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106-正统道藏太玄部-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宋-李驷-第21页

穀之不冷,膀胱貯藏津液之不冷,獨膽為清冷,其意如何。
  然:諸府者,謂是非也。
  謂是非者,言諸府各別有所傳,此為是也。小腸為府,此為非也。何為如此,然小腸雖配心為表,其治則別,其氣則通,其氣雖通,其所主又異,所以雖日心氣,而無心別位,故日非也。
  經言小腸者,受盛之府也。
  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復化,傳入大腸。
  大腸者,傳寫行道之府也。
  大腸能傳寫不潔之物,以為流行之道路。
  膽者,清爭之府也。
  膽在肝之短葉閒,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白黑,膽為肝之府,最喜清冷。
  胃者,水穀之府也。
  胃為倉庫之官,又為肺主,水穀皆聚焉。
  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津液發泄,汗出勝理,是為津;液之滲於空竅,留而不行,是為液。膀胱,津液居焉。
  一府猶無兩名,故知非也。
  每二#2府止有一名,何有兩名,言兩名者非。
  小腸者,心之府。
  小腸乃心藏之府。
  大腸者,肺之府。
  大腸乃肺藏之府。
  胃者,脾之府。
  胃乃脾藏之府。
  膽者,肝之府。
  膽乃肝藏之府。
  膀胱者,腎之府。
  膀胱乃腎藏之府。
  小腸謂赤腸。
  心色赤,故小腸為赤腸以象之。
  大腸謂白腸。
  肺色白,故大腸為白腸。
  膽者謂青腸。
  肝色青,故膾為青腸。
  胃者謂黃腸。
  脾色黃,故胃為黃腸。
  膀胱者謂黑腸,下焦所治也。
  腎色黑,故膀胱為黑腸,居於下焦。
  三十六難曰:
  藏各有一耳。
  肝、脾、肺、心各有一枚。
  腎獨有兩者,何也?
  腎有兩枚是如何。
  然:腎兩者,非皆腎也。
  腎有兩枚,非皆是腎。一枚是腎,一枚命門。
  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
  以男子言之,左是腎,右是命門。
  命門者。
  為人生命之門,又右尺為相火,行君火之命令。
  諸神精之所舍。
  命門有穴,在背十四椎節中。又有志室二穴,在十四椎節下,兩傍各三寸。有神守於命門,不令邪入志室。舍,宅也,神精居之。
  原氣之所擊也。
  原者元也。元氣起於子,子者坎之方位,坎者即父母之元氣,乾為天為父,坤為地為母。今坎之初六、六三,乃坤之初六、六三也。坎之九二,乃乾之九二也。謂乾坤交於六三、九二而成坎卦,所以原氣寄係於腎。
  故男子以藏精。
  五藏六府,精氣淫溢而摻灌於腎,腎藏受而藏之,五藏各有精,隨用而灌於腎,腎為都會,關司之所,身之精藏焉。
  女子以擊胞,故知腎有一也。
  三十七難曰:
  五藏之氣,於何發起?
  五藏之氣起於何處。
  通於何許?
  又通於何處。
  可曉以不?
  可曉此理否。
  然:五藏者,當上關於九竅#3也。
  耳、目、口、鼻、前陰、後陰為九竅,陽竅七,陰竅二,五藏關焉。
  故肺氣通於鼻。
  鼻者,肺之竅,肺精氣通焉。
  鼻和則知香臭矣。
  五藏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鼻為之不利。肺和則鼻和,鼻和則知香臭。
  肝氣通於目。
  目者,肝之竅,肝精氣通焉。
  目和則知白黑矣。
  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鄴,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則精衰矣。今肝之精氣通於目,目和則知白黑。
  脾氣通於口。
  口者,脾之竅,肝#4之精氣通焉。
  口和則知穀味矣。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脾胃乃水穀之海,脾胃和則口和,則知穀滋味。
  心氣通於舌。
  舌者,心之竅,心精氣通焉。
  舌和則知五味矣。
  辛、甘、酸、苦、鹹為五味,心和則舌和,舌和則能知五味。
  腎氣通於耳。
  耳者,腎之竅,腎精氣通焉。
  耳和則知五音矣。
  官、商、角、徵、羽為五音,腎和則耳和,耳和則能知五音。
  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
  五藏不和者,邪氣不得外泄,故九竅壅塞不通。
  六府不和,則留結為癱。
  六府,陽氣也,陽氣不得內通,故停留結聚,以為癱疽。
  邪在六府,則陽脈不和。
  六府屬陽,肌肉上為陽脈,邪氣游於六府,則肌肉上之脈不和。
  陽脈不和,則氣留之。
  陽為氣,主外,肌肉上脈不和,則邪氣停留於皮膚而不散。
  氣留之,則陽脈盛矣。
  邪氣停留,則陽脈偏盛。
  邪在五藏,則陰脈不和。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