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9-藏外

65-庄子注-魏晋-向秀-第7页

,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今以言无是非,则不知其与言有者类乎不类乎?欲谓之类,则我以无为是,而彼以无为非,斯不类矣。然此虽是非不同,亦固未免于有是非也,则与彼类矣。故曰类与不类又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也。然则将大不类,莫若无心,既遣(一)是非,又遣其遣。遣之又遣之以至于无遣,然后无遣无不遣而是非自去矣。
  至理无言,言则与类,故试寄(二)言之。
  有始则有终。
  谓无终始而一死生。
  夫一之者,未若不一而自齐,斯又忘其一也。
  有有则美恶是非具也。
  有无而未知无无也,则是非好恶犹未离怀。
  知无无矣,而犹未能无知。
  此都忘其知也,尔乃俄然始了无耳。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谓无是非,即复有谓。
  又不知谓之有无,尔乃荡然无纤芥于胸中也。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以形相对,则大山大于秋豪也。若各据其性分,物冥其极,则形大未为有余,形小不为不足。〔苟各足〕(三)于其性,则秋豪不独小其小而大山不独大其大矣。若以性足为大,则天下之足未有过于秋豪也;(其)〔若〕性足者(为)〔非〕(四)大,则虽大山亦可称小矣。故曰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大山为小,则天下无大矣;秋豪为大,则天下无小也。无小无大,无寿无夭,是以蟪蛄不羡大椿而欣然自得,斥鴳不贵天池而荣愿以足。苟足于天然而安其性命(五),故虽天地未足为寿而与我并生,万物未足为异而与我同得。则天地之生又何不并,万物之得又何不一哉!
  万物万形,同于自得,其得一也。已自一矣,理无所言。
  夫名谓生于不明者也。物或不能自明其一而以此逐彼,故谓一以正之。既谓之一,即是有言矣。
  夫以言言一,而一非言也,则一〔与〕(六)言为二矣。一既一矣,言又二之;有一有二,得不谓之三乎!夫以一言言一,犹乃成三,况寻其支流,凡物殊称,虽有善数,莫之能纪也。故一之者与彼未殊,而忘(七)一者无言而自一。
  各止于其所能,乃最是也。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冥然无不在也。
  彼此言之,故是非无定。
  道无封,故万物得恣其分域。
  各异便也。
  物物有理,事事有宜。
  群分而类别也。
  并逐曰竞,对辩曰争。
  略而判之,有此八德。
  夫六合之外,谓万物性分之表耳。夫物之性表,虽有理存焉,而非性分之内,则未尝以感圣人也,故圣人未尝论之。〔若论之〕(二),则是引万物使学其所不能也。故不论其外,而八畛同于自得也。
  陈其性而安之。
  顺其成迹而凝乎至当之极,不执其所是以非众人也。
  夫物物自分,事事自别。而欲由己以分别之者,不见彼之自别也。
  以不辩为怀耳,圣人无怀。
  不见彼之自辩,故辩己所知以示之。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无成而几向方矣!
  付之自称,无所称谓。
  已自别也。
  无爱而自存也。
  夫至足者,物之去来非我也,故无所容其嗛盈。
  无往而不顺,故能无险而不往。
  以此明彼,彼此俱失矣。
  不能及其自分。
  物无常爱,而常爱必不周。
  皦然廉清,贪名者耳,非真廉也。
  忮逆之勇,天下共疾之,无敢举足之地也。
  此五者,皆以有为伤当者也,不能止乎本性,而求外无已。夫外不可求而求之,譬犹以圆学方,以鱼慕鸟耳。虽希翼鸾凤,拟规日月,此愈近彼,愈远实,学弥得而性弥失。故齐物而偏尚之累去矣。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所不知者,皆性分之外也。故止于所知之内而至也。
  浩然都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