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25-千金翼方-第120页

参 防风 当归 芎 紫石 英 茯苓 茯神 独活 甘草(炙,各二两) 五味子(三合) 半夏(洗) 麦门冬(各四两,
去心)
大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五合,分为五服,日三夜二。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定志补心汤内容:主心气不足,心痛惊恐方∶ 远志(去心) 菖蒲 人参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伤心汤内容:主心伤不足,腰脊腹背相引痛,不能俯仰方∶ 茯苓 远志(去心) 干地黄(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擘) 饴糖(一升) 黄芩 半 夏(
洗) 附子(炮,去皮) 生姜(切) 桂心(各二两) 石膏(碎) 麦门冬(各四两,
去心) 甘 草(炙)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纳饴糖阿胶更煎,取三升二合 ,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镇心丸内容:主男子女人虚损,梦寐惊悸失精,女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通,风邪鬼疰,寒热往来,
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疾皆悉主之方∶ 紫石英 茯苓 菖蒲 苁蓉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 当归 细辛 卷柏 干 姜 大豆卷 防风 大黄(各五分) 虫(十二枚,熬) 大枣(五十枚,擘) 干地黄(三 两) 人 参泽泻 丹参 秦艽(各一两半) 芍药 石膏(研) 乌头(炮,去皮) 柏子仁 桔 梗桂 心(各三分) 半夏(洗) 白术(各二两) 铁精 白蔹 银屑 前胡 牛黄(各半两) 薯 蓣 甘 上三十五味,捣筛为末,炼蜜及枣膏和之。更捣五千杵,丸如梧子。饮服五丸,日三。
稍稍加至二十丸,以瘥为度。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大镇心丸内容:所主与前方同。凡是心病皆悉服之方∶ 干地黄(一两半) 牛黄(五分) 杏仁(去皮尖、两仁,熬)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各三 分) 桑螵蛸(十二枚) 大枣(三十五枚) 白蔹 当归(各半两) 泽泻 大豆卷 黄 铁 精柏子仁 前胡 茯苓(各一两) 独活 秦艽 芎 桂心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远 志 (去心) 丹参 阿胶(炙) 防风 紫石英 干姜 银屑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二十九味,捣筛为末,炼蜜及枣膏和,更捣五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 至二十丸(《千金》有薯蓣、茯神,为三十一味。)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补肝汤内容:主肝气不足,两胁满,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寒热偏 ,淋溺石沙,腰尻少腹痛,妇 人心腹四肢痛,乳痈,膝胫热,转筋遗溺,消渴,爪甲青枯,口噤面青,太息,疝瘕,上抢 心,腹中痛,两眼不明,悉主之方(后面注内二两字疑∶)
蕤仁 柏子仁(各一两) 茯苓(二两半) 乌头(炮,四枚,去皮) 大枣(三十枚,
擘)
牛黄 石胆 桂心(各一两) 细辛 防风 白术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一方用细辛二两、茯苓二两,
强人大枣二十枚,无牛黄,白术、石胆各一两。)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补肝汤内容: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四厥疝瘕,上抢心,腹痛,目不明方 茯苓(一两四铢) 乌头(四枚,炮,去皮) 大枣(二十四枚,擘) 蕤仁 柏子仁 防 风 上一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常用。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泻肝汤内容:主肝气不足,目暗,四肢沉重方∶ 人参 半夏(洗) 白术(各三两) 生姜(六两,切) 细辛(一两) 茯苓 黄芩 前 胡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五日后,次服后汤方∶ 茯苓(三两) 吴茱萸(一两) 大枣(三十枚,擘) 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 人 参防风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有细辛二两)。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补肺汤内容:主肺气不足,病苦气逆,胸腹满,咳逆上气抢喉,喉中闭塞,咳逆短气,气从背起,有 时 而痛,惕然自惊,或笑或歌,或怒无常,或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
言语无声,剧者吐血方∶ 五味子(三两) 麦门冬(四两,去心) 白石英(二两九铢) 粳米(三合) 紫菀 干 姜 款冬花(各二两) 桑根白皮 人参 钟乳(研) 竹叶(切,各一两) 大枣(四十枚,
擘) 桂 心(
上一十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桑白皮及八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五·补益\补五脏第四<篇名>平肺汤内容:主肺气虚竭,不足乏气,胸中干,口中辟辟干方∶ 麻黄(去节) 橘皮(各二两) 小