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9-诏令奏议

6-元代奏议集录-元--第90页

位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加之黄河泛滥,变钞失败,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本书所辑录的奏议,虽然出自忠于元朝皇帝的臣属之手,但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面貌。例如郑介夫在《治道》中披露:「今中外百官,悉出于吏,观其进身之初,不辨贤愚,不问齿德,夤缘势援,互相梯引。有力者趋前,无力者居后。口方脱乳,已入公门;目不识丁,即亲案牍。区区簿书期会之末尚不通习,其视内圣外王之学为何物,治国平天下之道为何事?苟图俸考,争先品级,以致临政懵无所知。」大德年间的官场已是如此昏暗,毋怪乎到至正年间农民起义爆发后,张桢惊呼:「将帅因败为功,指虚为实,大小相谩,上下相依,其性情不一,而邀功求赏则同。是以有覆军之将,残民之将,怯懦之将,贪婪之将,曾无惩戒,所经之处,犬一空,货财俱尽。」(《十祸疏》)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死直谏」的臣民不乏其人,他们在奏章中揭露的社会现实是我们今天观察当时社会的重要依据。
封建社会出了问题,总有一些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目的的臣民提出种种治理整顿的建议,以供皇帝策。本书辑录的王恽《元贞守成鉴》、郑介夫《一纲二十目》、刘敏中《皇庆改元岁奏议》、张养浩《时政书》、马祖常《建白十五事》、许有壬《风宪十事》、张珪《论当世得失》、苏天爵《异告白十事》等,均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奏议。这些政治家对社会弊端观察比较深刻,因而能提出「切中时病」的相应措施。但历史证明,他们的主张多半不能推行,因为积重难返的政局不是靠他们个人的才识得以解释的。
本书辑录的奏议还包括了一些礼仪、兴学、救、治河、平反等方面的建议和主张,其中不少也是具有史料价值的。
本册采用按人辑编的方法,大体依奏议的时代先后排列。我们在辑录过程中,尽量寻求较好的版本,有的还用多种版本进行互校。在整理标点时,凡见异体、俗体字,一般径行改正,个别明显脱漏之字,据文义或原行文体例加以补入,并用方括号标明。个别显衍之字,据文义删去,并以圆括号标明。凡辑自《元史》的数据,用中华书局校点本,仅个别标点有改动,脱、讹处依其所校径改,不另出注。水平和条件所限,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邱树森 何兆吉
      一九八九年六月
王恽
   元贞守成事鉴
臣恽再拜,昧死谨言。臣伏念叨忝禄仕以来三十五年,比者复蒙先皇帝召至阙下,授以翰职,顾惟衰庸,思有以图报万一,幸遇皇帝陛下嗣登宝位,谨封上十有五事,题之曰《守成事鉴》,皆逐事直说,不敢过为言论,庶便观览,谨列于后。
敬天
王者为天眷命,贵为一人,富有四海。然随其所行得失,即降鉴而祥之,此天人感格必然之理,吁!可敬也。伏惟陛下英明仁孝,继天而王,如宝符应运,庆云开瑞,年谷登,中外安,足见天心眷佑深至。然祀告者,寅畏意也;政事者,感格本也。故臣采自昔圣贤敬天实德,为陛下言之。夫抑畏显命,恒厥德而保小民者,成汤也;严恭祗惧,谨身而修政事者,高宗也;小心翼翼,顺帝之则者,文王也;夙夜畏威,日靖四方者,周后也。《传》曰: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此之谓也。三代明君,惟克若是,故得申命用休,享永年之祚,幸陛下鉴观,日新圣敬。
法祖
伏见国家未有如今之大,亦未若世祖文武皇帝之圣者。陛下新即大位,规模法度,首为重事。然先事者,后事之鉴;祖宗者,子孙之法。缅惟先皇帝临御天下三十五年之间,洪规远虑,典章文物,粲然备具,但未纂为一代成宪。宜令有司,条具纲目,不时鉴观,遵而行之。譬犹弩之有机,往省括干度,则发无不中矣。为益有三:使祖宗良法善政永见于方来,一也;臣民安夫习熟,易于奉行,二也;继述先志,茂隆孝治,三也。昔周武广文王之声,永清四海;汉文遵高祖之法,化治多方。又《书》曰:「鉴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兹非明效欤?惟陛下留神览察。
爱民
天以至仁生万物。人君代天理物,故当以仁爱为主。国家自太祖肇造区夏,至于先皇帝混一六合,功成治定,可谓至矣。今陛下继体守文,如周成康措世于安宁,汉文景注意于休息,中外颙望,正在今日。所谓子爱实惠,不出息兵省刑薄敛而已。兹者肆赦蠲徭,停罢远征,固得其要,尚当究仁爱之本,使民永受其赐。夫敦化厚俗,使民自远于罪,此乃省刑之本也。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至不得已而用,此乃息兵之本也。躬先俭素,撙节浮费,不至厚取于民,此乃薄敛之本也。愿陛下扩充诏条,日新庶政,何患德泽不被,声教之不广哉!又江南版籍,贫下者,去朝廷远,易动难安,尤宜慎择守令,抚字有方,秋毫无犯,则盗贼自然消弭,所谓天下本无事,但庸人扰之耳。十羊九牧,诚可为鉴。
恤兵
兵民,国家大本,二者相互为用,自昔视之如一。伏惟陛下即位之初,审其如是,首蠲民差,重恤军役,可谓得爱养不偏之道矣。今宽恩已被于民编,实惠未沾于军籍,窃恐纶音徒深望,兼近年民间凋弊,凡有杂泛与之分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