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有期度。或食生膾。或噉五辛。熏穢經像排突清眾。縱恣心思。不知限極。疎遠善人。狎近惡友。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或貢高憍慢。偃蹇自用。虜扈抵突。不識人情自是非他。希望憿幸。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或臨財無讓。不廉不能。屠肉沽酒。欺誑自活。或出入息利。計時賣日。聚積苛尅。貪求無厭。或無戒德。空納信施。受人供養。不慚不愧。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或捶奴撲婢。驅使僮吏不問饑渴寒屠。或癈折橋梁。杜絕行路。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又或放逸自恣。無記散亂。樗蒲圍碁。羣會屯聚。飲酒食肉。更相澆餞。無趣譚話論說天下。從[牙-才+十]竟戚虗喪天日。初中後夜禪誦不修。懈怠懶墮。尸臥終日。於六念處心不經理。見他勝事。便生嫉妬。心懷磣毒。備起煩惱。致使諸惡猛風。吹罪薪火。常以熾燃。無有休息。三業微善一切俱焚。善根既盡。為一闡提。墮大地獄。無有出期。是故弟子。今日至到稽顙向十方一切三寶。懺悔上來所有一切眾罪。若輕若重。若麤若細。自作教他作。若隨喜作。以勢力逼迫令作。如是乃至讚歎行惡法者。今日至誠發露懺悔。願皆消滅。
又弟子等。依教悟理。照真察妄。反自思惟。多劫生中所造罪業。若不懺悔。必墮三途。累劫受殃。善根難續。哀哉大險。造此愆違。痛矣愚癡不知改悔。若猶隱覆。成決定因。臨命終時。地獄相現。風力解體。意想慞惶。隨惡業牽備受苦毒。燄[?*雲]電爍沸鼎雷奔。獄卒振威鐵虵縱毒。鋒刃亂起。苦具交馳。喪瞻巳魂。莫知依救。冥冥厚夜。累劫窮年。八熱八寒。無不經歷。從地獄出。或墮畜生。大蟒毒蟲無類不文。或受餓鬼。骨節燒燃。積劫餓虗受苦無極。我今歸命三寶。懺洗罪愆。諸佛大悲。願垂拔濟。頓袪愚業。翻作淨因。身心齊空。罪福無住。了見真性等佛法身。三業罪愆成三解脫。六根重障翻作六通。劒樹刀山皆成寶蕚。裂河沸屎盡作花池。法界穢邦一時清淨。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至心發願
願弟子等。承是懺悔無明顛倒五逆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遇正法緣。正信心生。正見明了。菩提心發。菩薩行圓。為護法城。弘通大道。像法不法皆願主持。在家出家常為佛子。又願承是懺悔一切諸惡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慈和忠孝。謙卑忍辱。知廉識耻。先意問訊。循良貞謹。清潔義讓。於僧於俗無不欽承。若怨若親無不愛念。遠離惡友。常遇善緣。守攝六根。警護三業。捍勞忍苦。心不退沒。立菩提志。荷負眾生。常與眾生作所依止。
發願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一切眾生類 死法常現前 設以諸方便 不能遮此法 久受無量樂 必定還退沒 是故諸人天 不應縱貪欲 欲洄澓所轉 中後常苦惱 云何愚癡人 於欲生愛樂 如妙色毒華 如觸猛火燄 欲樂亦如是 後受大苦惱 如火益眾薪 其燄不可滅 自他俱能燒 欲樂亦如是
圓覺道場禮懺禪觀法事卷第三
根本寫本
寬元二年十月十七日於栂尾西房以經藏唐本盡寫之(云云)
第二轉建仁七年三月二十日於山井[(光-儿+?)*?]
圓覺道場禮懺禪觀法事卷第四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四上
(讚懸譚二十唱四十五偈)。
懺悔根本無明願成就始覺(作兩上)。
直歎佛
粵若稽古。覺王光宅法界自受用土。佛佛道同。妙色靈心。湛爾常住。不可得而思議矣。然其現身應物。說法利生。逐器多途。互有隱顯。或居淨土。說十五本經。或應娑婆。談十二分教。或染淨無礙。方廣華嚴十五本中。圓覺是其一也。然尊觀經無量壽忻極樂。趣於一方。此典稟盧舍那。悟頓淨見於諸國。雖皆淨土。進趣殊途。彼懇願而往生。此鍊心而證入。妙(矣)切(矣)大哉博哉。頓漸俱收。利鈍皆攝。其唯我無上法王慈悲之智願也。我依時禮懺。所生善根。廻施有情。成正覺道。
從此後。每至偈頌前八禮。偈後十二禮。悉同第三上。若要廣用。即依第二上也。一一偈初。至心歸命禮等。偈末願我普共等。依第三上也。
讚述懸談十門
第一 述教起因緣門有其十意
第一唱中初偈總標。後偈述。初二意。一顯示因行有本故。二泯絕果相成圓故。
欲識此經圓頓處 先聽教起本因緣 佛有希奇十種意 故開秘密普流傳 初示波羅諸行本(六波羅蜜行之根本也。下句即是) 皆依反照覺心圓(文在文殊章) 次說轉依亦泯絕(諸教說。轉煩惱生死為菩提涅槃二無上果。此宗即俱泯絕。文在金剛藏章中) 方名究竟果無邊(泯對待轉依之相。方顯究竟覺本之體。是稱性之果。通凡徹聖。無邊無量也。文在彌勒章末)
二 述其次四意
三陳頓悟理應修 幻盡覺滿入真流(普賢章) 四盡甚深疑惑念 新成舊佛有因由(金剛藏章) 五斷輪迴根本愛 愛憎盡處死生休(彌勒章) 六破無明幽隱障 賴耶潛伏六根遊(業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