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阙,十五曰义例不明,十六曰先后失序,十七曰编次未当,十八曰与夺不常,十九曰事有可疑,二十曰字书非是。所涉记事,凡四百六十条。《进书表》称,其书初名《新唐书正谬》,“寻以未尝刊正,止是纠摘谬误而已,遂改为《新唐书纠谬》。”吴缜另有《五代史纂误》,以纠《新五代史》之误。《新唐书纠谬》一书,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才由宇文时中刊行。元、明时期,罕有流传。清代,四库馆所采两淮所进本为南宋旧刊。钱大昕校、补遗、附录本,刊入“知不足斋丛书”。孙星华撰校勘记本,刊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卢文弨校补一卷,单行,刊入“抱经堂丛书”。
书名:五代史纂误
作者:吴缜(字廷珍;号不详) (北宋) 撰
部:史 类:正史类 属:
参考数据:(《四库大辞典》)
三卷。宋吴缜(详见《新唐书纠谬》撰。《五代史记纂误》主要是采摘欧阳修的《五代史》中有误或简陋不当之处,一一为之考补纠正。如《周太祖纪》“甲辰”,应当是“甲申”,有的是修改旧文首尾失检或脱落之处。《五代史记纂误》原本未分卷,只分上、中、下卷。上卷:《梁本纪》三事,《唐本纪》十六条,《晋本纪》七条,《周本纪》五条,《唐宗人传》四条,《晋宗人传》一条,《汉宗人传》二条,《周宗人传》二条,《梁臣传》八条。中卷:唐臣传九条,汉臣传二条,周臣传一条,死事传二条,唐六臣传五条,义儿传四条,杂传十三条。下卷:杂传十八条,司天考一条,后蜀世家五条,南唐世家二条,东汉世家二条。此书原本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录出。分为三卷。有聚珍板本,知不足斋本,闽覆聚珍本。
吴缜新唐书纠缪二十巻又五代史纂误三巻(四库全书 史部 正史类 宋史卷二百三)
唐书辨证二十卷
右皇朝吴缜撰数新书初修之时其失有八类其舛误二十门凡四百余事(四库全书 史部 目录类 经籍之属 郡斋读书志卷二下)
五代史纂误五卷
右皇朝吴缜撰凡二百余事皆五代史抵牾阙误也(四库全书 史部 目录类 经籍之属 郡斋读书志卷二下)
唐书纠缪二十卷
朝请大夫知蜀州成都呉缜廷珍撰其父师孟显于熙丰序言修书之时其失有八而纠摘其缪误为二十门侍读胡宗愈言于朝绍圣元年上之世传缜父以不得预修书故为此【案挥麈录嘉佑中宋景文欧阳文忠诸公重修唐书时呉缜初登第因范景仁而请于文忠愿预官属之末文忠以年少轻佻拒之缜恚甚而去迨新书成乃指摘瑕疵为纠缪一书此云世传其父不能预修故为此未知何据】(四库全书 史部 目录类 经籍之属 直斋书录解题卷四)
五代史纂误五卷【案宋史艺文志作三卷】杂録一卷
呉缜撰宇文峕中守吴兴以郡庠有二史板遂取二书刻之后皆取入国子监初郡人思溪王氏刻蔵经有余板以刋二史寘郡庠中兴监书多阙遂取其板以往今监本是也(四库全书 史部 目录类 经籍之属 直斋书录解题卷四)
唐书辩证二十卷【一名纠谬】
鼌氏曰皇朝吴缜撰缜字廷珍成都人仕至郡守数新书初修之时其失有八类其舛误二十门凡四百余事缜不能属文多误有诋诃如新书张九龄传云武惠妃陷太子瑛遣官奴告之曰废必有兴公为援宰相可常处九龄奏之故卒九龄相而太子无患缜以为时九龄已相而太子竟以废死以为新书似实而虚按史之文谓终九龄在相位日太子得不废也岂谓卒以九龄为相太子终无患乎初名纠谬其后改云辩证实一书也
王氏挥麈録曰嘉佑中诏宋景文欧阳文忠诸公重修唐书时有蜀人呉缜者初登第因范景仁而请于文忠愿预官属之末上书文忠言甚恳切文忠以其年少轻佻拒之缜鞅鞅而去逮夫新书之成乃从其间指摘瑕疵为紏谬一书至元佑中缜游宦蹉跎老为郡守与五代史纂误俱刋行之绍兴中福唐呉仲实元羙为湖州教授复刻于郡庠且作后序以谓针膏肓起废疾杜预实为左氏之忠臣然不知缜著书之本意也
陈氏曰其父师孟显于熈丰此书绍圣初上之(四库全书 史部 政书类 通制之属 文献通考卷二百)
五代史纂误五卷 杂録一卷
鼌氏曰皇朝吴缜撰凡二百余事皆欧阳永叔新五代史抵牾舛讹也按通鉴考异证欧阳史差误如庄宗还三矢事之类甚众今此书皆不及之特证其字之脱错而已又善本未必皆然
陈氏曰宇文时中守吴兴郡庠有二史板遂二书刻之后皆入国子监初郡人思溪王氏刻藏经有余板以刋二史寘郡庠中兴监书多阙遂取其板以徃今监本是也(四库全书 史部 政书类 通制之属 文献通考卷二百)
唐书辩证二十卷
晁氏曰成都呉缜撰缜字廷珍仕至郡守数新唐书初修之时其失有八类其舛误二十门凡四百余事缜不能属文误有诋诃如新书张九龄传云武恵妃陷太子瑛遣官奴告之曰废必有兴公为援宰相可常处九龄奏之故卒九龄相而太子无患缜以为时九龄已相而太子竟以废死以为新书似实而虚按史之文谓终九龄在相位日太子得不废也岂谓卒以九龄为相太子终无患乎初名紏谬其后改为辩证实一书
王氏挥麈録曰嘉佑中诏宋景文欧阳文忠诸公重修唐书时有蜀人呉缜者初登第因范景仁而请于文忠愿预官属之末上书文忠言甚恳切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