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26-中国撰述礼忏部-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清-咫观-第143页

娑正(三十九) 羅娑伽羅娑羅(四十) 羅娑伽羅阿地他禰(四十一) 久舍離(四十二) 波羅啼久舍離(四十三) 毗久舍離(四十四) 他啼(四十五) 修陀多至啼(四十六) 修波羅奢多至啼(四十七) 修波羅啼癡啼(四十八) 修離(四十九) 修目企(五十) 達咩(五十一) 達達咩(五十二) 離婆(五十三) 遮婆離(五十四) 阿[少/兔]舍婆離(五十五) 佛陀迦舍昵求禰(五十六) 佛陀迦舍求禰(五十七) 娑婆訶(五十八)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九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十
以上密壇寶法。壬集已詳。孔雀。金光明最勝王無量真言。尚待補錄。其水陸本宗。另作數條。續於壬字之後。但既非龍藏彙記所存。又非蕅書所錄。殆或有或無矣。然木本水源。不忍棄置。姑存梗概云。以上壬字是增出諸法。雖非一一單有卷冊。然聖所寄。亦名法寶。茲之懺法。銜接而來。兼及餘法。
一心奉請慈悲道場懺法(拜觀同上)  梁天監年高僧倣淨住子製。
  歸依三寶第一 斷疑第二 懺悔第三 發菩提心第四 發願第五 發回向心第六 顯果報第七 出地獄第八 解怨釋結第九 自慶第十 警緣三寶第十一 懺主謝大眾第十二 總發大願第十三 奉為天道禮佛第十四 奉為諸仙禮佛第十五 奉為梵王等禮佛第十六 奉為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第十七 奉為龍王禮佛第十八 奉為魔王禮佛第十九 奉為國王人道禮佛第二十 奉為諸王王子禮佛第二十一 奉為父母禮佛第二十二 奉為過去父母禮佛第二十三 奉為師長禮佛第二十四 為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五 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六 為阿鼻地獄禮佛第二十七 為灰河餓鬼等地獄禮佛第二十八 為飲銅炭坑等地獄禮佛第二十九 為刀兵銅釜等地獄禮佛第三十 為火城刀山等地獄禮佛第三十一 為餓鬼道禮佛第三十二 為畜生道禮佛第三十三 為六道發願禮佛第三十四 警念無常第三十五 為執勞運力禮佛第三十六 發回向第三十七 菩薩回向法第三十八 發願第三十九 凡八段  囑累第四十。
一心奉請方等三昧行法(拜觀同上)  隋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記。
  方等秘法具六緣第一。一法緣。二善知識。三前方便。四辦衣。五行法。六供養 識遮障第二。一洗浴調適。二飲食調適。三行道調適。四坐禪調適 禁法第三。一七日要心。及誦呪。二請師受戒。及發露。三見善惡業相。及十法王子等。不得向人說 內律要訣第四。一明五篇戒滅不滅相。二明十惡十善業滅不滅相 修行第五。受戒第六。不說。
一心奉請法華三昧懺儀(拜觀同上)  瓦官寺沙門釋智顗。輒采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意。撰此法門。流行後代。
  勸修第一 方便第二 正入道場方法第三 正修行方法第四。一嚴淨道場。二淨身。三三業供養。四奉請三寶。五讚歎三寶。六禮佛。七懺悔。八行道旋遶。九誦法華經。十思惟一實境界 略明修證相第五。
一心奉請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拜觀同上)  唐國清沙門湛然撰。
  撰香華禮佛等偈。以便運想。及逆順十心略懺文等。
一心奉請金光明懺法補助儀(拜觀同上)  宋天台東掖山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 按文開章以定詮次第二 別明禮請灑散二法第三 略明能請及所求離過第四 總示事理觀慧所依第五 補助正修十科事義第六。一嚴淨道場。二清淨三業。三香華供養。四召請誦呪。五讚歎述意。六稱名散灑。七禮敬三寶。八修行五悔。九旋遶自歸。十唱誦金光明典。
一心奉請金光明最勝懺儀(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大段與前儀同。而觀慧文略。
一心奉請往生淨土懺願儀(拜觀同上)  沙門遵式。轍采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等諸大乘經。集此方法流布諸後。普結淨緣。
  一嚴淨道場。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燒香散華。五禮請法。六讚歎法。七禮佛法。八懺願法。九旋誦法。十坐禪法。
一心奉請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拜觀同上)  東山沙門遵式。始於天台國清集。於四明大靁山蘭若再治。
  敘緣起第一 明正意第二。一莊嚴道場。二作禮。三燒香散華。四繫念數息。五召請。六具楊枝淨水。七誦三呪。八披陳懺悔。九禮佛旋遶。十誦經。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大悲心呪行法(拜觀同上)  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一嚴道場。二淨三業。三結果。四修供養。五請三寶諸天。六讚歎申誠。七作禮。八發願持呪。九懺悔。十修觀行。
一心奉請熾盛光道場念誦儀(拜觀同上)  宋天竺寺沙門遵式撰。
  第一設壇場供養 第 二示方法 第三揀眾清淨 第四誦呪法 第五三業供養禮請陳意自為七。一供養。二奉請。三讚歎。四作法持呪。五禮佛。六懺悔。七行道旋遶 第六疑釋 第七誡勸檀越。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呪課法(拜觀同上)  宋霅川沙門仁岳撰。
  一法式 二觀想 三禮讚 四持誦 五懺願 六證驗 七釋疑。
一心奉請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