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08-正统道藏太玄部-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王冰-第201页

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以外知之日聖,以內知之日神。
  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
  得其機要,則動小而功大,用淺而功深也。
  帝曰:願聞病機何如?岐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風性動,木氣同之。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收,謂斂也。引,謂急也。寒物收縮,水氣同也。
  諸氣賸鬱,皆屬於肺;
  高秋氣凍,霧-氣姻集,凍至則氣熱,復甚則氣蟬,徵其物象,屬可知矣。績,謂臉滿。鬱,謂奔迫也。氣之為用,金氣同之。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土薄則水淺,土厚則水深,土平則乾,土高則濕,濕氣之有,土氣同之。
  諸熱瞥德,皆屬於火;
  火象徵。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心寂則痛微,心躁則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46生,痛癢瘡瘍生於心也。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下,謂下焦肝腎氣也。夫守司於下,腎之氣也;門戶束要,肝之氣也。故諸厥固泄,皆屬下也。厥,謂氣逆。固,謂禁固。諸有氣逆上行,及固不禁,出入無度,燥濕不怛,皆由下焦之主守也。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上,謂上焦心肺氣也。炎熱薄爍,心之氣也;承熱分化,肺之氣也。熱鬱化上,故病屬上焦。○新校正云:詳痿之為病,似非上病,王注不解所以屬上之由,使後人疑議。今按《痿論》云:五藏使人痿者,因肺熱葉焦,發為痿璧。故云屬於上也。痿,又謂肺痿也。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熱之內作。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太陽傷濕。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炎上之性用也。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熱鬱於內,肺脹所生。
  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熱盛於胃,及四未也。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陽內鬱而陰行於外。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謂有聲也。
  諸病駙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熱氣多也。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反戾,筋轉也。水液,小便也。
  諸病水液,澄徹清泠,皆屬於寒;
  上下所出,及吐出溺出也。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酸,酸水及沬#47也。
  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深乎聖人之言,理宜然也。有無求之,虛盛責之,言悉由也。夫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時節而動,是無火也!當助其心。又如火#48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嘔而吐,食入反出,是無火也。暴速注下,食不及化,是無水也。滄泄而久,止發無怛,是無水也。故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又熱不得寒,是無火也。寒不得熱,是無水也。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熱之不熱,責其無火。熱之不久,責心之虛。寒之不久,責腎之少。有者寫之,無者補之,虛者補之,盛者寫之,居其中問,疏者壅塞,令上下無礙,氣血通調,則寒熱自和,陰陽調達矣。是以方有治熱以寒,寒之而水#49食不入,攻寒以熱,熱之而昏躁以生,此則氣不疏通,壅而為是也。紀於水火,餘氣可知。故日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令氣通調,妙之道也。五勝,謂五行更勝也。先以五行寒暑溫凍濕,酸鹹甘辛苦相勝為法也。
  帝曰:善。五味陰陽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奕,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
  涌,吐也;泄,利也。滲泄,小便也。言水液自迴腸,沁別汁,滲入膀胱之中,胞氣化之,而為溺以泄出也。○新校正云:按《藏氣法時論》云: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更。又云: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帝曰:非調氣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無毒,何先何後,願聞其道。
  夫病生之類,其有四焉,一者始因氣動而內有所成,二者因氣動而外有所成,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內,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外。夫因氣動而內成者,謂積聚癥癡,瘤氣癢起,結核癲痛之類也。外成者,謂癱腫瘡瘍,痂疥疽痔,掉應浮腫,目赤縹勝駙腫痛癢之類也。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內者,謂留飲癖食,饑飽勞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也。生於外者,謂瘴氣賊魅,蟲蛇蠱毒,輩尸鬼擊,衝薄墜墮,風寒暑濕,斫射刺割捶仆之類也。如是四類,有獨治內而愈者,有兼治內而愈者,有獨治外而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