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用) 玄参(二钱) 连 翘板蓝 为末。汤调,时 者,或酒浸,或煨用。
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也。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橘红 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 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 舟楫,不令下行,为使也(此解本之东垣,而稍加删润。然《十书》中无此方,见于《准绳》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清震汤属性:(河间)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一云头如雷鸣,风动作声也。李东垣 曰∶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伐无过,处清震汤治之。三阳之气,皆会于头额;从额 至颠,
升麻 苍术(五钱) 荷叶(一枚)
此足阳明药也。升麻性阳,味甘气升,能解百毒;苍术辛烈,燥湿强脾,能辟瘴疠,此 《
阳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紫雪属性:(《局方》)
治内外烦热不解,狂易叫走,发斑发黄,口疮香港脚,瘴毒蛊毒,热毒药毒;及小儿惊痫 黄金(百两)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水煮,三斤。捣,煎去渣,入后药) 升 麻 并捣挫入 不住手将柳木搅,候汁欲凝,再加入后二味) 辰砂(三两,研细) 麝香当门子(一两二 钱,研细,入前 此手足少阴、足厥阴、阳明药也。寒水石、石膏、滑石、硝石以泻诸经之火,而兼利水 ,为 阳解 之热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人参清肌散属性:治午前潮热,气虚无汗(热发午前,阳虚而阴火乘之也;火燥热郁,故无汗。经曰∶阳 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按∶此有余,乃病 邪有余,即不足也,阴阳和则无病,过中则皆病也。经又曰∶阳盛生外热,阴盛生内寒,皆 亢则为害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半夏曲 当归 赤芍药 柴胡 干葛。加姜、枣煎。
此足少阳、阳明药也。四君以补阳虚(参、术、苓、草),归芍以调阴血;半夏和胃而 行痰,柴葛升阳而退热;而以甘温泻火(甘温能退大热),酸寒活血(汗,即血也),辛甘解 肌(有汗宜实表,无 故但解其肌热,而不必发出其汗也。
前药各一两,加黄芩五钱,每服三钱,加姜、枣煎。名人参散(许叔微)∶治邪热客于 经络,痰嗽烦热,头痛目昏,盗汗倦怠,一切血热虚劳(喻嘉言曰∶此邪热浅在经络,未深 入脏腑,虽用柴葛之轻,全借参术之力,以达其邪;又恐邪入痰隧,用茯苓、半夏兼动其痰,
合之当归、赤芍、黄芩,并治其血中之热;止用三钱为剂,盖方成知约,庶敢用柴胡、干葛 耳,此叔微一种苦心,特为发之)。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白术除湿汤属性:(东垣)
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困,小便色黄;又治汗后发热(午后发热,热在阴分,阳 陷 小便 人参 赤茯苓 甘草(炙) 柴胡(五钱) 白术(一两) 生地黄 地骨皮 知母 泽 泻(
此足太阴、少阴、少阳药也。阳陷阴中,热在血分,故以生地滋其少阴,而以知母、地 骨泻血中之伏火也;柴胡升阳以解其肌(阳陷阴中,故以柴胡提出其阳),苓泻利湿兼清其 热,参术甘草益气助脾,气足阳升,虚热自退,脾运而湿亦除矣(方名除湿,而治在退热,
欲热从湿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清骨散属性:治骨蒸劳热(火炎水竭,真阴销铄,故肌骨之间,蒸蒸而热也。李东垣曰∶昼热夜静者,
无阴 银柴胡(钱半) 胡黄连 秦艽 鳖甲(童便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一钱) 甘 草(炙 此足少阳、厥阴药也。地骨皮、黄连、知母之苦寒,能除阴分之热,而平之于内;柴胡 、青 阴;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石膏散属性:(《外台》)
治劳热骨蒸,四肢微瘦,有汗,脉长者(劳热之证,不尽属阴虚,亦有阳邪入里,传为 骨 石膏。研细。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热退为度。
此足阳明药也。石膏大寒质重,能入里降火;味辛气轻,能透表解肌;虽寒而甘,能缓 脾益气;火劳有实热者,非此不为功,《外台秘要》、《名医录》皆载之(《玄珠》曰∶五行六 气 经 乎 《
水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二母散属性:治肺劳有热,不能服补气之剂者(肺虚挟火,或咳嗽发热,阴虚已甚,再服补阳之药,
则 知母(炒) 贝母(炒。等分。)为末服。古方二母各一两,加巴霜十粒,姜三片,临 卧,
此手太阴药也。火旺铄金,肺虚劳热,能受温补者易治,不能受温补者难治,故又设此 法滋阴,用贝母化痰泻肺火,知母滋肾清肺金,取其苦能泄热,寒能胜热,润能去燥也(二 母皆润 <目录>泻火之剂第十四<篇名>利膈汤属性:(《本事》)
治脾肺火热,虚烦上壅,咽痛生疮(十二经脉惟足太阳在表,别下项不历膈咽;余经皆 循喉咙历膈,或实热上攻,或虚火妄行,痰涎结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