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觀世音也。
諸尊菩薩摩訶薩。
【記】諸尊者。該攝塵方一切菩薩也。如地藏勢至等。眾聖。有如是恩德。無量無邊。一切眾生。無有過者。故稱曰尊。梵語摩訶薩。此云大菩薩。位登十地。等覺以上者。悲智並運。自利利他也。此則總結供養一切僧也。
摩訶般若波羅蜜。
【記】言摩訶者。深大般若。揀非淺小般若也。梵語般若。此云智慧。波羅蜜。此翻到彼岸。生死為此岸。涅槃為彼岸。般若是六度萬行之首。波羅蜜。是涅槃彼岸之終。諸佛菩薩。以般若為能乘。涅槃為所乘。依六度法。運諸眾生。出於苦海。到涅槃彼岸也。此句總結供養一切法也。佛是能說。故先供。僧是能傳。故次供。法是所說。所傳故後供。三寶一供。六道均益故。四恩總報故。未受食前。應先稱供也。
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早時念)。
【記】僧祗律云。佛在舍衛城。時難陀母作食。先飯比丘。後自食。復作釜飯。逼上飯汁自飲。覺身內風除。宿食頓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復用胡椒。蓽茇。調和奉佛。所以佛聽比丘食粥。有十種利故。一。資益身軀。顏色豐盛。二。補益尫羸。增長氣力。三。補養元氣。壽算增益。四。清淨柔軟。食則安樂。五。滋潤喉吻。論議無礙。六。調和通利。風氣蠲除。七。溫煖脾胃。宿食消化。八。氣無礙滯。辭辨清揚。九。適充口腹。肌餒頓除。十。喉吻霑潤。渴想隨消。謂粥有如是利益。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其饒益行人是願。表因。果報常樂表果。謂施主以十利之粥供養者。必當感證涅槃妙果。而獲常樂我淨四德也。周書云。黃帝始烹穀為粥。魏武帝苦寒行曰。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氷持作糜。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
【記】三德者。一。清淨。謂供佛僧之食。常使清潔。無葷穢之氣。二。柔軟。謂供佛僧之食。當須柔軟甘和。而無麤澀之味。三。如法。謂供佛僧之食。當隨時措辦制造得宜也。六味者。謂酸。苦。甘。辛。醎。淡也。涅槃經云。諸優婆塞。為供佛及僧。辦諸食具。種種備足。皆是旃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美德焉。供佛者。謂供三世諸佛也。僧有二種。一者菩薩僧。二者比丘僧。供佛未有不供僧也。故曰及。普同者。上至諸佛。中奉賢聖。天龍護法。下至一切含靈。無不徧及。故曰普同供養。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記】禪悅。法喜者。此乃出世五種食中兩法也。故華嚴疏云。世間之食。但能資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於世美味。心不貪嗜。常持正念。以禪悅法喜為食。則能長養善根。出離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五種食也。一。念食。謂修聖道者。常持正念故。二。法喜食。謂愛樂大法。資長道種故。三。禪悅食。由得定力。資長慧命。道品圓明。心常喜樂故。四。願食。謂不捨梵行。長養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資益身根故。五。解脫食。謂離諸業縛。於法自在。長養菩提故。此五種是聖食。第一句偈是凡食。謂米炊熟曰飯。又飯。茹噉之義。謂進食之時。作是願言。我今受此段食。資養幻軀。修出世道。願諸眾生。不由胎藏。不假段食。惟得禪悅法喜二食。長養聖根。資持慧命也。
出生
【記】出生者。當時世尊為鬼子母等。惱害人民。兇惡無比。故先以威折。後以慈攝。以法食易其口腹。不使生命。入其死門。故曰出生。然恐法化不恒。兇惡之輩。仍害生命。乃敕諸弟子。凡修行處。食時先施法食。令滿法喜故。涅槃經云。不施食者。非我弟子。
集。念畢。出生。用匙取飯七粒。麵不過一寸。以左手大拇指捻無名指。作甘露印。默念偈云。
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集。將匙中飯。給侍者送去。匙朝裏向。默念呪云。
唵。度利益莎訶(三遍。每遍彈指一下)
【記】法力者。偈呪觀行力也。不思議者。謂此觀行之力。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論。而能成就不思議之慈悲。以慈故。飽滿一切。以悲故。拔飢渴苦。障礙者。謂餓鬼有三障。一。外障。謂餓鬼常受飢渴。皮肉血脉。皆悉枯槁。頭髮蓬亂。其面黯黑。唇口乾焦。常以其舌。自舐其面。慞惶馳走。處處求食。所到泉池。便見其水。變成膿血。自不欲飲。如是等鬼。由外障礙飲食。是名外障。二。內障。謂餓鬼針咽炬口。其腹寬大。縱得飲食。不能啖飲。如是等鬼。由內障礙飲食。是名內障。三。無障。謂有餓鬼。名猛焰鬘。雖見飲食。無有障礙。然隨所噉之物。皆被燒然。變成火炭。由此因緣。飢渴大苦。是名無障。如上重苦。以慈悲力故。得無障礙。以無障礙故。而能以七粒之飯。化少成多。周遍沙界。令諸鬼神。個個消諸障礙。得沾法味。而得解脫也。
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
唵。穆帝莎訶(三遍)
【記】觀佛三昧經云。金翅鳥王。名曰正音。於眾羽族。快樂自在。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於四天下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