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16-中国撰述礼忏部-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唐-宗密-第43页

不空須持鍊  便如煩惱有根拔  既失真常圓淨理  卻成增減屬營為  故說兩門相解縛  皎然法義等琉璃
  次下第三顯淺難造深。文二。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第十三 三 述初所造離念
演宗答義俱終畢  恐滯名言續又袪  欲表深去不易造  莫將分別契如如  圓覺妙心絕對待  故標為本佛諸餘  成佛不成皆義說  菩提寂滅亦空虗  無妄輪迴及解解  亦非修證後方除  以楔出楔誰留楔  稽首如空無所居
  次下述第二能造帶情。文四。今此一段經有三。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親證所現涅槃(小智也)。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凡心也。上第一舉喻彰劣也)。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上皆第二舉喻顯情也)。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上皆三誡息妄心也)。
第十四 四 偈述
上明所造玄玄妙  欲彰能□固疑難  小智凡心皆不入  以斯兩類例多般  四果身心皆斷滅  尚不能至自泥洹(小智也)  何況思惟分別旨  測度如來大涅槃(凡心也)  如人聚集諸螢火  欲燒四寶大峯巒  縱使勤勞經累月  豈能損著一毛端  故佛先斷□妄本  妄心須向自心看  真妄根源既了達  此類方從佛境觀
  次下當四中重彰妄義。及大文第四結問不當理。(偈文二唱)。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縱實有思惟。尚不能證覺。何況此心早亡。如於空華。自無其體。向上更欲求證。何異空華結果。故云展轉妄想也)。無有是處(上皆重彰義。下結問不當理)善男子。虗妄浮心。多諸幻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列。非為正問。
第十五 三 釋文
此後重彰妄想義  猶恐分別未全忘  有作思惟從想起  起因塵境屬無常  本非自己真心體  已似空華乱眼光  用此辨於佛境界  空華結果豈相當  虗妄浮心多巧見  不能方便入真場  即驗汝言屬分別  非為正問自思量
第十六 五 釋難
(初一偈敘難意。後四偈通釋)。
  經文前後似相違(前讚善哉。此責正非)  不言復恐後人疑  前讚善哉如是問  今云非正毀其詞  讚者美其發起問  青之欲表理難窺  此科疑處根元病  最彰圓宗頓悟機  若不微尋諮問佛  學人世世積迷癡  微起有功又讚歎  照然豈不意如斯  今欲結成真實理  直令進入不思議  須可分別諸言論  始得情忘絕百非  剛藏所微意在責(責此之過始彰〔微〕起有功也)  責之始顯理精微(乍看前後相違。細詳始終符合也)  理顯功歸剛藏力  責之兩意轉增暉
至心懺悔
佛名經云。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夫欲懺悔一切罪鄣。令得根本永滅盡者。先當運心。欲得滿足諸波羅蜜。欲得成就無上菩提。欲得滿足一切菩薩行願。應作是念。我學過去未來現在菩薩修行大捨。破骨出心施於眾生。如智勝菩薩。及迦尸王菩薩。捨妻子等。布施貧乏。如不退菩薩及阿翅羅那王。須達拏菩薩。莊嚴王等菩薩。入於地獄救苦眾生。如大悲菩薩。及善眼天子等。齊救惡行眾生。如善行菩薩。及勝行等菩薩。捨頂上寶天冠。并剝頭皮而與。如勝上身菩薩。及寶髻天子等菩薩。捨眼布施。如愛作菩薩歡喜行菩薩月光王等菩薩。捨耳鼻施諸乞者。如無怨菩薩。及勝行王菩薩。捨齒施諸眾生。如華齒王菩薩。六牙象王等菩薩。捨舌布施。如不退菩薩。及善面王等菩薩。捨手足布施。如常精進菩薩。及無憂王堅意王等菩薩。壞身出血布施眾生。如法業菩薩。善意王。月思天子等菩薩。捨肉髓。如安隱菩薩。饒益菩薩。及一切施王等菩薩。捨大腸小腸肝肺脾腎。如善施菩薩。降魔自在菩薩。及自遠離諸惡王等菩薩。捨身一切大小支節。如法自在菩薩。及光勝天子等菩薩。捨皮如清淨藏菩薩。及金脇鹿王等菩薩。捨平足指。如堅精進菩薩。閻浮提自在王等菩薩。捨連肉指甲。如不可盡菩薩。及求善法天子等菩薩。以此布施乞者。如無悔厭菩薩。無礙王菩薩。捨身飼虎。如摩訶薩埵王子菩薩。打骨出髓供養般若波羅蜜。如薩陀崙菩薩。秤身代鴿及與貧窮眾生作給使者。如尸毗王菩薩。捨身飼五羅剎。如慈力王菩薩。捨四天下大地及莊嚴。如得大勢至菩薩。及勝功德月天子等菩薩。為求迎法。生難遭想。有人說言。若能投身七仞火坑。當施汝法。菩薩聞已。歡喜涌躍。作是思惟。我為法故。尚應久住阿鼻地獄。何況纔入人間火坑。奇哉正法。甚為易得。但與我說。為入火坑。如求善法菩薩。金剛思惟菩薩。處於王位求正法時。乃至但為一文一字一句義。生難得想。能悉罄捨海內所有。若近若遠。國土城邑。人民庫藏。園池屋宅。樹林華果。乃至一切珍奇妙物。宮殿樓閣。妻子眷屬。及以王位悉能捨之。於不堅中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