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三行。)第四十三,纸一千。(五行。)僧远遂佳也。(三行。)脯五夹。(七行。)羲之死罪,不当有桂。(四行。)
第四十四,不知远姝定何当至。(八行。)从兄弟一旦哀穷。(四行。)昨遣书,今日至也。(四行。)
第四十五,知足下得吾书。(七行。)前比遣信。(七行。)想应姝普平安。(七行。)腊遂佳也,悬念。(八行。)比承至也,得二书。(四行。)得二日书,具足下问。(四行。)足下在芜湖。(九行。)不图哀祸频仍。(五行。)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道祖重能行。(二行。)十月二十日,羲之顿首,节近岁终。(六行。)节除,诸感兼哀。(四行。)四月二十日,羲之顿首,二旬期等小祥。(五行。)新岁月感伤。
第四十八,羲之顿首,一旦公除。(四行。)羲之顿首,从弟子。(四行。)岁尽诸感。(五行。)
第四十九,四月九日,羲之顿首,报腊日。(七行。)得二谢书,司州丧。(六行。)二月六日,羲之报,昨书悉。(四行。)上下如常不?(五行。)承都开清和。(五行。)
第五十,二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一日有书。(九行。)事情无所不至,惟有长叹。(五行。)雨后无已,不审体中各何如。(九行。)知贤弟并毁顿。(三行。)
第五十一,羲之顿首、顿首,何图祸痛。(五行。)繇白张白骑遂自猜疑。(七行。)晴便寒,想转胜。(七行。)六月十九日,羲之报,仲熊夭折。(三行。)仲熊虽笃疾,岂图奄忽。(四行。)
第五十二,汝母子比佳不?(六行。)十八日羲之顿首。(四行。)敬祖虽久疾,谓其年少。(八行。)五月二十七羲之报。(五行。)五月十一日,羲之敬问得旦书。(三行。)吾贤之常事耳。(四行。)
第五十三,闰二月二十五日,羲之白。(四行。)向书想至。(四行。)八月十四日告父。(四行。)许玄度昨宿。(四行。)七月六日,羲之顿首。(五行。)省告犹示。(三行。)修年虽笃。(七行。)
第五十四,六月十六日,羲之顿首。(八行。)羲之死罪告终。(十一行。)二十九日羲之顿首。(九行。)九月二十八日,羲之顿首,昨。(六行。)第五十五,前使还有书猥。(九行。)羲之顿首,二孙女。(四行。)四日羲之顿首,昨感寒。(五行。)八月二十五日,羲之白,顿首。(五行。)得书为慰,汝转平复。(六行。)
第五十六,周氏上下翻佳。(六行。)亡王等便以去十月禅。(四行。)卿汝母子粗平安。(八月。)九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追伤切割。(六行。)第五十七,羲之顿首,寻念痛惋。(八行。)长风一日哀穷。(五行。)得信知问。(五行。)敬祖虽久疾。(四行。)初月五日,羲之顿首,忽然此年。(六行。)
第五十八,省别具怀。(五行。)阿康少壮。(四行。)范中书奄至此。(二行。)妹复小进退。(五行。)羲之顿首,昨暮儿疏。(十一行。)晋右军王羲之正书、行书目。贞观年河南公褚遂良中禁西堂,临写之际,便录出。唐初有史目,实此之标目,尽其类也。(未见草书目。)
○唐李嗣真《书品后》(张彦远以李公之品甚有当处,过事词采,不如直置评品。量效袁品之作,又不具人代,为浅学者未深晓。)
昔苍颉造书,天雨粟,鬼夜哭,亦有感矣。盖德成而上,谓仁、义、礼、智;艺成而下,谓射、御、书、数。吾作《诗品》,犹希闻偶合神交,自然冥契者,是才难也。及其作《画评》,而登逸品数者四人,故知艺之为末,信矣。虽然,若超吾逸品之才者,亦当熬于终古,无复继作。故斐然有感,而作《书评》。虽不足对扬王休,弘阐神化,亦名流之美事,与夫饱食终日,博奕犹贤,不其远乎!项籍云:“书足记姓名。”此狂夫之言也。嗟尔后生必乏经国之才,又无干城之略,庶几勉夫斯道。近代虞秘监、欧阳银青、房、褚二仆射、陆学士、王家令、高司卫等,亦并由此,术无所间然。其中亦有更无他技,而俯拾朱绂如此。则虽惭君子之盛烈苟非莘野之器,箕山之英,亦何能作戒凌云之台,拂衣碑石之际。今之驰骛,去圣逾远。徒识方圆,而迷点画,犹庄生之叹盲者,易象之谈日中,终不见矣。太宗与汉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皆受之于史陵。褚首师虞,后又学史,乃谓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是其妙处也。”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虞秘监受于永╈师,皆有体法。今人都不闻师范,又自无鉴局,虽古迹昭然,┯啦痪跷颡。而执燕石以为宝,玩楚凤而称珍,不亦谬哉!其议于品藻,自王室韵拢王僧虔、袁、庾诸公已言之矣,而或未周。今采诸家之善,聊指同异,以贻诸好事。其前品已定,则不复铨列。素未曾入,有可措者,亦后云尔。太宗、高宗,皆称神札。吾所伏事,何敢寓言。始于秦氏,终唐世,凡八十一人,分为十等。
○逸品五人李斯(小篆)
右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
张芝(草) 钟繇(正)
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