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2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清-书玉-第36页

。及成戒障因緣故。又則舊本中。將比丘五篇戒相。開列沙彌戒相後。今則削去不存。附兩乘布薩正範後。佛制不聽沙彌。及白衣。知五篇戒相。恐受具成遮。犯賊住之咎故。
  縵衣
  【記】成實論云。沙彌聽畜一禮懺衣。名曰鉢吒。唐言縵條。縵者。無紋也。謂無有條相故。言禮懺衣者。謂披著之時。令增修善法故百一羯磨云。求寂之徒。縵條是服。善見論云。披著衣時。當誦此偈。
  大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廣度諸眾生。
  【記】大哉者。贊美之辭。小三眾離塵脫俗。方能披著此衣。雖無田相。亦能生長善法也。上二句贊衣功德。第三句是自利。第四句是利他也。無相者。謂是縵服故。名義云。佛法至此一百八十年。出家未識割截。秪著縵衣也。披奉如戒行者。謂五戒十戒。是諸戒根本。戒身清淨。定慧發生。故式叉摩那等。雖居小眾。然能依戒行持。發心廣大。上求下化。故云廣度眾生也。
  優婆塞戒相。
  【記】梵語優婆塞。此云近事男。由受三皈五戒。可以親近三寶。承事眾僧。廣修諸善。植種福田故。亦云清信士。謂篤信三尊。乞求戒法。雖處居家。能清淨守持。則諸惡不造。故稱清信士也。相者。事相也。謂得戒于內。藉事行持。顯發于外也。
  一曰。不殺生。
  【記】優婆塞以慈為本。故曰不殺。守持殺戒清淨。生生世世。感得長壽無病。佛言。殺生之人。有二種果報。一者多病。二者短命。以是因緣。故當戒殺。
  二曰。不偷盜。
  【記】優婆塞少欲知足。故曰不盜。守持盜戒清淨。生生世世。感得倉庫盈溢。多饒財寶。遠離貧窮。逼迫之苦。佛言。偷盜之人。有二種果報。一者貧窮困苦。二者償他宿債。以是因緣。故當戒盜。
  三曰。不邪婬。
  【記】優婆塞守貞復禮。故曰不邪婬。守持邪婬戒清淨。生生世世。感得賢良妻妾。如意眷屬。佛言。邪婬之人。有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不隨意眷屬。以是因緣。應戒邪婬。
  四曰。不妄語。
  【記】優婆塞出言信實。故曰不妄語。守持妄語戒清淨。生生世世。感得眾人愛敬。言語信伏。佛言。妄語之人。有二種果報。一者言無信受。二者常被他人。毀謗。以是因緣。應戒妄語。
  五曰。不飲酒。
  【記】優婆塞信受佛語。故不飲酒。守持酒戒清淨。生生世世。感得智慧精明。離諸顛倒。佛言。飲酒之人。有二種果報。一者生則愚痴。二者死墮地獄。以是因緣。故當戒酒。此之五支。名曰學處。亦名學迹。亦名徑路。亦名學本。如世五常。義如居家五戒正範中明。報恩經云。有善男女。布施滿四天下眾生。四事供養。盡於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若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睦。傳此風教。徧于宇內。則仁人百萬。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國。為 天子者。則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欽遵佛制。抑且冥助仁義于皇化。而益補邦家者也。
  集。此五戒若不能全受者。或受持一戒。二戒。三戒。四戒。佛慈方便。一一隨聽。若是篤信智人。五戒全持。方為正受。
  【記】布薩正範云。戒受有滿多半少之分。而業消亦有二三四十之別。作持云。滿分受者。欲顯持守功德故。全五戒。則人相具足。兼十善。則天報恒隨。一戒二戒。尚得人身。壽夭尊卑。由戒多少。設或臨時不忖。受後多犯。一戒能持。猶勝不受。故佛慈方便。而施法隨機。善導如是也。
  八關齋法戒相。
  【記】關者。閉也。謂關閉諸惡不起故。齋者。齊也。謂齊過中不食為名故。言齋法者。以不非時食而為齋體。以八事閉惡而助成齋法也。如新婆沙論云。近住八戒。於五增三。謂第七法中。合二為一故。於十減一。謂除捉寶物故。五增三者。謂居家二眾。眷屬緣累。不能永捨家業。所以終身五戒。但除邪婬。不禁非時食也。若受八戒。惟制一日一夜者。嚴禁過午之食。不令入咽。婬欲之念。不得毫動。良由輪迴根本。無如婬欲。生死助緣。莫逾飲食。故圓覺云。由有貪欲。故有輪迴。楞嚴云。食甘故生。食毒故死。齋經云。中後不復食者。正為節其身薄其婬。清其心寡其欲者也。所以離之。一一皆如諸佛。以種未來出世勝因。然此戒時節雖促。謂決定要期。發廣大願故。則功超人天。德齊諸佛。經云。彌勒出世。百年受齋。不如今日五濁世時一日一夜。菩薩處胎經云。八關齋戒者。是諸佛父母也。俱舍論云。受此戒者名為近住。謂近阿羅漢住以隨學故。又名長養。謂長養自他善淨心故。又謂長養薄少善根有情。轉增多故。在五之上。在十之下。故又名曰中間戒也。
  一。不殺 二。不盜 三。不婬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離華香瓔珞。香油塗身 七。離高勝大床。及作唱伎樂。故往觀聽 八。離非時食。
  【記】律云。此戒外攝身口。內防意地。則三業道淨。故大論中。喻如猛將也。增一阿含經云。不殺者。無有害心。不盜者。無有邪念。不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