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鈞、肺浮、腎營、脾代,如是則可言死生間甚矣。《三部九侯論》曰:鈴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此之謂也。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肝#7厥陰脈,自足而上,環陰器,抵少腹,又上貫肝鬲,布脅肋,故兩脅下痛引少腹也。其氣實則善怒。《靈樞經》曰:肝氣實則怒。
虛則目吭吭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肝厥陰脈,自脅肋循喉嚨,入頑顆,連目系。膽少陽脈,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毗後,故病如是也。.恐,謂恐懼,魂不安也。
取其經,厥陰與少陽,
經,謂經脈也。非其絡病,故取其經也。取厥陰以治肝氣,取少陽以調氣逆也。故下文曰:
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
肝厥陰脈,自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故頭痛。膽少陽脈,支別者,從耳中出走耳前;又支別者,加頰車。又厥陰之脈,支別者,從目系下頰裹,故耳聾不聰頰腫也。是以上文兼取少陽也。
取血者。
脈#8中血滿,獨異於常,乃氣逆之診,隨其左右,有則刺之。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問痛,兩臂內痛,
心少陰脈,支別者,循胸出脅。又手心主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其支別者,亦循胸出脅,下掖三寸,上抵掖下,下循懦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循臂行兩筋之問。又心少陰之脈,直行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上出掖下,下循騰內後康,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康,抵掌後銳骨之端。又小腸太陽之脈,自臂燸上繞肩甲,交肩上。故病如是。燸,人朱切。
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手心主厥陰之脈,從胸中出屬心包,下鬲歷絡三焦;其支別者,循胸出脅。心少陰之脈,自心系下鬲絡小腸。故病如是也。
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
少陰之脈,從心系上俠咽喉,故取舌本下及經脈血也。
其變病,刺郵中血者。
其或嘔變,則刺少陰之郵血滿者也。手少陰之郵,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當小指之後。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瘓腳下痛,
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痿,謂痿無力也。脾太陰之脈,起於足大指之端,循指內側,上內踝前康,上踹內,腎少陰之脈,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上揣內,出蟈內康。故病則足不收,行善瘓,腳下痛也。故下取少陰。○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善饑#9,肌肉痿。《千金方》云:善饑,足痿不收。《氣交變大論》云: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瘓。痿,於尼切,濕病也,足不能行也。瘓,音係,小兒病,又尺制切。
虛則腹滿腸嗚,飧泄食不化,
脾太陰脈,從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故病如是。《靈樞經》曰:中氣不足,則腹為之善滿,腸為之善嗚也。
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少陰,腎脈也。以前病行善瘓腳下痛,故取之而出血。血滿者出之。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
新校正云:按《千金方》作肩息背痛。
汗出,屍陰股膝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脈經》作膝孿。
脾踹腑足皆痛。
肺#10義氣而主喘息。在變動為咳,故病則喘咳逆氣也。背為胸中之府,肩#11接近之,故肩背痛也。肺養皮毛,邪盛則心液外泄,故汗出也。腎少陰之脈,從足下上循踹內出胭內康,上股內後康,貫脊屬腎絡膀胱。今肺病則脣脈受邪,故屍陰股膝牌踹腑足皆痛,故下取少陰也。民,苦刀切。踹,時轉切,跟也。腑,胡郎切,經也。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嗑乾,
氣虛少,故不足以報入息也。肺太陰之絡,會於耳中,故聾也。腎少陰之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今肺虛則腎氣不足以上潤於啞,故啞乾也。是以下文兼取少陰也。
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者,正謂端內側內踝後之直上,則少陰#12脈也。視左右足脈少陰部分有血滿異於常者,即時取之。
腎病者,腹大經腫,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經腫痛。
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
腎少陰脈,起於足而上循瑞,復從橫骨中,俠齊循腹裹上行而入肺,故腹大經腫而喘咳也。腎病則骨不能用,故身重也。腎邪攻肺,心氣內微,心液為汗,故寢汗出也。經既腫矣,汗復津泄,陰凝玄府,陽爍上焦,內熱外寒,故憎風也。憎風,謂深惡之也。
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腎少陰豚,從肺出絡心注胸中,然腎氣既虛,心無所制,心氣需肺,故痛聚胸中也。足太陽豚,從項下行而至足,腎虛則太陽之氣不能盛行於足,故足玲而氣逆也。清,謂氣清玲。厥,謂氣逆也。以清玲氣逆,故大腹小腹痛。志不足則神躁擾,故不樂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大腹小腹作大腸小腸。
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