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問謂。悟達之士政願求生。汝但未悟。悟則淨土之趨萬牛莫挽者。此也。又云。汝將謂一悟之後習漏永除便不退轉耶。更無徧學佛法修行證果等事耶。便上齊諸佛入生入死不受障緣所撓耶。審如是諸大菩薩。修六度萬行。經恒沙劫者。是皆媿汝。教有聲聞出胎之昧。菩薩隔陰之昏。況近時薄解淺悟。自救不了者乎。縱悟處深遠。行解相應。奈何未登不退。力用未充。居濁惡。化剛強。先聖未許。如未完不固之舟。濟多人於惡海。自他俱溺。其理必然。故往生論。欲遊戲地獄門者。必生彼土。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救苦眾生。以此因緣求生淨土。先聖云。未得不退轉位。不可混俗度生。未得無生法忍。要須常不離佛。譬如弱羽只可傅枝。今釋迦已滅彌勒未去。四惡趣苦因果牽纏。外道邪魔是非扇亂。女色淫聲之相惑。惡緣薉觸之交侵。無現佛可依。又境緣所撓。初心悟達之人尠不遭其敗者。所以世尊殷勤指歸極樂。良有以也。蓋彼彌陀現在說法。樂土境緣種種清淨。儻依彼佛。忍力易成。高證佛階。親蒙授記。然後出化眾生。去來無礙。多見今之禪者不究如來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為狂妄。見修淨土則笑曰彼學愚夫愚婦之為。余嘗論其非鄙愚夫婦。乃鄙文殊.普賢.龍樹.馬鳴等也。非特自迷正道。失善根。喪慧身。亡佛種。且成謗法之業。鄙聖之殃。佛祖視為可哀憐者。於是永明和上深憐痛哀。剖出心肝。主張淨土。既自修又化世。臨終種種殊勝相現。徑生極樂上品。夫永明悟達磨直指之禪。又致身極樂上品。以此解禪者之執情。為末法勸信。余謂其深有功於宗教者此也。真歇了禪師云。洞下一宗。皆務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機。又云。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非淨業見佛尤簡易於宗門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至如天衣懷.圓照本.北磵簡.天目禮等諸大老。皆禪門宗匠。究其密修顯化。發揚淨土之旨。不約而同。廣如彼文。不能盡錄。是故當知。禪宗密修不離淨土。初心頓悟未出童真。入此者方為堅固不退之門。
十示真法者
一切法門言空言有未為究竟。此念佛三昧即念而淨淨非是無。即淨而念念非是有。達淨無依即是念體。了念本離即是淨用。是故非淨外有念能念於淨。淨外有念念即有所。所非淨故。非念外有淨能淨於念。念外有淨淨即有二。二非淨故。當知諸佛順寂滅心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寂滅門。諸佛順常樂我淨心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常樂我淨門。諸佛順平等眾生心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平等眾生門。諸佛順大悲智業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大悲智業門。諸佛順無作無為不可思議業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無作無為不可思議門。諸佛順塵勞煩惱性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塵勞煩惱門。諸佛順微塵芥子相而嚴淨土。念淨土當入一切微塵芥子門。以上諸大法門。但一聲阿彌陀佛皆悉證入。亦無能證所證之相。若不爾者則是有餘之淨。念佛三昧即不如是。
第三部類門
夫如來說教廣有多門。或偶拈一題。或因緣舉出。唯念佛一門頻形讚歎。如高巒之峙平原。躍空而出。金星之晃沙磧。映日即明。法門殊勝未有逾此者也。今約諸經言西方大事者。一槩收入。分經緯二義。經非專談安養者不收。緯則泛舉念佛者亦入。登蔥山而樵玉首採羊脂。泛溟海而斮香忍捐牛首。聞所未聞。望於來哲。
一經中之經 二經中之緯 三緯中之經 四緯中之緯
一經中之經者
無量平等清淨覺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無量壽莊嚴經.大寶積第十八無量壽如來會。五同一經。前四譯稍不精。六大阿彌陀經。龍舒居士將前四譯和會者。然寶積一會旨富詞法。不知龍舒何以不見。又佛說阿彌陀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二同一經。而初簡淨。又觀無量壽經言十六觀。修持法門備載此經。上三種經專為西方起教。如天中天。人中王。不必排抑太虗空。一尚不得豈有二哉。經中妙義具見餘門。
二經中之緯者
鼓音聲王經。持阿彌陀佛名。臨命終時。佛與聖眾接引往生。又後出阿彌陀偈經。共五十六句。二經亦專言淨土。言義較前甚略。又鼓音重持呪。偈經伽陀部。皆非教本故。
三緯中之經者
華嚴經。普賢菩薩發十大願。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散壞。一切威勢退失。惟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往生極樂世界。即見阿彌陀佛。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經無數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乃至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得生極樂世界。又解脫長者云。我欲見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隨意即見。如是十方如來欲見即見。我能了知如來國土莊嚴神通等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行處亦無住處。亦如己身無來無去無行住處。法華經。聞是經典如說修行。命終即往。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眼根清淨。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楞嚴經。大勢至白佛。超日月光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