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名。今衣楞伽起信。唯識攝論以明藏識。梵云阿棃耶。或云阿賴耶。此云含藏識。謂含藏一切善惡因果。染淨種子(真諦翻無沒識亦取任持不失之義)。此有二宗。唯識師謂真如隨緣。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即真妄和合識。攝論師謂外塵本無實唯有識。是大菩薩。佛果證行。此即全指真如為真識。此亦如來隨宜異說。後有宗師。第八識外。別立第九清淨真識。今準楞伽。略明三種。經云。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種相。何等為三。謂真識(即是真如)。現識(亦名藏識)分別事識(亦名轉識)。此約真如隨緣不變。不與妄合為真識。不變隨緣。和合現起為現識。譬如明鏡眾色像現。餘之七識。為分別事識。用此三種統收諸說。彼經文云。如來藏名阿賴耶。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爾不絕。又云。如來藏者。為無始虗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今明此識體本真淨。隨緣妄動積藏業種。名為第八。轉趣諸根為第七(名為傳送亦名染污)。流於心意為第六。徧至五根為五識。所造成業。第七攬歸。第八含藏。成熟來果。果有善惡依正差別。今就已成。差別法中。了無差別。故云唯識。即知十界依正因果。同一識體。未有一法而非識者。楞伽偈云。譬如巨海浪。無有若干相。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今明戒體。造雖在六。起必因八。造已成種還依於八。問。八識之相可得知乎。答。通而為言。法法皆是。別就己身現前陰入。無非識變。始來末去。任持報命。六識依止憶持往事。睡眠魂夢。故習瞥起。皆可知也。
四出立意
問。二宗談體自足。何須別立圓教。
答。兩宗出體。教限各殊。若唯依彼。則辨體不明。若復不依。則宗途紊亂。故準二經。別立一教。窮理盡性。究竟決了。使夫學者修持有托。發趣知歸。為諸有福田。紹眾聖因種。興隆佛法。超越生死。萬劫未聞此生獲遇。除茲一道。更無餘途。若非究。我祖乘。須信投心無地。一生虗度。豈不設哉。嗚呼。
五示所據
問。依何教義立此教耶。
答。下引法華涅槃二經為證。法華開聲聞而作佛。涅槃枎小律呂談常。舍此二經。餘無此義華嚴隔出。方等彈訶是以梵網斥二乘為邪見。學則有違。善戒指小法為方便。不學成犯。二部之異。於此自明。
問。前二云宗此標教者。
答。據云三宗理無偏局。然既別標。不無其致。由前兩計。□有宗黨。今此直示大乘圓義。以決前體。故但云教耳。
○出家教意
出家以信智為本
事鈔(下四)云。然信為道源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脫之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來曉此。徒自剃著。內心無道。外儀無法。縱放愚情。還同穢俗。所以入法至于皓首。觸事面牆者。良由自無奉信聖智無因而生。但務養身寧知出要勝業。
出家元緣(并料簡利鈍出沒之義)
業疏引華嚴偈云。若有不識出家法。樂著生死不求脫。是故菩薩捨國財。為之出家求寂靜。五欲所縛不離家。欲令眾生解脫故。示現不樂處五欲。是故出家求解脫。以此文證。眾生無始。纏著家屬。無思解脫。故大士引出於世。此據常沒下凡。隨欲有者。廣如郁伽長者。涅槃經中。家及非家。相比顯過。方起欣厭。得預法門。有大利機。心希拔俗。雖形在俗。性無恒固。不在言限。故淨名言。汝但發心。便是出家便為具足是也。就分四句。既出從道志求解脫。心形俱出也。雖形附道。而心沈世。形出心沒也。如淨名說。心出形沒也。躭滯五欲。縛著居家。俱不出也。
濟緣引郁伽長者經。居穢品云。居家菩薩。當知在家穢污之事。常作念故。名為居家。斷諸善根本。是名居家。乃至居家如羅網。如毒蛇。如火燒身等。涅槃云。居家迫窄。猶如牢獄。一切煩惱。由之而生。出家寬曠猶如虗空。一切善法由之增長。若在居家。不得盡壽淨修梵行。我今應當剃除鬚髮出家學道。維摩經諸長者子問云。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汝等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出家。即是具足。爾時三十二長者子。即發菩提心等。以佛令剃染受具。本為發大道心。既已發心何須出受。故云即是。此言乃被上達圓機。末俗凡流無宜倚濫。
資時(下四)引智論云。如優鉢羅花(即蓮華也)比丘尼本生經說。佛在世時。此尼得羅漢果。化諸婦女出家。彼云。我等持戒為難。恐破戒墮地獄。尼云。墮者從墮久有出期。我念昔時曾為戲女。因著袈裟。至迦葉佛時。乃得出家。由破戒故墮獄。今值釋迦却得出家解脫。彼論又云。佛在祗園。有婆羅門。因醉故來至佛所求度。佛敕阿難度之。彼既醉醒。乃却還家。比丘問佛。佛答以無量世來。無出家心。因醉發心。後當得道。因說出家偈曰。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
不為道求出
業疏(二下)引智論云。六情根完具。智鑑亦明利。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禽獸皆亦知。欲樂以自恣。而不知方便。為道修善事。既已得人身宜勉自利益。不知修道行。與彼亦何異。道行何耶。一切無染者是也。良由眾生無始封著。是此是彼。是得是失。因之起染纏縛有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