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则不如是其甚也,是莫敢不浅也。
“和则同”,和也者,小体恋恋然不患于心也,和于仁义。仁义,心[也]。同者,与心若一也,□约也,同于仁[义]。仁义,心也,同则善耳。
【经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喻而知之,谓之进之。辟而知之,谓之进之[18]。47几而知之,天也。“上帝贤汝,毋贰尔心”,此之谓也。◆
【说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弗目也,目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目之也者,比之也。“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者也,天之监下也,集命焉耳。循草木之性,则有生焉,而无好恶。循禽兽之性,则有好恶焉,而无礼义焉。循人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不循其所以受命也,循之则得之矣,是目之已。故目万物之性而[知人]独有仁义也,进耳。“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文王源耳目之性而知其好声色也,源鼻口之性而知其好臭味也,源手足之性而知其好佚愉也,源心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故执之而弗失,亲之而弗离,故卓然见于天,著于天下,无他焉,目之也,故目人体而知其莫贵于仁义也,进耳。
“譬而知之,谓之进之。”弗譬也,譬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譬丘之与山也,丘之所以不口名山者,不积也。舜有仁,我亦有仁,而不如舜之仁,不积也。舜有义,而我亦有义,而不如舜之义,不积也。譬比之而知吾所以不如舜,进耳。
“喻而知之,谓之进之。”弗喻也,喻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喻之也者,自所小好喻乎所大好。“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思色也。“求之弗得,寤寐思服。”言其急也。“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言其甚急也。如此其甚也,交诸父母之侧,为诸?明有死弗为之矣。交诸兄弟之侧,亦弗为也。交诸邦人之侧,亦弗为也。畏父兄,其杀畏人,礼也。由色喻于礼,进耳。
“几而知之,天也。”几也者,赉数也。唯有天德者,然后几而知之。
“上帝临汝,毋贰尔心。”上帝临汝,口几之也;毋贰尔心,俱几之也。
【经27】天施诸其人,天也。其48人施诸人,狎[19]也。(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
【说27】“天生诸其人,天也。”天生诸其人也者,如文王者也。
“其人施诸人”也者,如文王之施诸闳夭、散宜生也。
“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言所施之者,不得如散宜生、闳夭者也,则弗为法也矣。
【经28】闻道[20]而悦者,好仁者也。闻道而畏者,好49义者也。闻道而恭者,好礼者也。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50
【说28】“闻君子道而悦者,好仁者也。”道也者,天道也,言好仁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仁也,故能悦。悦也者,形也。
“闻君子道而威,好义者也。”好义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义也,故能威。威也者,形也。
“闻道而恭,好礼者也。”言好礼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礼也,故能恭。恭者,形也。
“闻道而乐,有德者也。”道也者,天道也,言好德者之闻君子道而以夫五也为一也,故能乐,乐也者和,和者德也。
附录《德圣》
四行成,善心起,四行形,圣气作;五行形,德心起,和谓之德,其要谓之一。其爱谓452之天,有之者谓之君子,五者一也。◆清浊者,德之[人](居),德者清浊之渊,身调而神453过,谓之玄同。◆圣之{足音}然者,{言夜}然者,发挥而盈天下者。圣,天知也。知人454道曰知,知天道曰圣。圣者声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谓之圣者,取诸455声也,知天者有声。知其不化,智也;化而弗知,德矣;化而知之,叕也。道者、德者、一者、天者、君子者,其闭塞谓之德,其行谓之道,其贤口者口备口口口457口口,故曰奋然作矣。口至之者。……贤者以……经经者至率(素)至青(精)何以能为者……广……则……目为者有聪明焉不可……为者手足不用……不用焉……460口可以口度为者……度为者……知……461……坐而忘退聪明去知俞己而上同……462……姓者谓所受口口有厚薄,其之善同后为之,后之已高,所登愈高,463……其所受,受其有也,口口有也,不可以求得也。464
--------------------------------------------------------------------------------
[1] 帛书本此段次序为仁、智、义、礼、圣。与竹简次序不同。
[2] 据帛书本补。
[3] 帛书作“轻”。
[4] 帛书作“精长”。
[5] 帛书此两句作“思不精长,不能悦”。
[6] 帛书以上几句补作“温则见君子道,见君子道则不忧,不忧则玉色”。玉色,《荀子法行》:“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缜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