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2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清-书玉-第17页

路。焉能禁彼往來。遂感巴廒諸公。輸誠敬服。願為護法。請師還山。并復田地。給帖永照。
模楷
  模生於周公塚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楷生於孔子塚上。其枝疎而不屈。此二木取正直為義。師軌範後昆。亦由是也。
迦葉化身
  順治年間。滇中善信來參云。弟子禮鷄足山。求見迦葉。夢感韋天云。尊者已至華山弘律。爾欲親覲。當往見之。故來頂禮。師恐眾惑。秘不容傳。故維摩云。不起滅定。現諸威儀也。
龍眠之三世冤消
  龍眠。桐城縣地名。有善信病危。三世冤牽。上山求解。師為懺悔。病愈冤消。
馬陵枯泉自溢
  馬陵在宿遷縣師至枯泉自湧。
偈文
六識歸種
  謂睡眠時。六識不行。攝歸第八種子識中故。
五蓋
  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也。此五通稱為蓋者。謂蓋覆纏綿。定慧不發故。
未受色惑
  謂眼根未曾受色起惑時也。
[(序-予+林)/目]
  音麻。緩視貌。

  音米。眇視也。
涅槃
  此云大滅度。法身。解脫。般若。如次而配。
百八愚癡
  自惑為愚。惑他為癡。即煩惱也。九十八使更加十纏。成一百八。
百八三昧
  一。首楞嚴三昧。乃至百八離著虗空不染三昧。大智度論詳明。
四聖六凡
  無漏名聖。有漏名凡。即十法界。
十地
  謂菩薩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發生故。然地位各有淺深不同。所以始從歡喜。終於法雲。分為十也。
三乘
  聲聞以四諦為乘。緣覺以十二因緣為乘。菩薩以六度為乘。
六趣
  六。即六道。趣。即往趣。謂眾生隨所作業。趣往六道故。
入流亡所
  流。謂法性。所。謂音塵。謂不隨聲塵。頓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
證入圓通
  性體周徧曰圓。妙用無礙曰通。乃一切眾生本有之心源。諸佛菩薩所證之聖境。從耳門起圓照。隨緣應化。得自在通。
正覺
  離邪曰正。背妄曰覺。
根隨煩惱  根有六。謂貪。瞋。癡。慢。疑。見。
  隨有二十。分三。大八。謂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中二。謂無慚。無愧。
  小十。謂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
根後二智
  根本智。後得智。
三摩地
  此云等持。離沉掉名等。令心住一境名持。
獲二殊勝
  上合聖。與諸佛同一慈力。下合凡。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妙用超越。故云殊勝。
三障
  煩惱。業。報曰三。覆蔽正道曰障。
三德
  法身。解脫。般若為三。常。樂。我。淨。為德。
六度
  謂以施戒。忍。進。禪。慧。徧施。能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
五欲
  色。聲。香。味。觸為五。希須名欲。止觀云。五塵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須欲之心故。
多羅葉
  此翻岸形。如此方椶櫚相似。直而且高。葉可書經。
見道用
  初果見理破惑故。
閻浮提樹
  翻為穢樹。其色赤黃帶紫焰。果汁點物成金。汁流入河。染石為金沙。
四惡趣
  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為四。因中不修善法為惡。果感異類受身為趣。
千輻相紋
  輻。車輪中之輻也。如來足下紋相。如千輻輪故。

  池上聲。
自然智
  非佛天人所作。本有之也。亦名一切種智。
無師智
  不從他人所聞。
他化自在天
  亦名大自在。即欲界頂天也。若須五欲境時。餘天為化。假他所作。以成己樂故。
阿迦尼吒天
  即色究竟天。
無色四天
  謂空處。識處。無所有非非想也。
有餘
  謂見思已斷。尚餘現受色身故。
分段
  謂六道眾生。隨其業力所感。壽有分限。身有形段故。
無餘
  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眾之身。俱得滅盡故。
變易
  謂因移果易故。
譬喻
  以類比況曰譬。開曉令悟曰喻。
毗盧圓鏡
  亦云大圓鏡智。以無邊佛智。照廣大佛鏡。到其源底故。
三毒
  貪嗔癡為三。傷害出世善根曰毒。
恒河
  即殑伽河。華言天堂來。見從高處來故。諸經多以為量者。有四義故。一。人多識之。二。入者得福。三。八河中大。四。是佛生處。
種子不淨
  父母遺體。赤白所成。經云。此身非蓮華。亦不由旃檀。糞穢所長養。但從尿道出。
我執
  謂執五蘊等法。有實主宰故。
法執
  謂執五蘊等法。心外實有故。
釋迦彌多羅
  此云能支。
三果
  梵語阿那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