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6-正统道藏太玄部

69-正统道藏太玄部-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元-牧常晁-第10页

:魂出肝,應於眼。魄出肺,應於鼻。精出腎,應於耳。神出心,應於舌。意出脾,應於四肢。心神魂魄之見聞知覺者,眼根意則能辯色,耳根意則能聽聲,鼻根意則能覺香,舌根意財能知味。四者非意,則不能自靈其用也。故意不思則魂不揚,意不慮則精不動,意不想則魄不散,意不念則神不搖。內則精神魂魄歛於意,外則眼耳鼻舌伏於脾,象則金木水火和於土。理五炁,混百神,莫不由脾之意也。古云: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此亦修丹之妙矣。
  或問:性、神、心三者同異?答云:性者,寂然不動之真空也。神乃真空之中妙有靈通者。性之神所以感而通也。心者,性之樞神之機也。樞機靜則性神安,動則性神搖。雖曰二用,不離一體,性不自靈,神靈之也。性不自通,神通之也。安其性,存其神,心也。萬法莫不由心焉。
  或問智慧。答云:智慧非人心,不可得而有也。智即坎,慧即離。水主智,運行不息也。火主慧,光明不息也。智水慧火常運無停,其於萬物莫不均也。智則無所不通,慧則無所不照,通達照了,為之智慧,釋之智慧,即老之精神也。悟之則體同太虛,迷之則理如幽夜。凡聖同具,只爭悟不悟耳。
  或問休糧。答云:古人神炁精全,行之愈久,不待休糧,自然不食。今人不得其理,五朝七日堅然不食,行自餓法,以經久者為能。至于灰頭垢面,形瘦精枯,老弱心忪,惑以為道,自修苦行,期取樂報,不亦愚哉。
  或問:專有補精強陽飲茹為之丹基,是否?答云:人假飲食為生,但得支身命為足矣。如專事口腹,畜養三尸,供奉五鬼,此損神耗炁之術,豈延生之道也。不齋不戒,何清淨之士哉。
  一切聖賢不言醉酒飽肉能仙耳。
  或問:世之不明理者,但欲固形不死。苟學不至此則何如?答云:此一問如雪裹蓮花,古今希有。世間學道者,只學全形聚氣,寶養皮囊,期望長生,不明生死事大。及至臘月三十日,腳忙手亂,不免奔趨諸趣。經曰:鬼道常自凶,此也。學者切須究竟末後一著,莫作等閑。
  問:生死事大。末後一著,幸望指迷。曰:人禀父母之遺體,肖天地以成形,假五氣以養生,借衆緣而立命,摩頂至足,盡屬無常。故彌勒偈曰:饒君八萬劫,終是落空亡。惟有太無之始,本來元陽,劫火洞然,此物不壞,其餘假貸,孰可不死。老君有曰:吾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又曰:聖人外身而身存。則此身必竟為患,惟道可以獨存,古人為道不為身也。若能體取長生不死,澄取寂滅不生,至于不死不生之地,何患乎末後哉。
  或問:萬物無常,今古不易之理也。外有不死之道乎?答曰:古人云:有物先天地,其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老君謂谷神不死者此也。物則無常,吾道獨常,物不免死,吾獨不死。非不死之道乎。
  或問:釋氏專以究竟末後為事,有亡軀求道,殺命利生,何耶?答云:釋氏以天地未形之始,萬物實無名色,今有名色者,皆是妄想假合,因緣而生,並作實理。若能了悟實理,則此身命皆屬無常,必竟消滅,棄之如棄枯朽。但願利益一切衆生,為道不為身也。所以盡生究竟,此一事要臨行得力也。
  或曰:如子之意,則長生之道可無也。答云:長生不死,天地之真心也。上世聖人得之者多。謂無則成謗道,謂有則又難逢。吾恐世人不能不
  死,故願之早悟末後著也,免至臨時入別胎殼,非敢謂無,但慮眾生不得耳。
  或曰:生且今日不知來日,死又孰能知之?答曰:傳云知存亡者,其惟聖人乎。生死之理,非衆人所能知。但明得來處,便明得歸處。明得生處,便明得死處。陰陽無二理,生死即一條。未默斯要,何足與言道哉。
  或問:四大滅後,必竟此一著落在何處?答云:從上知識罕有議及此者,幻身四大既滅,真空四大長存。《楞嚴經》謂: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少生妄想,誤了臨行,生和合因,復落胎殼。此一著子實難思議,非容易澄。
  又問:真空四大還有知覺否?答云:視之不得見,聽之不得聞,妙哉三洞,響寥寥,何鈴鈴。又曰:既有音響鈴鈴,豈得謂之真空也。答:咄哉木石,何足言道哉,詎識聖人之機也。
  或問:子始修禪,今復學仙,未審師事何人,因緣可得聞乎?答云:吾少時於子胡禪師看狗泣,歸方丈,閉門處,悟入性宗。次於《悟真篇》黍珠意,悟得命宗。兵後二十餘年,雖歷艱難,未嘗忘替。昔在途中獲遇至人,付以火候之妙也,依而行之,尅期取驗。第恨世無正眼,不能相與與揚大道,悲夫。
  或問:全真教大類於釋,何也?曰:老氏之虛無自然,無為清淨,未嘗不類於釋氏也。其存形飬命之術,乃聖不得已,於第二雲頭捺下一門,蓋引漸修之士也。上乘一脈,非聖人孰能與於此。全真乃頓俢,故纇乎釋。
  問:何謂頓修?曰:頓,直至也。不由蹊徑,不入籬門,直取上乘,乃金仙之道也。由徑而門,由門而堂,由堂而室,此名曰漸。《清静經》云:漸入真道也。
  或問:上升、不死、尸假,三者何勝?答云:神形俱妙,可以上升;存神飬炁,可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