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清-戒显-第9页

焦螟巢於蚊睫。自道土曠人稀。相逢者少。乃不知蛤蜊觀音。薄荷祖師。一時落節。誰管淳于為螘。莊周為蝶。咦虗空釘楔。
  徵。律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昔世尊成道。商怨終舒於鐵杙。陀夷證聖。羊瞋卒洩於兇銘。
  水懺云。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惟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是以火頭索報於隱峰。翻微濟拔。野雉求償於法喜。為神所喝。兩者同歟否歟。
  訓。譬加巨石梗塞陂池。有大力者。推墮此石。令彼陂池。與昔無異。懺力滅罪。亦復如是。若業力大。懺力微。如令嬰兒推轉巨石。終不得動。若以殷重心懺除罪業。懺力過於業力。業自消滅。無有遺餘。故云。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償宿債。
  徵。佛與尊者豈云不了。而見酬償耶。
  訓。所云了者。隨犯隨懺。罪性既空。冤對何有。若現生未得懺滅。怨結終存。故雖成道證聖。終不得免。但重報輕受。所謂將頭臨白刃。一似斬春風。斯則異於凡夫耳。
  徵。律言誤殺無害心者。不犯。據朝野僉。載梁武帝。素敬信榼頭師。時遣使召之。帝方與人下[其/水]。欲殺一段。聲曰殺却。使遂斬師。帝[其/水]罷。喚師。使言尚者陛下令臣殺却也。帝問。師臨終有何言。使曰。師云。貧道前劫為沙彌時。以鍬剗地。誤斷一曲[(乏-之+虫)*善]。今帝是也。此報固宜。由是觀之。則誤殺仍以誤償。何云不犯乎。
  訓。沙門掘土墾田。私營口腹。謂之邪命自活。律所不許。若實緣供眾。念佛持呪。口不暫停。憂傷物命。慈弗內缺。雖加害於物。而物無怨心。則誤殺無犯。苟漠然無矜憫之心。或小有觸忤。而忿戾滋起。酬償實所不免。葢讎嫉之來。不緣事感。凶咎所集。匪由形求。惟在心耳。乃至行步掃除。且不視地。夏月燃燈。尠加籠罩。動搖竹樹。失憶傾巢。畜養雞猫。恣心啄噬。牽拽木石。念無防護。瀉湯地上。瀰滿蟻穴。斫燒腐柴。倦於揀視。浣濯衣被。忘拾蟣蝨。水中有蟲。濾囊弗具。如此類者。世人據跡而論。咸云誤傷。而報同故殺。復何疑哉。
  故經云(即沙彌經)施恩濟乏。使其得安。
  【箋】釋迦佛。投厓飼虎。割肉餵鷹。
  若見殺者。當起慈心。噫。可不戒歟。
  【箋】菩薩見殺一切眾生。即贖其命。謂之施恩。見貧乏者。以財賑濟。謂之濟乏。或不能施。識當起慈心。默念呪護。令脫苦惱。往生善道。使其得安。
  維摩注。施有三種。一。財施。二。心施。三。法施。以財施人。名布施。慈心與樂。名心施。說法利人。名法施。見殺起慈。惻隱之心也。謂力雖不能救。當起慈心憐念也。
  未曾有經。天帝。問野干曰。施食法食。有何功德。答曰。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財物。濟一世之乏增益繫縛。說法教化。名為法食。能令眾生。出世間道。
  施食獲五福報經。一。施命。謂七日不得食則死。以食施之。即謂施命。其施命者。得世長壽。財富無量報。二。施色。謂人不食。顏色憔悴。以食施之。即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見歡喜報。三。施力。謂人不食。身羸力弱。以食施之。即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終無耗減報。四。施安。謂人不得食。心愁身危。不自安穩。以食施之。即謂施安。其施安者。世世安穩。不遇災患報。五。施辯。謂人不得食。困不能言。以食施之。即為施辯。其施辯者。辯慧通達。聞者喜悅報。
  釋論。持戒為皮。禪定為血。智慧為骨。微妙善心為髓。為他說戒。能遮罪修福。無相最上。非持非犯。尸波羅蜜者。是施己皮也。說諸禪定。神通變化。不起滅定。是施己骨也。檀忍等應。是施己肉也。說甚深法相。諸佛行處。不一不二。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微妙中道者。是施己髓也。
  大丈夫論。財施。人道中有。法施大悲中有。財施除眾生身苦。法施除眾生心苦。
  淮南子。令人放燒。或操火益之。或接火益之。兩者。皆未有功。而怨德相去遠矣。若見漁獵網捕生靈。力不能救。當起慈心默念。寶勝如來名號。生靈即得解脫。
  論。睠彼往哲風規。聳峻邁越。凡俗難以計量。如駕山之患不除。委身弗惜。
  【箋】高僧傳。彭城駕山多虎患。釋曇稱告村人曰。虎若食我。災必當消。即夜坐草中祝曰。我以身充汝饑渴。令汝從今息怨害意。常來得無上法食。村人苦諫不息。泣拜而去。至四更聞虎噉稱。村人逐至南山。瞰身都盡。惟有頭存。因葬而起塔。後虎遂息。
  安周之倉未發。割肉是甘。
  【箋】高僧傳。涼土饑。道進從王安周乞賑。國蓄稍竭。進即自割身。以飼餓者。舉國聞之。號呌奔赴。王乃舉之還宮。發庫廩以濟貧民。明晨師乃絕。闍維七日始盡。唯舌後灰。
  良由憫惻情深。惟覺羣生可貴。乃若沙彌之名。既以息慈為義。息則禁戒堅持。內嚴己行。慈則悲心普潤。外衛他生。豈謂矜全之情熾。嚴行之心微矣。安存之慮深。衛生之恩薄矣。觀夫失珠忍苦。患切刲鸚。
  【箋】雜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