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如谷之虛也。
大白若辱,
使白而不受汙,此則不潔不屑之士,而非聖人也。
廣德若不足,
廣大而不可復加,則止於此而已,非廣也。
建德若偷,
因物之自然而無所立者,外若偷惰,而實建也。
質真若渝,
體性抱神,隨物變化,而不失其真者,外若渝也。
大方無隅,
全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
大器晚成,
器大,不可近用也。
大音希聲,
非耳之所得聞也。
大象無形,
非目之所得見也。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道之所遇,無所不見,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見於事者也。而道之大全則隱於無名,惟其所遇,推其有餘以貸不足,物之賴之以成者如此。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夫道非一非二,及其與物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則非一也。一與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是以往,而萬物生。雖有萬不同,而莫不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者,蓋物生於三,而三生於一,理之自然也。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世之人不知萬物之所自生,莫不賤寡小而貴眾大。然王公之尊,而自稱孤寡不穀,古之達者,蓋已知之矣。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世以柔弱為損,強梁為益,不知其非也。故將使天下之教者,皆以此教之日:不見強梁者之不得其死乎?強梁,妄之極也。人知強梁之不免於死,則知妄之不可為;知妄之不可為,而後可與語道矣。故日吾將以為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問,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以堅御堅,不折則碎;以柔御堅,柔亦不糜,堅亦不病。求之於物,則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無入有,無未嘗勞,有未嘗覺。求之於物,則鬼神是也。是以聖人唯能無為,故能役使眾強,出入群有。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執親?身與貨孰多?
先身而後名,貴身而賤貨,猶未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況於名與貨乎?然貴以身為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親,貨之不足多,而後知貴身,知貴身,而後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與亡孰病?
不得者以亡為病,及其既得而息失,則病又有甚於亡者。惟齊有無,均得喪,而後無病也。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愛之甚,則几可以求之者無所不為,能無費乎?藏之多,則攻之者叉眾,能無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天下以不缺為成,故成鈴有弊。以不虛為盈,故盈叉有窮。聖人要於大成而不卹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惡其沖,是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窮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直而不屈,其直叉折;循理而行,雖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叉勞;付物自然,雖拙而巧。辮而不訥,其辮鈴窮;因理而言,雖訥而辮。
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為天下正。
成而不缺,盈而不沖,直而不屈,巧而不拙,辯而不訥,譬如躁之不能靜,靜之不能躁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不能勝寒,皆滯於一偏,而非其正也。唯泊然清淨,不染於一,非成非缺,非盈非沖,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辮非訥,而後無所不勝,可以為天下正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各安其分,則不爭而自治,故卻走馬而糞田。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以其可欲者示人,固有罪矣,而不足其足者,其禍又甚。所欲必得者,其咎最大。匹夫有一於身,患必及之。侯王而為是,則戎馬之所自起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者,所遇而足,故無不足也。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性之為體,充遍宇宙,無遠近古今之異。古之聖人,其所以不出戶牖而無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為物所蔽,性分於耳目,內為身心之所紛亂,外為山河之所障塞,見不出視,聞不出聽,戶牖之微,能蔽而絕之,不知聖人復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是以彌遠而彌少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已,蓋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勞而成之矣。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不知道而務學,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