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并於心則喜。
熱傷皮毛,
熱從火生,耗津液故也。
寒勝熱;
陰制陽也。○新校正云:按《太素》作燥傷皮毛,熱勝燥。又按王注《五運行大論》云火有二別,故此再舉熱傷之形證。
辛傷皮毛,
過而招損也。
苦勝辛。
苦,火味,故勝金辛也。
北方生寒,
陰氣凝冽,故生寒也。
寒生水,
寒氣盛,凝變為水也。
水生鹹,
几物之味鹹者,皆水氣之所生也。《尚書洪範》曰:潤下作鹹。
鹹生腎,
几味之鹹者,皆先生長於腎。
腎生骨髓,
腎之精氣,生養骨髓。
髓生肝,
《陰陽書》曰:水生木。然腎水之氣,養骨髓已,乃生肝木。
腎主耳。
腎屬北方,位居幽暗,聲入故主耳。
其在天為寒,
凝#20清慘冽,寒之用也。
在地為水,
清潔潤下,水之用也。
在體為骨,
端直貞幹,以立身也。
在藏為腎,
其神志也。《道經義》曰:志藏腎。志營則骨髓滿實。
在色為黑,
象水色也。
在音為羽,
羽謂水音,沉而深也。《樂記》曰:羽亂則危,其音匱。
在聲為呻,
呻,吟聲也。
在變動為慄,
慄謂戰慄,甚寒大恐,而悉有之。
在竅為耳,
耳,所以司聽五音。○新校正云:按《金匱真言論》云:開竅於二陰。蓋以心寄竅於耳,故與此不同。
在味為鹹,
鹹,可用柔更也。
在志為恐。
恐,所以懼惡也。
恐傷腎,
恐而不已,則內感於腎,故傷也。《靈樞經》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明感腎也。
思勝恐;
思深慮遠,則見事源,故勝恐也。
寒傷血,
寒則血凝,傷可知也。○新校正云:按《太素》血作骨也。
燥勝寒;
燥從熱生,故勝寒也。○新校正云:按《太素》燥作濕也。
鹹傷血,
食鹹而渴,傷血可知。新校正云:按《太素》血作骨。
甘勝鹹。
甘,土味,故勝水鹹。○新校正云:詳自前岐伯對日至此,與《五運行論》同,兩注頗異,當并用之。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觀其覆載,而萬物之上下可知矣。
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
陰主血,陽主氣,陰生女,陽生男。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陰陽問氣,左右循環。故左右為陰陽之道路也。○新校正云:詳問氣之說,具《六微旨大'論》中。楊上善云:陰氣右行,陽氣左行。謂此也。
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
觀水火之氣,則陰陽徵兆#21可明矣。
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謂能為變化生成之元始。○新校正云:詳天地者至萬物之能始與《天元紀大論》同,注頗異。彼無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一句,又以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代陰陽者萬物之能始。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靜,故為陽之鎮守;陽動,故為陰之役使。
帝曰:法陰陽奈何?岐伯曰:陽勝則身熱,勝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
陽勝故能冬,熱甚故不能夏。能,奴代切。下能夏形能并同上。
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
厥謂氣逆。
能夏不能冬。
陰勝故能夏,寒甚故不能冬。
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帝曰:調此二者奈何?
調謂順天癸性,而治身之血氣精氣也。
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
用,謂房色也。女子以七七為天癸擊,,才之終,丈夫以八八為天癸之極。然知八可益,知七可損,則各隨氣分,修養天真,終其天年,以度百歲。《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氣溢寫。然陰七可損,則海滿而血自下;陽八宜益,交會而泄精。由此則七損八益,理可知矣。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內耗故陰喊,中乾故氣力始衰。《靈樞經》曰:人年四十,勝理始疏,榮華稍落,髮斑白。由此之節言之,亦起居衰之次也。
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衰之漸也。
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
衰之甚矣。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
知,謂知七損八益,全形保性之道也。
故同出而名異耳。
同,謂同於好欲。異,謂異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