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見崑崙
漢莊伯微。每於日落。時。面對西北。想崑崙山。久之見崑崙仙人。傳法得度。此彷彿與西方日觀相似。但彼屬妄想。不修正。觀耳。久積妄想以精誠之極。尚得遂其所見。況一心正。觀。三昧成就。而不往生者哉。
竹窓二筆
鴈蕩山
台鴈號兩浙名山。而鴈蕩尤奇有。輕千里裹糧而往遊者予昔應太平之請。去鴈蕩僅一由旬。期滿院主白予為鴈蕩遊。予欲往。而忻然從遊者百餘眾。因計彼山久無接待。徘徊歷覽。往返不下半月費粟數石。院貧不能支遂堅執己之。眾怏怏。乃慰之曰。鴈蕩之勝。在震旦中。尚有過之者。即震旦最勝處。不及天宮天宮展轉最勝處。不及西方極樂。世界。公等不慕極樂。而沾沾鴈蕩是慕。也竟不去。
鮑勔
真誥云。鮑勔未知道但朝暮扣齒不息鬼使不能取。蓋扣齒集身中之神。神不離。故鬼不得近。向使以扣齒之力修真。何真之不成。予謂豈獨修真。以扣齒之力。念念扣已而參。何佛之不成乎。夫身中之神。秪是一精魂耳。力尚。伏鬼。況經云。受持一佛名者有百千大力天神為之擁護。又云。念佛之人。佛在其頂。今也勤為扣齒之細故。而甘捨念佛之大道惜哉。
結社會
結社念佛。始自廬山遠師今之人。主社者得如遠師否。與社者得如。十八賢否則。宜少不宜多耳以真實修淨土。者。亦如僧堂中人故也。至於男女雜而同社此則廬山所未有。女人自宜在家念佛勿入男羣。遠世譏嫌。護佛正法。莫斯為要。願與同衣共守之。又放生社。亦宜少不宜多。以真實慈救生靈者。亦如佛會中人故也。愚意各各隨目所見。隨力所能。買而放之或至季終。或至歲終。同詣一處。會計所放。考德論業片時而散。母侈。費齋供。毋耽玩光陰。可也。願與同衣共守之。
後身(一)
讚西方者。記戒禪師後身為蘇子瞻。青草堂後身為曾魯公。遜長老後身為李侍郎。南菴主後身為陳忠肅。知藏某後身為張文定。嚴首座後身為王龜齡。其次。則乘禪師為韓氏子。敬寺僧為岐王子。又其次。善旻為[菧-氐+((中-口+(巨-匚))/土)]司戶女。海印為朱防禦女。又甚而鴈宕僧為秦氏子檜。居權要。造諸惡業。此數公者。向使精求淨土。則焉有此。愚謂大願大力。如靈樹生生為僧。而雲門三作國王。遂失神通。百世而下。如雲門者能幾。況靈樹乎。為常人。為女人。為惡人。則展轉下劣矣。即為諸名臣。非計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後身(二)
或謂諸師後身之為名臣。猶醒醐反而為酥也。猶可也。為常人則酪矣。為女人則乳矣。乃至為惡人則毒藥矣。平生所修。果不足憑仗乎。則何貴於修乎。是大有說。凡修行人二力。一曰福力。堅持戒行。而作種種有為功德者是也。二曰道力。堅持正觀。而念念在般。若中者是也。純乎道力如靈樹者置弗論。道力勝福力。則處富貴而不迷。福力勝道力。則迷於富貴。固未可保也。於中貪欲重而為女人。貪嗔俱重而為惡人。則但修福力而道。力轉輕之故也。為僧者。究心於道力。宜何如也。雖然。倘勤修道力。而更助之以願力。得從於諸上善人之後。豈惟惡人。將名臣亦所不為矣。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後身(三)
韓擒虎云。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榮之也。不知閻王雖受王樂。而亦二時受苦。葢罪福相兼者居之。非美事也。古有一僧。見鬼使至。問之。則曰迎取作閻王。僧懼。乃勵精正念。使遂不至。昔人謂。行僧不明心地。多作水陸靈祇。雖未必盡然。容有是理。下生猶勝天宮。天且弗為。況鬼神乎。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參究念佛
國朝洪永間。有空谷。天奇。毒峯。三大老其論念佛。天毒二師。俱教人看念佛是誰。唯空谷謂只直念去。亦有悟門。此二各隨機宜。皆是也。而空谷但言直念亦可。不曰參究為非也。予於疏鈔。已略陳之。而猶有疑者。謂參究主於見性。單持乃切往生。遂欲廢參究而事單持。言經中止云執持名號。曾無參究之說。此論亦甚有理。依而行之決定往生。但欲存此廢彼。則不可葢念佛人見性。正上品上生事。而反憂其不生耶。故。疏鈔兩存而待擇。請無疑焉。若夫以誰字逼氣下行。而謂是追究念佛者。此邪謬誤人。獲罪無量。
淨土難信之法
淺淨土者。以為愚夫愚婦所行道。天如斥之。謂非鄙愚夫愚婦。是鄙馬鳴。龍樹。文殊。普賢也。故予作彌陀經。疏鈔。乃發其甚深旨趣。則又以為解此經不宜太深。是畢竟愚夫愚婦所行道也。佛謂此經難信之法不宜然乎。
淨土難信之法(二)
或謂不宜太深者。此經本淺鑿之使深。故不可噫。法華以治世語言。皆即實相。而此經橫截生死。直登不退。寧不及治世語言乎。或又謂此經屬方等。疏以為圓。則不可。噫觀經亦方等攝也。智者圓之。圓覺亦方等攝也。圭峯圓之。彌陀經予特以為分圓。何不可之有。佛言難信之法。不其然乎。
淨土難信之法(三)
華嚴第十。主藥神得念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清涼疏。謂趣稱一佛。三昧。易成。敬一心濃。餘盡然矣。況心凝覺路。闇蹈大方者哉。前數語宏讚專念。後二句入理深談。誰謂淨土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