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9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宋-苏辙-第9页


  聖人中無抱樸之念,外無抱樸之述,故樸全而用大。苟欲樸之心尚存於胸中,則失之遠矣。
  道德真經註卷之二竟
  #1其所:原本作『真所』,據寶顏本改。
  #2亦大矣:原本作『益大矣』,據寶顏本改。
  #3以前制其後:啊前一原作啊『全』,據寶顏本改。
  道德真經註卷之三
  眉山蘇轍註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聖人縱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於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強以求不失,蓋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 為。
  無為而有以為之,則猶有為也。唯無為而無以為之者,可謂無為矣。其下非為不成,然猶有以為之,非徒作而無衛者也。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仁義皆不免於為之矣,其所以異者,仁以無以為為勝,義以有以為為功耳。德有上下,而仁義有上無下,何也?下德在仁義之間,而仁義之下者,不足復言故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自德以降而至於禮,聖人之所以齊民者,極矣。故為之而不應,則至於攘臂而強之;強之而又不應,於是刑罰興而甲兵起,則徒作而無衍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1,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忠信而無禮,則忠信不見,禮立而忠信之美發越於外。君臣父子之間,夫婦朋友之際,其外桌然,而其中無餘矣。故順之則治,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其間不能以髮,故日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聖人玄覽萬物,是非得失,畢陳於前,如鑑之照形,無所不見,而孰為前後?世人視止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冥行於萬物之間,役智以求識,而偶有見焉,雖自以為明,而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之鄙夫,樂其有得於下而忘其上,故喜薄而遺厚,采華而棄實,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
  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見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寧而已,神知其靈而已,谷知其盈而已,萬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為天下貞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 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 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 將恐蹶。
  致之言極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發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萬物不得一未遽滅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極必至於此耳。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天地之大,侯王之貴,皆一之政。夫一果何物也?視之不見,執之不得,則亦天下之至微也,此所謂賤且下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昔之為此稱者,亦舉其本而遺其末耳。
  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輪、輻、蓋、秒、衡、軛、轂、轎會而為車,物物可數,而車不可數,然後知無有之為車,所謂無之以為用者也。然則天地將以大為天地耶?侯王將以貴為侯王耶?大與貴之中有一存焉,此其所以為天地侯王者,而或莫知之耳。故一處貴而非貴,處賤而非賤。非若玉之碌碌,貴而不能賤;石之落落,賤而不能貴也。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復性則靜矣,然其寂然不動,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則動之所自起也。
  弱者道之用。
  道無形無聲,天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下之至強莫加焉,此其所以能用萬物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世不知靜之為動,弱之為強,故告之以物之所自生者。蓋天下之物,聞有以母制子,而未聞有以子制母者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非形,不可見。非聲,不可聞。不先知萬物之妄,廓然無蔽,卓然有見,未免於不信也。故下士聞道,以為荒唐謬悠而笑之。中士聞道,與之存亡出沒而疑之。惟了然見之者,然後勤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斯所謂上士也哉。
  建言有之:
  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說,而老子取之下之所陳者是也。
  明道若昧,
  無所不照,而非察也。
  進道若退,
  若止不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
  夷道若類,
  或夷或類,所至則平,而未嘗削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