥幸于偶获。从而召谤者有焉。故危笃之候。见之既确。则 决之宜早。利与爱可勿问也。至有不明脉理。不审源流。而妄断吉凶者。此 庸陋之习。不足与于决择之数者。又乌得托之以鸣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