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9-藏外

152-道德经注-汉-河上公-第4页

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圣人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
  以知古始是谓道纪。――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纲纪也。
  显德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谓得道之群也。
  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也。
  深不可识。――道德深远不可识知内视若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谓下句也。
  与兮若冬渉川。――举事辄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渉川,心犹难之也。
  犹兮若畏四邻。――其进退犹犹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邻知之也。
  俨兮其若客。――如客畏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
  涣兮若冰之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
  敦兮其若朴。――孰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
  旷兮其若谷。――旷者宽大,谷者空虚,不有德功名无所不包也。
  浑兮其若浊。――浑者守举真浊者不照然也。与众合同不自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谁也。谁能知水之浊止而净之,徐徐自清也。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生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夫唯不盈满之人能守蔽不为新成蔽者匿光荣也。新成者贵功名。
  归根第十六
  至虚极。――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净,至于虚极。
  守静笃。――守清净,行笃厚。
  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也。
  吾以观其复。――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念重本也。
  夫物芸芸。――芸芸者,华叶盛。
  各复归其根。――言万物无不枯落各复反其根而更生也。
  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
  是谓复命。――言安静者是为复还性命使不死也。
  复命曰常。――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
  知常曰明。――能知道之所常行,则为明。
  不知常,萎作凶。――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
  知常容。――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
  容乃公。――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
  公乃王。――公正无私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己躬也。
  王乃天。――能王德合神明乃与天子。
  天乃道。――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
  道乃久。――与道合同乃能长久。
  没身不殆。――能公能天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倶没不危殆也。
  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
  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
  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
  其次侮之。――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之。
  信不足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犹兮其贵言。――说太上之君举事犹贵重于言恐离道失自然。
  功成事遂。――谓天下太平也。
  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为只自当然也。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戸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也。
  知惠出有大伪。――智惠之君贱德而贵言贱质而贵文下则应之以为大伪奸诈。
  六亲不和有孝慈。――六絶絶亲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养也。
  国家昏乱有忠臣。――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尽无欲,不知廉,各洁己,不知贞。大道之君,仁义没,孝慈灭,犹日中盛时众星失光。
  还淳第十九
  絶圣。――絶圣制作反初守元五帝垂象苍颉作书不如三皇结绳无文。
  弃智。――弃智惠反无为。
  民利百倍。――农事修公无私。
  絶仁弃义。――絶仁之见恩惠,弃义之尚华信。
  民复孝慈。――德化淳也。
  絶巧弃利。――絶巧者诈伪乱真也。弃利者,塞贪路闭权门也。
  盗贼无有。――上化公政下无邪私。
  此三者。――谓上三事所弃絶也。
  以为文不足。――以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
  故令有所属。――当如下句。
  见素抱朴。――见素者当抱素守真,不尚文饰也。抱朴者当见其笃朴以示下,故可法则。
  少私寡欲。――少私者正无私也。寡欲者当知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