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08-正统道藏太玄部-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王冰-第48页

br>  脈春弦夏鈞秋浮冬營,為逆順之變見異狀也。
  然脾脈獨何主?
  主,謂主時月。
  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
  納水穀,化津液,溉灌於肝心肺腎也。以不正主四時,故謂之孤藏。溉,古代切。
  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
  不正主時,寄王於四季,故善不可見,惡可見也。
  帝曰:惡者何如可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烏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新校正云:按《平人氣象論》云:如烏之喙。又別本喙作啄。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
  以主四支,故病不舉。
  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脾之孤藏,隊灌四傍,今病則五藏不和,故九竅不通也。《八十一難經》曰: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重,謂藏氣重疊。強,謂氣不和順。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
  瞿然,忙貌也。言以太過不及而一貫之,揆度奇怛皆通也。
  神轉不迴,迴則不轉,乃失其機。
  五氣循環,不愆時序,是為神氣流轉不迴。若卻行衰王,反天之常氣,是則卻迴而不轉,由是卻迴不轉,乃失生氣之機矣。
  至數之要,迫近以微,
  得至數之要道,則應用切近以微妙也。迫,切也。
  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著之玉版,故以為名,言是玉版,生氣之機。○新校正云:詳至數至名日玉機與前《玉版論要》文相重,彼注頗詳。
  五藏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
  受氣所生者,謂受病氣於己之所生者也。傳所勝者,謂傳於己之所剋者也。氣舍所生者,謂舍於生己者也。死所不勝者,謂死於剋己者之分位也。所傳不順,故叉死焉。
  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所為逆者,次如下說:
  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肝死於肺,位秋庚辛,餘四仿此。然朝主甲乙,晝主丙丁,四季上主戊己,哺主庚辛,夜主壬癸,由此則死生之早暮可知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生作者字#2。云占死者之早暮。詳此經文,專為言氣之逆行也,故死,即不言生之早暮。王氏改者作生,義不若《甲乙經》中《素問》本文。
  黃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則各傳其所勝。
  以上文逆傳而死,故言是逆傳所勝之次也。○新校正云:詳逆傳所勝之次,逆當作順,上文既言逆傳,下文所言乃順傳之次也。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藏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
  三月者,謂一藏氣之遷移。六月者,謂至其所勝之位。三日者,三陽之數以合日也。六日者,謂兼三陰以數之爾。《熱論》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二日陽明受,三日少陽受,四日太陰受,五日少陰受,六日厥陰受。則其義也。○新校正云:詳上文是順傳所勝之次七字,乃是次前注誤在此經文之下,不惟無義,兼校之全元起本《素問》及《甲乙經》并無此七字,直去之慮未達者致疑,今存於注。
  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主辨三陰三陽之侯,則知中風邪氣之所不勝矣。故下曰:○新校正云:詳舊此段注寫作經,合改為注。又按《陰陽別論》云: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又云: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義同此。
  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困,謂至所不勝也。上文曰死於其所不勝。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言先百病而有之。○新校正云:按《生氣通天論》云:風者,百病之始。
  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
  客,謂客止於人形也。風擊皮膚,寒勝勝理,故毫毛畢直,玄府閉密而熱生也。
  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邪在皮毛,故可汗泄也。《陰陽應象大論》曰:善治者治皮毛。此之謂也。
  或痺不仁腫痛,
  病生而變,故如是也。熱中血氣,則療痺不仁,寒氣傷形,故為腫痛。《陰陽應象大論》云: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
  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皆謂釋散寒邪,宣揚正氣。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咳上氣。
  邪入諸陰,則病而為痺,故入於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